任志慧
- 作品数:17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脓毒症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预后研究
-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表现形式,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确诊脓毒症病人的资料,肝功能异常的入...
- 刘一娜章志丹陈铭铭任志慧曹勇马晓春
- 关键词:脓毒症肝功能异常预后
- 文献传递
-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m,PC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早期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8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脓毒症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38例.分析比较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者入ICU时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c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结果严重脓毒症组血清WBC、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脓毒症组,两组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监测病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任志慧冯伟
-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
-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流行病学及预后分析
- 目的了解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1-2010.6.30我科收治的318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脓毒症血小板减少患者169例,比较危重病评分、脏器功能障碍、早期使用肝...
- 曹勇章志丹梁英健刘一娜陈铭铭任志慧马晓春
- 关键词:AKI病原菌感染流行病预后分析
- 文献传递
-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早期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68 例脓...
- 任志慧冯伟
-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 目的分析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入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应用logistic回归对发病和影响预后的相关...
- 陈铭铭章志丹刘一娜曹勇任志慧马晓春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乳酸水平肺部感染流行病学分析感染性休克
- 文献传递
- ICU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本院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住院并留置深静脉导管的136例老年患者资料,计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析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136例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为3.82‰;病原菌检出11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2株、大肠埃希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粘质沙雷菌1株、白色念珠菌1株。药敏结果提示6株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较高,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为MRCN和MRSA,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在本次调查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药敏结果提示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 任志慧冯伟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 粪肠球菌感染性左心内膜炎伴肺部受累1例报告
- 2013年
- 对免疫低下者粪肠球菌可异位寄生导致机体多系统感染性疾病,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同时伴有肺部受累多见于右侧心脏心内膜炎,左侧较为少见。本例报道1例粪肠球菌感染性左心内膜炎伴肺部受累。
- 吴娜任志慧陈佰义
- 关键词:粪肠球菌肺部感染
- 老年ICU重症患者采用能量代谢监测营养治疗对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老年ICU重症患者实施能量代谢监测营养治疗对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老年危重症患者100例实施此次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能量代谢监测指导下行营养支持,对照组根据经验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Alb、Hb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撤机成功率、7 d内EN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支持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无死亡患者,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死亡率为8.00%(P<0.05)。结论老年ICU危重症患者在能量代谢监测下实施营养支持可缩短患者病程,测定早期所需氮量对营养供给进行指导的方法准确性更强,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高。
- 任志慧
- 关键词:营养状态危重症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评估感染性休克的应用价值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流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1月我院重症医学监护室(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P(cv-a)CO2值6 mm Hg为临界值,将入选患者分为低P(cv-a)CO2组52例和高P(cv-a)CO2组50例。设定患者入组时为0点(T0),测定复苏治疗后6 h和12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PACHE Ⅱ评分、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及12 h乳酸清除率。结果与复苏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均明显改善;在治疗后6 h和12 h,低P(cv-a)CO2组患者CVP、ScvO2和CI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高P(cv-a)CO2组。治疗后12 h低P(cv-a)CO2组的Lac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低P(cv-a)CO2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监测对于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组织灌注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景栋冯伟任志慧支琳琳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中心静脉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 早期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治疗的ICU机械通气患者98例,其中对照组49例接受常规ICU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ICU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比较分析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2.86±0.85)d、ICU停留时间(5.69±1.27)d和总住院时间(25.16±3.24)d均短于对照组[(4.52±1.26)d,(7.34±2.14)d,(28.93±4.52)d],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有利于缩短其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 任志慧
-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