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天超

作品数:36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麻醉
  • 11篇手术
  • 9篇芬太尼
  • 6篇镇痛
  • 5篇拔管
  • 4篇瑞芬太尼
  • 4篇小儿
  • 3篇心内直视
  • 3篇心内直视手术
  • 3篇异丙酚
  • 3篇直视
  • 3篇直视手术
  • 3篇舒芬太尼
  • 3篇术后
  • 3篇紧闭麻醉
  • 3篇SLIPA
  • 3篇丙酚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硬膜

机构

  • 35篇大庆油田总医...
  • 5篇大庆市人民医...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大庆石油管理...

作者

  • 36篇于天超
  • 35篇林万春
  • 11篇徐建军
  • 10篇赵鸿雁
  • 7篇孙启芳
  • 6篇兰天
  • 4篇崔丹
  • 4篇李绍臣
  • 4篇翟金林
  • 4篇毛仲霞
  • 3篇孙德海
  • 2篇张寒莉
  • 2篇王金鹏
  • 2篇武云飞
  • 2篇肖岷
  • 1篇孙天小
  • 1篇李秀梅
  • 1篇赵立明
  • 1篇赵鸿雁
  • 1篇吴新民

传媒

  • 15篇黑龙江医学
  • 7篇齐齐哈尔医学...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5篇2015
  • 6篇2012
  • 3篇2010
  • 9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阻滞剂对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测β阻滞剂在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需气管内全麻下腹部手术的病人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和美托洛尔组(Ⅱ组)。手术结束时Ⅰ组不给任何药物,Ⅱ组拔管前5min时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0.15mg/kg,拔管前再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0.15mg/kg。记录手术结束时、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Ⅰ组拔管前5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各参数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达到最高值,拔管后10 min的HR仍高于手术结束时(P<0.05)。Ⅱ组拔管前5min的HR、BP低于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的各参数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β阻滞剂(美托洛尔)能有效抑制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
林万春于天超毛仲霞
关键词:Β阻滞剂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
医学生应用SLIPA通气道和经典喉罩LMA的比较研究
2010年
目的比较初学者应用SLIPA(Streamlined Liner of the Pharynx Airway,一种新型喉上通气道)和LMA(classic laryngeal mask)的使用情况。方法 36名没有气道管理经验的医学院学生通过看如何放置通气道的视频录像及产品介绍,学习如何使用SLIPA和LMA。每个病人只允许放置两次。根据医学生对通气道的满意程度、成功和失败率、初次放置的成功率和开始进行通气的时间对SLIPA和LMA进行评估。结果 67%的医学生喜欢用SLIPA(95%可信区间49%~81%)。放置总的成功率(一次或两次)SLIPA为94%(34/36);而LMA是89%(32/36)(P=0.39)。初次放置成功率SLIPA是83%(30/36);LMA是67%(24/36)(P=0.10)。开始通气的平均时间SLIPA组(40.6秒)明显短于LMA组(66.9秒)(P=0.004)。结论初学者使用这两种通气道,均有较高的放置成功率。当作为初次使用的通气道时,SLIPA组开始通气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在急救复苏方面。
徐建军于天超林万春孙天小
关键词:初学者
艾司洛尔对小儿常温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徐建军赵鸿雁于天超林万春李绍臣翟金林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常温不停跳心肌保护艾司洛尔小儿Β受体阻断药
SLIPA^(TM)通气道在全身麻醉中插入成功率和有效性的研究
2012年
目的 SLIPATM是一种新型的一次性使用的喉上通气道,没有套囊,能减少误吸风险。本研究旨在评估SLIPATM在择期乳腺癌手术病人的插入成功率和有效性。方法 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例病人由研究者亲自插管,B组40例病人由不同经验的麻醉师插管。所有病人使用相同的麻醉药物。有食管胃反流危险因素的病人被排除。评估应用的通气情况、容易程度、插管成功率及副作用。结果 A组开始通气的平均时间20.4 s(范围12.9~109 s);B组24.8 s(范围8.2~82.5 s)。A组总的成功率100%,B组92.5%。B组记录最低SPO2为91%。咽痛的发生率:评分>3(0~10分)分,A组23%;B组7%。作者认为,B组应用SLIPA非常容易,占16%,容易76%,困难5%,非常困难3%。结论 SLIPATM无论自主还是辅助呼吸,均能保证有效的通气。大多数使用者认为,容易或非常容易使用。
林万春于天超兰天
关键词:气道
肌肉内自控镇痛技术用于肛肠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对肌肉内自控镇痛(PCIMA)技术用于肛肠手术后患者的观察,研究这种镇痛方法对肛肠手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肛肠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肌肉内自控镇痛(PCIMA)组,V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镇痛药用1.0mg芬太尼及400mg利多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速度2.0mL/h,自控为0.5mL/15min;V组接静脉泵镇痛,用10μg/kg芬太尼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速度2.0mL/h,自控为0.5mL/15min。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肌肉内镇痛组不良反应更少,满意度更高。结论肌肉内自控镇痛技术非常适合肛肠手术后镇痛。
林万春赵鸿雁徐建军于天超
关键词:肌肉内自控镇痛肛肠手术
Trachlight在颌面外科颌间结扎患者鼻腔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Trachlight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多年,是困难气道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几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颌间结扎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方法主要依赖纤维支气管镜、盲探插管或气管切开。
毛仲霞王金鹏孙德海于天超
关键词:颌间结扎鼻腔插管颌面外科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气道处理
1例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镇痛的体会
2002年
于天超林万春赵立明李俊
关键词:癌性疼痛硬膜外阻滞镇痛
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在人工流产术的应用
2008年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在人工流产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6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2例。A组:静注丙泊酚2.0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2~0.3mg/kg;B组:静注丙泊酚及芬太尼0.5μg/kg;C组:静注丙泊酚及氯诺昔康0.16mg/kg;B、C组均静注丙泊酚2.0mg/kg。分别记录术中SBP、HR、RR、SpO2,并观察各组镇痛效果、用药量、术毕恢复情况。结果3组比较术中SBP、HR、RR、Sp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用丙泊酚量最大,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2%;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最大,为63%;C组无1例出现呼吸抑制;苏醒时间:B组长于A、C组(P〈0.05)。镇痛效果:3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但以B、C组为优。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用药量少,术后苏醒快,下腹痛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镇痛方法。
林万春于天超赵鸿雁
关键词:丙泊酚氯诺昔康芬太尼人工流产
采用宙斯麻醉机自动控制系统全紧闭麻醉七氟醚的消耗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采用宙斯(ZEUS)麻醉机自动控制系统全紧闭麻醉七氟醚的消耗。方法腹部外科手术病人60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实验组接宙斯(ZEUS)麻醉机全紧闭麻醉模式,设置呼出七氟醚浓度为1.5,通过调整,控制1.3MAC;对照组接Fabius GS麻醉机,氧流量2.0 L/min,3%七氟醚吸入,达到1.3MAC时,氧流量减至1.0 L/min,减小挥发灌刻度,控制在1.3MAC。分别记录吸入期(0~4 min)和维持期(4~64 min)两组七氟醚消耗量。结果实验组在吸入期七氟醚的消耗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在维持期七氟醚的消耗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宙斯麻醉机自动控制系统全紧闭麻醉能使七氟醚的消耗大幅减少。
于天超林万春孙启芳
关键词:自动控制七氟醚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鼾症麻醉术毕拔管的比较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鼾症麻醉术毕拔管的比较,研究更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鼾症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瑞芬太尼0.1μg/(kg/min)-1微量泵持续注入,DR组使用TCI靶控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3.0μg/mL,SR组调节七氟醚挥发罐浓度,使MAP,心率波动于基础值±20%,且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术前10 min,停止吸醚,手术结束,停用瑞芬太尼。观察指标:记录各个时点HR、BP、BIS、MAC。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拔管后1,5min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法)。结果停止麻醉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SR组长于DR组(P<0.05),OAA/S评分达5级时间DR组长于SR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无麻醉并发症。结论TCI靶控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拔管时间短,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拔管至离室意识恢复较好,两种麻醉方法都适合鼾症麻醉。
于天超林万春赵鸿雁徐建军孙启芳
关键词:拔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