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锦 作品数:33 被引量:201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肠内及肠外营养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探究术后胃瘫治疗中的适当营养方式.方法:52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按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分为EN组(n=36)和PN组(n=16),分别给予EN或PN治疗.比较两组平均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和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的差异.结果:EN组平均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低于PN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5.3d vs28.2d,P>0.05).治愈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P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E N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PN组(398.74元/d±47.68元/d vs512.77元/d±54.31元/d,P<0.05).与治疗前比较,EN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3.25g/L±15.68g/Lvs117.25g/L±13.28g/L;70.34g/L±12.85g/Lvs65.13g/L±10.76g/L;40.65g/L±8.15g/Lvs36.20g/L±9.16g/L,均P<0.05);PN组治疗后血红蛋白(125.14g/L±13.39g/Lvs120.32g/L±14.67g/L)和总蛋白变化较大(67.52g/L±13.09g/Lvs64.23g/L±12.47g/L,P<0.05),而白蛋白仅略升高(P>0.05).治疗前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PN组各项指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对术后胃瘫的全身支持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是术后胃瘫的营养治疗中的安全有效措施. 王月 龙锦关键词:胃切除术 胃瘫 营养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35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囊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1月~2004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5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病人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结论:胰腺囊腺瘤、囊腺癌虽然难以早期... 郭克建 葛春林 田雨 张扬 龙锦 郭仁宣 田雨霖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 外科治疗 文献传递 奥曲肽抑制核因子κB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活化 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奥曲肽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中对核因子κB (NF κB)活化的作用。方法 :大鼠ANP模型 ,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ANP组 ,奥曲肽组。观察血清淀粉酶、一氧化氮、胰腺病理的变化及NF κBp6 5mRNA在胰腺组织的表达。结果 :应用奥曲肽后 ,奥曲肽组与ANP组比较 ,血清淀粉酶、一氧化氮明显下降 ,分别由 (8131.5 0± 883.97)U/L ,(81.4 7± 10 .6 7) μmol/L降至 (396 8.30± 993.91)U/L ,(6 9.89± 11.87) μmol/L ;胰腺损伤减轻 ;NF κBp6 5mRNA表达下降。结论 :奥曲肽抑制ANP大鼠NF κB的活化 ,并通过抑制NF κB的活化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 ,改善大鼠ANP。 龙锦 陆春伟 刘熙平 郭仁宣关键词:核因子ΚB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奥曲肽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29 2006年 回顾性分析33例胆囊结石并发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发病早期(7d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33例患者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1(93.9%)例获得成功,2例(6.1%)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3.0%),切口感染1例(3.0%)。平均住院时间为12.4d。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提示对胆囊结石并发ABP患者早期行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龙锦 何忠野 葛春林 郭仁宣 郭克建HSP27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对细胞骨架的影响 2007年 目前认为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早期腺泡细胞事件,细胞骨架结构的快速降解和破坏是引起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在AP时参与了细胞骨架的调控,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HSP27在不同类型AP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骨架变化的影响。 何忠野 龙锦 叶国伟 葛春林 郭克建 郭仁宣关键词:细胞骨架结构 急性胰腺炎 HSP27 腺泡细胞 同类型 腹膜后淋巴管瘤15例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腹膜后淋巴管瘤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88-01/2011-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过程及疗效.结果:15例均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定位,并行手术切除治疗.病理均诊断为淋巴管瘤,其中,囊性淋巴管瘤1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随访1mo-17年,1例复发,再次行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淋巴管瘤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而容易漏诊和误诊.超声对其有筛查的效果,CT在其定位、定性诊断方面具有更重要价值.腹膜后淋巴管瘤需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王晓宇 赵梅芬 马刚 龙锦 郭克建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淋巴管瘤 预后 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5例 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应用SS分成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应用SS6mg,对照组(31例)除不应用SS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一致.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胃肠减压量、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平均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胃肠减压量、平均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4.03d±1.21dvs6.54d±1.19d;6.30d±2.03dvs7.15d±1.17d;436mL±120mLvs580mL±150mL;12.21d±4.71dvs20.21d±5.18d;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43.61g/L±8.35g/Lvs37.61g/L±4.71g/L,P<0.05).结论:SS能够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减轻肠管扩张,提高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对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明显作用. 龙锦 范建鹏 许元鸿 郭克建关键词:早期炎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临床疗效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胰腺肿物临床诊治12例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首发症状的胰腺肿物患者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自2006-07/2014-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以AP为首发症状的胰腺肿物患者12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综合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检查、查体、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12例患者入院时均诊断为AP,伴有或不伴有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的升高,2例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2例有明确的饮酒病史,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细胞学证实,5例为胰头癌,2例胰体癌,4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2例,7例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但胰头癌患者均未能行根治性手术.结论:以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胰腺肿物,发病率较低,早期诊断困难,其中大部分胰腺炎为轻型胰腺炎,临床上习惯于满足胰腺炎的诊治而延误了胰腺肿瘤的手术时机,只有将临床表现、CT、CA19-9水平等综合考虑才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刘哲 龙锦 郭克建 许元鸿关键词:胰腺肿瘤 急性胰腺炎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术后十二指肠瘘6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吕平 龙锦关键词:十二指肠瘘 腹部手术后 诊治分析 病理生理改变 并发症 P-gp、GST-π和P5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P-gp、GST-π和P53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术前未经化疗的49例胆囊癌术后标本P-gp、GST-π和P53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P-gp、GST-π和P53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gp、GST-π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37/49)、65.3%(32/49)和69.4%(34/49).P-gp、P5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5).临床分期S4、S5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P53表达率显著高于S1-S3期和淋巴结未转移者(80.0% vs 52.6%,P<0.05).中低分化胆囊癌的GST-π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及乳头状腺癌(均P<0.05).P-gp和P53的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343,P<0.05).P-gp和GST-π表达阳性者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结论:P-gp,GST-π和P53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P-gp和GST-π的表达对胆囊癌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智迎辉 宋茂民 龙锦 郭仁宣关键词:胆囊肿瘤 P-糖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 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