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峰
- 作品数:1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解析《尘埃》中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 2013年
- 自然主义文学除了如实地反映作家生活外,还描写平凡人的困苦生活。在作家正宗白鸟的《尘埃》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悲剧在日常生活的危机中得以演绎。主人公小野在被倦怠和疲劳日渐腐蚀的现实中,丧失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任由命运的摆布。而这种时代病人,正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陷入虚无倾向后的颓废现状。因此,解析作品中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有助理解明治末期的自然主义文学创作。
- 高西峰
- 关键词:知识分子
- 夏目漱石的新闻记者观——以《从此以后》为中心
- 2012年
- 高西峰
- 关键词:夏目漱石
- “弱”与“强”的碰撞与共生——有吉佐和子《海暗》论
- 2014年
- 《海暗》是一部有着明确时代背景的作品,涉及反安保运动、美军基地、越南战争、日本城市化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个社会热点问题.文中批判了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的日本政府及在日本设立军事基地的美国,表达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谴责和痛恨,对和平的期盼.同时,通过阿阳婆和校长两个人物形象描绘出一幅弱势文明与强势文明共存的理想图,探讨了弱势文明与强势文明的共生问题.严肃的主题,配合张弛有道的情节设置及生动有趣的语言运用,《海暗》体现了有吉佐和子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及擅长叙事的创作特点,是兼具思想性与文艺性的优秀作品.
- 杨珍珍高西峰
- 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对其社会职责的认识 ——以夏目漱石作品分析为例
- 本文把研究对象限定在明治末到大正初期的一段时间,这期间日本先后历经“文明开化”、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大逆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知识分子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充分反映出知识分子在历史舞台中所起...
- 高西峰
- 关键词:夏目漱石社会职责社会批判知识分子
- 论李良枝《由熙》中的文化越境
- 2017年
- 《由熙》通过描写在日韩国人二代的寻根之旅,揭示了越境者在寻求自我同一性时的苦恼。在殖民主义因素仍未消解的现实状况下,由熙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因由熙拒绝全盘接受的文化强迫观念,使她难以融入韩国社会。在语言、民族、国家三位一体的近代国家幻想中,由熙在韩语与日语、韩国人与日本人、韩国与日本的对立关系中摇摆。留学受挫回归日本的由熙看似在文化差异中败下阵来,但这符合在日韩国人二代对现实的认识,同时留下的手记显示了超越语言的对话可能。
- 高西峰杨珍珍
- 关键词:故乡自我同一性
- 国民作家漱石与读者之间——评《重读漱石》
- 2013年
- 学术专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力求严谨且有理论深度。如此既能体现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素养.又能反映其对科学的深刻认知。因其独特的文体往往导致学术专著只能成为少数研究者的专属物。小森阳一的《重读漱石》无论在理论深度方面,还是在出版编排方面,都突破了学术的桎梏,为拉近国民作家夏目漱石与读者的距离做了有益的尝试。
- 高西峰
- 关键词:夏目漱石
- 目的论视角下电子说明书的中日对译——以华为手机《快速指南》为例
- 2019年
- 功能学派的目的论,要求译文达到其应达到的功能与目的。无论何种翻译都应在其重要决定因素,即受众者的影响下达到其目的。手机使用说明书,作为该产品的介绍、使用说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对于手机使用说明书的翻译必须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该研究选取华为手机的《快速指南》为例,分析其文本的特点,并总结出实用性较强的手机使用说明书,在目的论视角下,中日对译过程中具有:增添使用注意事项、语义功能对等及美感的传递性等特点。
- 王海洋高西峰
- 关键词:目的论
- 夏目漱石笔下的“书斋”
- 2013年
- 在分析夏目漱石作品的思想和主题时,书斋无疑是个关键词。书房作为知识分子存在的场所,在他的作品中。书斋不仅是知识分子提高自身学识和修养的场所,更是他们进行思考和自省的场所。漱石笔下的人物大多整天闷在书斋,很少与外界联系。从某种意义来讲,书斋成了他们逃离现实世界的内部空间。书斋不能使知识分子的心灵得到慰藉,从书斋走入外部现实世界,才能拉近与他者的距离。
- 高西峰
- 关键词:知识分子书斋
- 解析《从此以后》中的新闻记者形象被引量:2
- 2013年
- 1909年6月至10月连载在《东京朝日新闻》、《大阪朝日新闻》上的《从此以后》,是漱石进入朝日新闻社后创作的第四部作品。作品中的出场人物不仅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直至进入报社工作的平冈的出现,都揭示了报纸的巨大意义。作为报纸小说家的漱石,其主要作品多为报纸连载,且作品大都以描写教师、官员、学生形象为主。初次登场的新闻记者平冈非但是主人公,更被设定为道德败坏之人。从中多少能窥探出报纸小说家漱石的意识形态,本文将就《从此以后》中的新闻记者形象做一考察。
- 高西峰
- 关键词:夏目漱石
- 中日近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明治小说与“五四”小说比较
- 2015年
- 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问题,一般从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和作家主体意识中的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比较明治小说与"五四"小说考察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差异。以中国现代小说为参照基准来重新审视日本近代小说中知识分子自我救赎问题,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在文学观念和文化上的差异。
- 高西峰
- 关键词:知识分子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