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香
- 作品数:54 被引量:27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黎凡特的纳吐夫文化——农业起源的开端被引量:2
- 2014年
- 黎凡特地区因保存丰富的晚更新世到全新世初期的遗址而成为近东史前考古研究的重要地区。距今1.5万年前后,纳吐夫文化的出现是近东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其定居、种植和采集植物活动并存、驯化动物和狩猎活动并存等特点,该文化在西亚农业起源研究中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Ofer Bar-Yosef教授长期在以色列、近东等地进行考古工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近东农业起源等领域卓有建树。他的这篇《黎凡特的纳吐夫文化——农业起源的开端》,尽管发表时间较早,对我们今天系统认识纳吐夫文化及农业起源动因等相关问题,仍有着重要意义。
- Ofer Bar-Yosef高雅云陈雪香
- 关键词:农业起源文化记录考古学农业社会长江中游
- 山东日照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浮选土样结果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2005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中美日照地区联合考古队在日照地区进行系统调查期间。在3处属于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上共采集土样6份.土样量2至4升不等。共计19.5升。调查中采取的是随机取样法.即在遗址上有文化层暴露的地方,清除表层土后直接从文化层内取土样。浮选工作使用了小水桶法,具体操作方法参见赵志军《植物考古学的田野工作方法——浮选法》,收入轻浮部分的筛子孔径为0.2毫米。所不同的是,得到轻浮部分之后.我们将比重大于水的所有物质与泥土一起倒入孔径为2.0毫米的铁筛中,用流动水继续冲洗干净,得到重浮部分。经实验室分析。6份土样重浮部分均包含干净的红色砂石粒和小陶片及现代草根等.
- 陈雪香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遗址浮选文化遗址田野工作文化层
-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农业稳定性考察——植物考古学个案分析
- 本文的研究目的分为两层。基本目的在于以济南大辛庄遗址2003年和2005年发掘采集的商代浮选土样分析为基础资料,鉴定该遗址所见炭化植物种子和果实的种类和数量,结合其出土背景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揭示其反映的商代先民对植物的利...
- 陈雪香
- 关键词:大辛庄遗址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 汉画中的饮酒礼俗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以考古材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专门对汉画像中的饮酒礼俗作一较为系统的考察。从用酒场景、饮酒之礼俗和饮酒中的娱乐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汉代的用酒场景可分为祭祀用酒、祛鬼仪式、军功饮酒、丧礼吊唁和饮酒自娱五种;从坐席、坐向、敬酒饮酒和男女分席论述了汉代饮酒中礼俗;并认为在饮酒中常见的活动有猜拳、六博、投壶、乐舞和百戏五种。
- 孙泽娟陈章龙陈雪香
- 关键词:汉画
- 济南大辛庄遗址商代居民的牙齿疾病被引量:1
- 2021年
-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大辛庄村,是山东省内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商代遗址,甲骨文及其他丰富遗存的出土对于鲁北及整个山东地区商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人骨的牙齿健康状况入手,对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2003、2010年出土的45例人骨标本的牙病情况,尤其是龋病、牙周病、牙结石以及牙齿磨耗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得知大辛遗址商代人群牙齿疾病的基本情况:1)牙结石的出现率男女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除此之外其他牙病在罹患率的性别分组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均为女性的罹患率要高于男性;2)牙病的罹患率在年龄分组上存在显著差异,随年龄的增长罹患牙病的风险增高;3)龋病、牙周病及牙结石多好发于臼齿;4)重度磨耗牙齿患牙病的风险增加,牙周病表现尤为明显;5)牙病的罹患率不仅受到性别、年龄、牙位以及齿冠磨耗程度的影响,而且与大辛庄商代人群农业经济发展的食物结构有关。
- 申亚凡赵永生方辉陈雪香
- 关键词:龋病牙周病牙结石
- 山东省济南市唐冶遗址浮选结果分析被引量:24
- 2008年
- 济南唐冶遗址采集的周代浮选样品中,出土了包括粟、黍、大豆和小麦在内的农作物以及果类、杂草等炭化种子遗存,这为了解周代山东地区农作物结构提供了首例浮选获得的植物遗存资料。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粟是唐冶遗址主要的粮食作物,黍子、大豆和小麦也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冶遗址出土农作物均为旱地作物,没有发现稻谷,可能与西周以来气候趋于干冷有关。。
- 赵敏陈雪香高继习何利
- 关键词:浮选
- 农业向西南地区传播的限制——基于温度生态模型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考古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研究农业技术和农产品是如何、为何并通过何种机制从其原始发展区域传播出来。迄今为止,只有少数研究工作会将农业生态模型与植物考古遗存分析结合起来,以详细论述人类把农作物传入与其原产地有着不同生长环境的地区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本文采用生态位模型,概述了古人类在将水稻、粟黍、小麦、大麦移植入中国西南山区时面临的制约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文中提出将水稻移植入这一地区对该地区的种植者来说相当困难,我们推断,水稻在这一区域得以传播是通过适应低温的水稻品种的培育或将其栽培与粟黍结合起来而实现的。高海拔地区直至引进可适应寒冷气候的欧亚西部驯化作物如小麦和大麦后,才开始全面发展农业。温度生态模型根据农作物适应的温度条件不同支持说明了不同区域之间所采用的农业策略,同时对研究除水稻之外的其他农作物向西南地区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 Jade D'AlpoimGuedesEthan E.Butler王冰言(译)陈志远(校)陈雪香
- 关键词:水稻农业传播气候
-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农业稳定性考察
- 本文的研究目的分为两层。基本目的在于以济南大辛庄遗址2003年和2005年发掘采集的商代浮选土样分析为基础资料,鉴定该遗址所见炭化植物种子和果实的种类和数量,结合其出土背景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揭示其反映的商代先民对植物的利...
- 陈雪香
- 关键词:大辛庄遗址商代龙山文化农业
- 文献传递
- 也谈我国上古时期的小麦——兼与李永先先生商榷被引量:6
- 2009年
-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最新考古发现,山东地区是我国小麦早期种植和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区域。有学者据此提出山东地区的萊人首先培育了小麦。本文对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进行梳理,结合生物学研究成果,认为目前的资料尚不能解决中国小麦是否独立起源的问题,更不能因为近年来山东较为集中地出土了年代较早的小麦遗存,就简单地将这些发现与历史文献挂钩,认为山东地区是小麦的起源地,甚至将小麦的培育驯化简单归功于某个族群。我国小麦的起源与传播问题仍有待于开展多学科的合作研究。
- 陈雪香
- 山东临淄齐故城阚家寨遗址B区第Ⅰ地点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山东临淄齐故城阚家寨遗址B区第Ⅰ地点是一处与冶铸有关的遗存。2013年发掘采集到的植物样品,年代跨春秋晚期、战国和西汉三个时期,出土了粟、黍、小麦、大豆、水稻五种农作物和种类较丰富的杂草种子等炭化遗存共计5855粒,为本地区东周至西汉农作物结构、食物种类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这批植物大遗存考古背景的分析显示,与冶铸关系密切的灰坑,其农作物所占比例远低于其他灰坑。就窑址而言,推测为熔铁炉的两组排窑出土农作物数量较少且种类较单一,杂草较多,或主要来源于与冶铸有关的行为;来自两座独立砖瓦窑火膛部位较多的植物数据则提供了作坊生产活动过程的一个侧面。此外,一份采集自春秋晚期堆积的样品包含大量谷物,随牛骨伴出,构成了对其祭祀、宴飨遗存推测的重要证据。本研究显示出植物遗存在判断遗迹堆积性质方面的潜力。
- 陈雪香马方青徐龙国白云翔王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