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斌

作品数:17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2538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海表
  • 4篇风浪
  • 3篇海表温度
  • 3篇风速
  • 3篇ERS
  • 3篇波浪
  • 3篇波浪能
  • 3篇M
  • 3篇C-H
  • 2篇涌浪
  • 2篇中国海
  • 2篇海浪
  • 2篇风场
  • 2篇风浪场
  • 2篇N
  • 1篇大洋
  • 1篇大洋环流
  • 1篇大洋环流模式
  • 1篇东南
  • 1篇东中国海

机构

  • 6篇解放军理工大...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始兴县气象局
  • 1篇海洋出版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陈晓斌
  • 9篇郑崇伟
  • 7篇刘志宏
  • 4篇周林
  • 2篇游小宝
  • 2篇李靖
  • 1篇潘静
  • 1篇宫鹏涛
  • 1篇林刚
  • 1篇李荣波
  • 1篇张德天
  • 1篇石岭琳
  • 1篇杨艳
  • 1篇苏勤
  • 1篇陈璇
  • 1篇史文丽
  • 1篇丛爱丽
  • 1篇刘天宁

传媒

  • 3篇海洋预报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自然科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年ERA-I资料的獐子岛东南小海区风浪统计分析
2021年
为对黄海北部海域的风浪分布规律研究提供参考,文章利用2008-2017年的ERA-I再分析资料,对位于獐子岛东南小海区的风场和海浪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力等级越高,风推浪预测准确率相对越低;对于4~8级风,风力等级与平均波高之间的关系接近线性,但二次拟合的效果更好,拟合优度达到0.984 2;受数据分辨率所限,持续大风条件下海浪成长至少需要6 h;6级风最多持续2天(48 h),波高最大接近3 m, 7级风最多持续18 h,波高最大接近3.6 m, 6~7级风最多持续66 h;6~8级风下大概率出现N-NW风向,风向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北风、南风、西风、东风;7级风在北风下的出现频次最高,不大于6级风时北风的对应波高比其他风向大0.5 m左右。
陈晓斌孙威刘志宏
关键词:海浪
东中国海HYCOM模式垂向坐标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改进的NERSC-HYCOM模式,利用单向嵌套技术与欧洲中心提供的2008年ERA-I高分辨率强迫场针对东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区进行了不同垂向坐标配置的四个敏感性试验。通过分析东中国海区域的温度、盐度,流速的分布和变化,探讨了HYCOM模式中不同垂向坐标设置对东中国海近岸区域的影响以及黑潮流速及路径对不同坐标设置的响应,期望对HYCOM模式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东中国海区上层并不适于采用等密度坐标方案,也就是说应该采用z坐标或σ坐标用以表征此处混合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2)针对东海大陆架区给出了10个位置上的模式与浮标观测资料的温、盐平均误差(ME)、均方根差(RMS)及相关系数(R)指标,发现对于不同区域,每种试验的适用性都不同;(3)使用高频资料时,模拟的流速普遍偏高,东海黑潮冬夏路径的异同指出了σ-z-iso与z-iso试验模拟效果较好,但模拟的日本岛南岸的弯曲流场位置偏南;而z-only试验模拟的日本岛以南的黑潮路径是有所改观的,z坐标的分辨率对表层的黑潮路径影响很大;σ-only试验模拟的整个黑潮路径的效果最差。
陈晓斌周林陈璇郑崇伟吴炎成
关键词:东中国海
混合坐标大洋环流模式HYCOM及其研究进展
2013年
传统单一坐标由于自身的优缺点,使得利用单一坐标的海洋模式的模拟效果受到了限制。混合坐标的出现,正是为了综合z坐标、σ坐标、等密度坐标的优势并尝试解决这一难题而提出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美国海军研发的HYCOM模式以及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改进的NERSC-HYCOM模式,针对当前HYCOM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陈晓斌刘志宏林刚李柄更
关键词:HYCOM
基于QuikSCAT/NCEP风场的1999-2009年中国海表风场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利用1999年8月—2009年7月具有高精度的QuikSCAT/NCEP混合风场,对中国海海表风场的风速风向、极值风速、大风频率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MAM和SON的风速大值中心位于台湾海峡J,JA位于南海西南部海域,DJF大值区主要位于琉球群岛-台湾海峡-东沙群岛-平顺海岛一带,风向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极值风速的大值中心都主要集中在台湾以东洋面、琉球群岛附近海域、海南岛以东和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大部分海域3—25 m/s风速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6级以上大风出现频率较高的海域集中在对马海峡、琉球群岛附近海域、台湾岛附近海域;对逐月风场进行EOF分析的结果与季节特征分析的结果吻合较好,中国海近10年海表风场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
张德天郑崇伟石岭琳刘志宏陈晓斌
关键词:中国海极值风速EOF分析
热带太平洋地区HYCOM模式不同垂向坐标设置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改进的NERSC-HYCOM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域进行了多个不同垂向坐标设置的试验分析,探讨该海域不同垂向坐标设置对于模拟热带太平洋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并设计了一个改进型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赤道海区海温、纬向流速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及其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与密度相关的混合坐标模式对位密的选取是敏感的,NERSC-HYCOM模式应用于太平洋应选择适合太平洋的位密设置.2)具有较高垂向分辨率的单一z坐标或单一σ坐标模式能较好地模拟热带开阔大洋上层的温度场,但大洋边界处模拟效果稍差;单一σ坐标模式模拟的表层流场、双坐标σ-z模式以及上层z坐标分辨率不高的σ-z-iso混合坐标模式模拟的海温场和流场均不能令人满意.3)σ-z-iso混合坐标模式上层z坐标的分辨率对模拟效果影响较大,模拟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和海温应该采用较高上层z坐标分辨率的σ-z-iso混合坐标模式.
陈晓斌周林刘志宏陈璇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
钓鱼岛、黄岩岛海域风能及波浪能开发环境分析被引量:38
2014年
利用模拟海浪数据、CCMP风场资料,对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波浪能、风能资源特征展开研究,为海浪发电、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也期望可为解决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在边远海岛驻军、军用/民用舰船在远洋活动的电力、淡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此外本研究还就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风力等级频率、浪级频率、风向频率、波向频率等海洋环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为海洋工程、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钓鱼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单峰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450 W·m-2,黄岩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W"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228 W·m-2;钓鱼岛年平均值波浪能流密度为14 kW·m-1,黄岩岛为11 kW·m-1;(2)钓鱼岛、黄岩岛海域的有效风速、可用波高、100W·m-2以上风能密度、2 kW·m-1以上波浪能流密度出现频率都整体较高,这对资源开发是很有利的;(3)1988—2010年期间,钓鱼岛、黄岩岛的风能密度、波浪能流密度整体呈递增趋势,这对风能、波浪能资源的开发也是有利的。(4)从资源的储量来看,钓鱼岛、黄岩岛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风能资源,且资源储量比我国沿海平均值丰富。综上,钓鱼岛、黄岩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适宜开发的风能、波浪能资源,实行海浪发电、风力发电、风浪联合发电、海水淡化等工作,将具有广阔的军事和经济前景。
郑崇伟游小宝潘静陈晓斌
关键词:波浪能风能
1958—2001年全球海域海表风速变化趋势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ECMWF的ERA-40海表10 m风场,对1958-2001年全球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整体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季节性差异、区域性差异、变化周期.结果表明:①近44年期间,全球海域海表风速整体上以0.0067 m·s-1·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1958-1975年全球海域的海表风速变化较为平缓,1975-1983年递增趋势较为强劲,年平均海表风速的峰值出现在1999年,波谷出现在1975年.②全球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差异.递增趋势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南极、热带大西洋海域、北太平洋西风带海域、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域、南半球60°S附近大面积带状海域;呈显著性逐年递减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赤道中东太平洋、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附近海域、南大西洋西风带的中部海域,以及一些零星海域.③全球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差异.在各月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以1月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达到0.0103m·s-1·a-1,7月的递增趋势弱于其余月份,约0.0033 m·s-1·a-1.④全球海域海表风速存在明显的2.2~4.3年变化周期,以及6.5年以上长周期震荡.
潘静刘铸飘郑崇伟陈晓斌
关键词:ERA-40
南海海表风速、波高的变化趋势被引量:3
2016年
文章以ERA-40资料为基础,利用EOF方法分析南海海面风速、波高的两个模态空间分布,系统计算1957—2002年南海海表风速、波高的空间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现象。分析结果显示,南海海面风、浪场的第一模态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第二模态已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也表明风场和波高的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且波高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南海风速场和海浪场在1973—2002年都存在下降趋势,海浪场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
李荣波陈晓斌陈璇李柄更
关键词:有效波高海洋气候
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SST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来自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ST—Sea SurfaceTemperature)资料,计算了近百余年来(1870—2010年)西北太平洋SST的整体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季节性差异、变化周期、突变形势,结果表明:(1)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的SST整体上以3.9×10-3℃/a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在1870—1910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减趋势,1910—1930年期间的SST为近百余年来的波谷,曲线走势非常平缓,1930年以后,SST持续性递增至今;(2)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SST表现出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近海的递增趋势强于大洋。近海的递增趋势基本都在3×10-3℃/a以上,福建和广东沿岸、台湾周边海域、琉球群岛-日本一带周边海域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基本在9×10-3℃/a以上,高值中心可达12×10-3℃/a以上;仅在鄂霍次克海西部近海呈显著的递减趋势,-15×10-3—-9×10-3℃/a;(3)西北太平洋SST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差异,秋冬两季的递增趋势强于春夏两季。鄂霍次克海的SST在冬春两季表现出显著性递减趋势,在秋季则表现出显著性递增趋势,夏季为过渡季节;(4)西北太平洋海域的SST存在多种尺度的变化周期:具有显著的2.1—2.3年、2.6—3.0年、3.3—3.8年、4.1—4.3年、4.7—6.0年、6.9—9.0年的显著性变化周期,以及45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海域的SST并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
苏勤郑崇伟杨艳陈晓斌
关键词:海表温度
2023年12月旅顺连续降雪过程分析
2025年
本文对2023年12月旅顺出现的连续10天强降雪天气事件进行回顾,运用多个站点观测资料、ERA5的位势高度场、海表温度场、中央气象台的天气形势图与近10年12月连续降雪事件加以对比总结,结果表明:2023年12月平均的冷涡强度最强(中心强度为5080位势米),强大的冷涡以及极为偏东的高空冷空气堆积是此次连续降雪事件的主要系统;渤海海峡的等温线分布有一个明显的向渤海以北延伸的暖舌(5.2℃~7.6℃之间),平均海气温差在9.4℃,这样冷空气在经过上游暖舌区域增温增湿后可给辽东半岛带来冷流降雪;此次连续降雪既有系统性降雪,又有冷流性降雪,其中冷流降雪(旅顺地区风速小),850 hpa或700 hpa分别处在涡后或槽后脊前,系统性降雪,500 hpa、700 hpa我区均处于高空槽前,850 hpa处于槽后脊前;冷流降雪前及过程中,辽东半岛北部中低空都出现了明显的垂直运动、水汽输送、水汽辐合,700 hpa相较850 hpa更为明显。In this paper, the 10 consecutive days of heavy snowfall in Lvshun in December 2023 was reviewed, 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several stations,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of ERA5,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weather situation chart of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MA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inuous snowfall events in December in recent 10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December 2023, the average intensity of the cold vortex is the strongest (the central intensity is 5080 geopotential meters), and the strong cold vortex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igh altitude cold air very far to the east are the main systems of this continuous snowfall event. The isothermal distribution of the strait has an obvious warm tongue (between 5.2˚C~7.6˚C) extending to the north of the Bohai Sea,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a and the air is 9.4˚C, so that the cold air can bring cold flow snow to the Liaodong Peninsula after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in the upst
刘志宏陈晓斌
关键词:高空冷涡位势高度海表温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