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力君

作品数:58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文学
  • 7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文学
  • 12篇文化
  • 9篇启蒙
  • 8篇代文
  • 7篇现代文
  • 6篇现代文学
  • 5篇叙事
  • 5篇小说
  • 4篇新时期文学
  • 4篇鲁迅形象
  • 3篇电影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启蒙叙事
  • 3篇镜像
  • 2篇当代文学
  • 2篇电视
  • 2篇电视剧
  • 2篇性格
  • 2篇学史
  • 2篇意象

机构

  • 50篇浙江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作者

  • 53篇陈力君
  • 2篇李杭春
  • 2篇吴秀明
  • 2篇黄擎
  • 1篇郁峻峰
  • 1篇刘起林
  • 1篇沈正法
  • 1篇孙旭辉
  • 1篇孙国峰
  • 1篇张春泉

传媒

  • 5篇鲁迅研究月刊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理论与创作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文艺研究
  • 2篇文学评论
  • 2篇中国电视
  • 2篇学术月刊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中文学术前沿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当代电影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戏剧艺术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台传道者的隐遁:新时期启蒙叙事的师者形象衍变
2007年
连接传统知识分子与现代启蒙者的师者承担了20世纪文学启蒙的任务,富有意蕴的师者形象成为一种身份符号。传统师者形象具有渠道沟通、价值预设和精神导引等功能。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强烈质询传统师者的"道统"观念,又促使承担启蒙价值的新师者的形成。新时期文学启蒙精神的高涨再一次突显师者功能,"标本式"、"艺匠型"和"职业型"三种形象类型呈现了新时期文学启蒙话语的阶段性表达,传递了师者传输启蒙理念的意义和限度。作为承担启蒙价值的文学形象,当下语境中的师者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何以为师"、"对谁言师"和"如何为师"这三个问题叩问了师者的存在基础、传授对象和立场姿态。
陈力君
关键词:启蒙叙事职业型
承传与择取--鲁迅与儒学
陈力君
关键词:儒学承传
图像、拟像与镜像——鲁迅启蒙意识中的视觉性被引量:14
2009年
20世纪视觉文化往往被纳入通俗文化范畴,与知识精英的启蒙意识有着巨大分野,作为现代启蒙文学代表作家的鲁迅却在文化实践中熔铸了对视觉文化的关注、思考并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性。连缀于鲁迅文化实践中的绘画、照相和电影三种视觉文化现象,恰好应和着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的演进路径,从阐释性的图像到机械模拟的拟像再到全景性反观的镜像。鲁迅不仅关注视觉现象,还重视视觉性的认知基础,强调"眼睛"机制的摆脱蒙昧、获得真知、达成理智成熟的人性状态的启蒙功能,在文学创作和文明批评中表达了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睁眼看世界"的启蒙要求。视觉性是鲁迅透视权力关系的切入点,成为理解启蒙叙事中的观看者和被看对象的关系基础,建构了启蒙文学的基本情节模式,提供了启蒙价值的反思机制。
陈力君
关键词:启蒙意识视觉性图像镜像现代知识分子文化实践
新时期启蒙叙事空间意象的原型阐释
2007年
新时期承传了"五四"文学的启蒙传统,沿用了特定空间意象——"铁屋子",它具有突出等级秩序的权力建制、封闭又狭小的表现形态和凝滞又孤立的存在方式等典型特征。大致存在三种模式的空间架构:一是以当代中国历史为框架和民族集体记忆为基础的宏大空间,二是以个人经历或记忆为基础的写实性的空间设置,三是超越了现实社会的超验性空间设置。空间意象的分化源于启蒙叙事意义结构的松动,也受制于启蒙叙事中不同情节模式。空间意象的营构折射了新时期启蒙叙事的时代印记、意义限度和书写困惑。
陈力君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空间意象启蒙叙事
中外专家浙大研讨“百年中国文学与中国形象”
2010年
陈力君
关键词:中国文学专家学者中国现当代文学会议议题
启蒙舞台的边缘化追求——《闲人三部曲》的文化意蕴被引量:1
2003年
陈力君
关键词:过士行文化意蕴戏剧舞台艺术话剧创作
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连环画中的鲁迅形象被引量:3
2018年
在1970年代到80年代初,鲁迅传记的连环画成为鲁迅形象塑造和传播的主流。画作延续了当代中国政治意识形态中的鲁迅形象的塑造惯例,形成统一的刚毅的坚硬的鲁迅形象印象。同时,这一批连环画作在不同作者的阐释下呈现不同的鲁迅形象,也体现了政治文化转型期的鲁迅形象的内在衍变。鲁迅形象在此阶段的连环画中的变化,说明鲁迅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不仅体现在思想观念,也表现为不同媒介和载体的选择。
陈力君
关键词:鲁迅形象连环画文学传播
鲁迅与鱼肝油及疾病的现代国族想象
2025年
鲁迅服用鱼肝油这一行为蕴含着丰富的身体观念与文化意义。鱼肝油作为西方引入的药物,在中国经历了从迅速接受、推广,再趋于理性的过程,与强身健体、强种强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紧密相连。鱼肝油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映照,其流行契合了从身体到精神、个体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预设,被视作能解决个体健康与国族危机、疾病疗愈想象的物证,也潜藏着现代化的内在矛盾和冲突。鲁迅通过病体审视、疾病隐喻和身体感知将其拓展为社会和文化传统“病症”的文学表达。迷信鱼肝油的保健观念,凸显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疾病与疗救模式泛化的悖谬。在近现代历史中,对现实药物的误读与对精神疗愈的想象,构成了意味深长的错综。
陈力君
关键词:鱼肝油疾病
剥离、吸纳与整合——鲁迅民间意识的阐析被引量:1
2005年
陈力君
关键词:吸纳民间文化资源人文化近代社会
言说与不可言说——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话语流变被引量:4
2004年
中国 2 0世纪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发轫于 1 898年的维新运动 ,此后经历了三大发展时期 :启蒙精神的激荡与确立———“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精神的重构与缺失———“普罗文学”兴起至“文革”终结 ;启蒙精神的复兴与反思———新时期至 2 0世纪末。启蒙精神裹挟着文学话语的强大力量 ,以背离传统的批判立场 ,实现了与西方启蒙理念的对接 ,铭刻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时代印记 ,对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力君黄擎
关键词:言说不可言说文学启蒙精神话语流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