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丽丽

作品数:24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成像
  • 6篇加权成像
  • 4篇弥散
  • 4篇弥散加权
  • 4篇弥散加权成像
  • 4篇儿童
  • 3篇单纯性
  • 3篇单纯性肥胖
  • 3篇身高
  • 3篇生长激素
  • 3篇脑病
  • 3篇脑梗
  • 3篇激素
  • 3篇急性
  • 3篇灌注
  • 3篇灌注加权
  • 3篇灌注加权成像
  • 3篇儿童单纯性肥...

机构

  • 2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22篇郭丽丽
  • 17篇付旷
  • 10篇赵明
  • 9篇张铁成
  • 8篇周丽
  • 5篇杨雁萍
  • 4篇于立君
  • 3篇赵桂娇
  • 3篇王阿樱
  • 3篇王慧
  • 3篇张肇慧
  • 3篇滕坤
  • 2篇梁虹
  • 2篇赵荟
  • 2篇曲溪倩
  • 2篇李宜立
  • 2篇冯建华
  • 2篇秦秀梅
  • 1篇孙媛芳
  • 1篇胡鸿博

传媒

  • 10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2014年全...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AKP升高”是维生素D缺乏还是骨骼生长的标志?(附1887例儿童AKP及25(OH)D含量测定及二者关系研究)
目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或维生素D缺乏一直是我国儿童,尤其北方儿童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距日距离及儿童的日照时间有明显的差异,加上雾霾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表现出明显的高发病和病情重的特点....
于立君王慧梁虹郭丽丽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骨骼生长
文献传递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上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付旷郭丽丽李宜立滕坤杨雁萍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塞灌注加权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常见多发病
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与儿童单纯性肥胖伴身高略矮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与儿童单纯性肥胖伴身高略矮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1月27例在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被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症的儿童,且其身高均小于同龄儿童平...
王慧郭丽丽梁虹秦秀梅冯建华于立君
关键词:放射免疫法
文献传递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钆塞酸二钠是一种新型肝胆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可经胆道和肾脏排泄,用于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它不仅具有非特异性细胞外对比剂的特点,还具有肝胆特异性对比剂的性质,因其这种特性,提高了对肝脏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对体积较小的肝脏病灶的诊断有较大的优越性。本文对此对比剂在肝脏病变诊断中的基本特性、扫描方法、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田野郭丽丽付旷
关键词:肝疾病磁共振成像
1.5T高场磁共振在胼胝体变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1.5T高场磁共振在胼胝体变性(M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MBD患者8例(其中急性型5例,亚急性型3例)均经MR检查,常规行矢状面T2WI序列扫描,轴位T1WI、T2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结果 8例均表现为胼胝体肿胀,膝部和(或)压部见等或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6例表现为DWI弥散受限。所有病变呈对称分布。T2WI矢状位表现为"夹心蛋糕征"典型征象。结论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检查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李欣付旷卢景海张铁成郭丽丽
关键词:胼胝体变性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
兔实验性肝性脑病1H磁共振波谱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兔实验性肝性脑病1H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变化。方法:将24只兔子随机分三组:对照组,肝硬化组,肝性脑病组,各8只。肝性脑病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内毒素方法制作肝性脑病兔子模型,肝硬化组采用CCl4制作肝硬化模型。分别在第4、6、8、10、12周取肝脏病理活检,第12周测量血氨值,并进行兔子脑组织的MRS扫描。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e,NAA)、肌酸(creatine,Cr)、胆碱(choline,Cho)、肌醇(myo-inositol,mI)和谷氨酰胺复合物(glutamine and glutamate,Glx)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Glx/Cr。结果:与对照组及肝硬化组相比,肝性脑病组兔血氨上升,脑部MRS显示Glx/Cr升高,Cho/Cr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血氨以及MRS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兔实验性肝性脑病1H磁共振波谱存在变化。
张铁成付旷郭丽丽赵桂娇周丽
关键词:肝性脑病
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肝硬化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在肝硬化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child A 15例,child B 8例,child C 7例)作为病例组和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行磁共振单体素1 HMRS研究,测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代谢物(Lip,Glx,Cho,Glyu)平均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的Glx和Cho峰值均高于对照组,Lip峰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程度肝硬化病例组内对比,Glyu、Cho和Glx的峰值均随着肝硬化程度升高而增大,Lip峰值随着肝硬化程度升高而减小,且Lip和Cho峰值的差异在child A、child B和child C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lyu和Glx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评价手段,其所测代谢物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肝硬化的诊断与分期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为临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及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周丽李晓陵付旷张铁成郭丽丽赵明
关键词:肝硬化磁共振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32例临床初诊急性脑梗塞病人,出现症状后2~24h内分别行CT平扫、常规MRI、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结果 CT平扫对急性脑梗塞征象的显示率为37.5%,常规MRI结合FLAIR和DWI扫描显示所有脑梗塞病灶。结论常规MRI结合FLAIR和DWI扫描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显示比CT平扫敏感性高,对临床及时治疗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尽早溶栓治疗,减轻症状,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付旷郭丽丽李宜立滕坤杨雁萍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MRI、MRS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MRI、MRS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前列腺癌和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I前列腺形态、信号改变及MRS测量枸橼酸盐(Citrate)、胆碱(Choline)、肌酸(Creatine)的峰值、(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的比值。结果 MRS测得PCa癌区和BPH中央带的CC/C平均值分别为(2.24±0.96)和(0.67±0.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P<0.001)。28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确诊为前列腺癌21例,准确率75%;MRI联合MRS确诊为前列腺癌26例,准确率为92.9%。32例BPH患者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23例,不除外前列腺癌9例,准确率为71.9%。MRS波谱分析结合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29例,不除外前列腺癌3例,准确率为90.6%。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BPH和PCa的形态和信号特点,MRS能提供前列腺良、恶性组织的代谢信息,两者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PCa和BPH的诊断的准确性。
郭丽丽付旷王景林滕坤杨雁萍王阿樱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结合磁共振神经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11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双侧臂丛神经成像,包括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T1W/TSE)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T2W/TSE)横轴位及斜冠状位、重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序列(STIR/long TE)冠状位以及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DWIBS)轴位扫描。结果轴位T1WI、T2WI与斜冠状位T2WI在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段与椎间孔段较好,STIR/long TE及DWIBS在显示臂丛神经干具有较大优势。臂丛节前神经损伤病变在T2WI横轴位与斜冠状位显示较好,T1WI可较特异显示脊髓内或局部软组织内出血或血肿信号。节后神经损伤则以冠状位STIR/long TE及DWIBS序列对病变的显示效果好,能显示神经干增粗或信号异常,对神经损伤定位准确。结论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结合磁共振神经成像术,在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程义鹏李明赵明胡鸿博郭丽丽张铁成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