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重

作品数:19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淋巴
  • 9篇淋巴瘤
  • 7篇肿瘤
  • 6篇药物
  • 6篇细胞淋巴瘤
  • 4篇药物安全
  • 4篇药物安全性
  • 4篇生物技术
  • 4篇生物技术领域
  • 4篇黄连
  • 4篇黄连素
  • 3篇多药
  • 3篇多药耐药
  • 3篇多药耐药性
  • 3篇体外
  • 3篇相关基因
  • 3篇免疫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机构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血液学研...

作者

  • 19篇郑重
  • 12篇赵维莅
  • 8篇王黎
  • 6篇刘炳亚
  • 4篇俞焙秦
  • 4篇朱正纲
  • 3篇李建芳
  • 3篇瞿颖
  • 2篇宁光
  • 2篇顾琴龙
  • 2篇薛雯
  • 2篇陈雪华
  • 2篇黎皓
  • 2篇熊杰
  • 2篇柯山
  • 2篇张翼飞
  • 1篇程澍
  • 1篇董丽华
  • 1篇来正纲
  • 1篇许彭鹏

传媒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第9届全国胃...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NA组合及其在制备DLBCL预后的标记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miRNA组合及其在制备DLBCL预后的标记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4种miRNA在鉴定预测DLBCL复发中的应用。对DLBCL患者的外周血进行检测,定量miR‑155、miR‑21、mi...
赵维莅王黎孙芮郑重
黄连素在制备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黄连素在制备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应用三种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进行体外实验,另外建立了B细胞淋巴瘤小鼠模型并进行了体内实验,证实了黄连素有抑制B淋巴瘤细胞株增殖及荷瘤小鼠淋巴瘤生长的作用,且抑制作...
赵维莅王黎郑重薛雯张翼飞宁光
文献传递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诱导治疗初治边缘区淋巴瘤的疗效
2023年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边缘区淋巴瘤(MZL)的疗效,为优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的具有化疗指征的初治MZL患者共45例,分别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BR组,25例)或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R2组,20例)进行诱导治疗。参照非霍奇金淋巴瘤Lugano标准进行疗效的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采用Wilcoxon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患者一般情况,中期和末期评估时两组间总反应率(ORR)、完全缓解率(CRR),以及不同病理亚型、不同危险度间两组间ORR、CRR。结果R2组女性占比显著高于BR组(P=0.045)。中期、末期评估时,两组间ORR、C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不同病理亚型区分,中期、末期评估时结外边缘区淋巴瘤(EMZL)与非EMZL患者两组间ORR、C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不同危险度区分,中期评估时,中危患者两组间ORR、C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危患者两组间O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2组的CRR显著高于BR组(P=0.026);末期评估时,中危、高危患者两组间ORR、C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期评估为未缓解/疾病稳定的7例患者中,R2组3例更换为BR方案,1例更换为R-CHOP方案治疗,R2组余1例和BR组2例继续原方案治疗,末期评估BR组ORR为1/2,R2组为5/5。结论R2方案与BR方案疗效相当,R2方案对高危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具有显著优势。
陆海洋张莉郑重许彭鹏赵维莅
关键词:边缘区淋巴瘤免疫化学治疗化学治疗
黄连素在制备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黄连素在制备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应用两种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进行体外实验,另外建立了T细胞淋巴瘤小鼠模型并进行了体内实验,证实了黄连素有抑制T淋巴瘤细胞株增殖及荷瘤小鼠淋巴瘤生长的作用,且抑制作...
王黎赵维莅熊杰郑重纪濛濛
文献传递
miRNA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淋巴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miRNA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淋巴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miRNA抑制剂通过抑制miR130b的表达,诱导细胞自噬,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因此,该miRNA抑制剂可用于制备治疗...
赵维莅孙芮郑重
文献传递
结肠癌多药耐药性相关基因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筛选结肠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探讨结肠癌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通过逐步递增氟尿嘧啶(5-FU)浓度孵育结肠癌Lovo细胞,建立耐药细胞株Lovo/5-FU。M1Tr法检测Lovo/5-FU细胞对5-FU和顺铂(CDDP)的敏感性。采用二维电泳-质谱联用技(2DE—MS)术比较Lovo和Lovo/5-FU两株细胞间差异表达蛋白,并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筛选蛋白。结果与Lovo相比,Lovo/5-FU细胞对5-Fu和CDDP的IC。值分别升高31倍和3倍(均P〈0.01)。通过2DE—MS筛选得到。在耐药株中CAP—G和RhoGD12表达上调,6-PGL、DCI、Prdx-6和Maspin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显示.Lovo/5-FU细胞中RhoGD12和CAP-G较Lovo增高6.14倍和2.98倍(均P〈0.01).而Maspin则明显下降至Lovo中的5.2%(P〈0.01)。结论结肠癌耐药性的产生是多基因、多通路改变的结果。CAP—G、RhoGD12、Masoin是潜在的结肠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
李建芳郑重俞焙秦瞿颖朱正纲刘炳亚
关键词:结肠肿瘤多药耐药氟尿嘧啶蛋白组学
结肠癌多药耐药性相关基因筛选与鉴定
李建芳瞿颖郑重刘炳亚来正纲
丙戊酸联合替西罗莫司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短链脂肪酸类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TEM)抑制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机制。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瑞氏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及自噬相关蛋白,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单用VPA和TEM均可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两药合用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药联合后可阻断细胞周期,引起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增高;电子显微镜检测进一步证实,经VPA及TEM处理后的细胞出现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两药合用时自噬现象更为显著;蛋白质免疫印迹证实,自噬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经VPA处理后HDAC1和HDAC3表达下调,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表明VPA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影响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其自噬。结论:VPA和TEM在阻断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自噬方面具有协同效应,为药物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郑重赵艳董丽华王黎程澍赵维莅
关键词: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TOR抑制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丙戊酸
髓系抑制性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逸被引量:7
2007年
近来研究发现在肿瘤患者体内聚积的一类髓系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通常称为髓系衍生抑制细胞。它在鼠中呈CD11b^+GR1^+,具有异质性和分化潜能。髓样抑制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与精氨酸代谢密切相关。通过降低,这群细胞,或促使其分化,或抑制精氨酸代谢酶,可助于肿瘤免疫激活,将是很有前景的肿瘤免疫辅助治疗方法。
郑重刘炳亚
关键词:肿瘤免疫逃逸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酶
ABT-199靶向miRNA21调控ICOS/ICOSL介导的肿瘤血管新生及肿瘤免疫逃逸
郑重许彭鹏王黎赵慧瑾翁香琴钟慧娟璩斌熊杰赵夏赵艳沈杨王学锋程澍赵维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