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患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监测
  • 1篇性疾病
  • 1篇血压监测
  • 1篇血压控制
  • 1篇血压控制情况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药源性
  • 1篇药源性疾病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疾病
  • 1篇溶血
  • 1篇溶血病
  • 1篇溶血反应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邱肃
  • 2篇宋中华
  • 2篇梁胜
  • 2篇石玉仙
  • 2篇吕晓飞
  • 1篇汪玉中
  • 1篇汪玉忠
  • 1篇侯祥树
  • 1篇岑强
  • 1篇胡文泽
  • 1篇郭飞扬
  • 1篇李东霞
  • 1篇李秀琴
  • 1篇刘平
  • 1篇李海芹
  • 1篇年敏
  • 1篇赵燕
  • 1篇佟颖

传媒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左氧氟沙星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被引量:3
2014年
1例21岁女性患者因急性胃肠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4 g,1次/d。第3次静脉滴注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头晕。急查心电图,示心率39次/min,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及室性逸搏。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26 min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58-66次/min。
吕晓飞年敏李海芹邱肃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房室传导阻滞
高校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高校教师颈动脉超声的检查,了解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特点,探讨高血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高血压组(155例患者)和正常血压对照组(87例)进行血脂分析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两组之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主要风险因素。
宋中华汪玉中郭飞扬侯祥树梁胜石玉仙刘平邱肃
关键词: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斑块
肺炎合并假性红细胞减少1例
2016年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病,是由于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与35-50岁之间。患者大多以月经不调,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包块,贫血、疼痛、不孕、血带增多等症状。本病属祖国医学“癥瘕”的范畴。在临床中以中医辨证论治为纲领,把理、法、方、药理论运用到实践。用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一般不超过直径4.0CM的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
吕晓飞佟颖石玉仙邱肃
关键词:肺炎红细胞减少红细胞聚集
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估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压控制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偏高组,对其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相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更能真实地反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论 :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追踪观察是了解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有效措施。
李秀琴宋中华梁胜汪玉忠邱肃
关键词:动态血压
葛根素、头孢呋辛静滴致溶血反应死亡被引量:16
2001年
药物溶血为临床上急性溶血反应的常见原因,患者常可出现发热、血红蛋白尿、腰痛,黄疸等症状.但因药物溶血致死者,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于2000年9月3日收治1名因药物急性溶血患者,最后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现报道如下:
岑强胡文泽赵燕李东霞邱肃
关键词:葛根素头孢呋辛溶血病药源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