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邝炎波

作品数:23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清
  • 4篇病毒
  • 3篇蛋白
  • 3篇乙肝
  • 3篇乙肝病毒
  • 3篇妊娠
  • 3篇护理
  • 3篇儿童
  • 3篇肝病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乙肝病毒标志
  • 2篇乙肝病毒标志...
  • 2篇饮食
  • 2篇营养
  • 2篇孕妇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佝偻病
  • 2篇微缺失

机构

  • 20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0篇邝炎波
  • 6篇姚叶珊
  • 4篇曾丽
  • 3篇卢惠卿
  • 3篇周永贤
  • 3篇张畅斌
  • 3篇连炬飞
  • 2篇尹爱华
  • 2篇司徒坚墉
  • 2篇刘艳
  • 2篇周才
  • 2篇李正梅
  • 2篇陈柳青
  • 2篇江演珠
  • 1篇张祥忠
  • 1篇肖宗辉
  • 1篇谢红英
  • 1篇于国龙
  • 1篇邓慧升
  • 1篇麦荣嘉

传媒

  • 6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现代医院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保健文汇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的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0年2月,观察组为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为40名健康体检者,同时测定所有人员的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结果予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腺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酶谱、CTnI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联合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肌钙蛋白、心肌酶谱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同治疗前相比,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不同指标均出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联合测定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同时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可为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提供依据。
周永贤陈柳青邝炎波
关键词: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密码子最佳化及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2007年
目的制备适合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重组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方法选用酵母偏爱的同义密码子替换野生型S基因的酵母稀有密码子,采取基因搭桥法及递归式聚合酶链反应,制备合成基因,捕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B。携带有合成S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株KM71H,经甲醇诱导表达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结果酶切电泳及DNA测序证实合成的S基因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显示优化后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蛋白表达量远高于野生型基因。结论密码子优化的S基因能明显提高重组S蛋白存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表达量。
周才邝炎波曾丽赖有行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S蛋白偏爱密码子毕赤酵母
我院6275例0~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通过测定来自广州市的0~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了解本地区该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儿童佝偻病的诊治和维生素D缺乏状况的评估及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我院儿童保健科保健的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25-(OH)D.结果 6275例儿童25-(OH)D的平均水平为(72.38±47.62)nmol/L;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993例(15.82%),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0 nmol/L]2704例(43.09%),维生素D充足[71 nmol/L<25-(OH)D<250 nmol/L]2545例(40.56%),潜在维生素D中毒[25-(OH)D>250 nmol/L]33例(0.53%).结论 接受检测的0~6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接近60%,充足的只占40%,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监测,对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儿童应根据其25-(OH)D水平给予补充.
邝炎波曾丽周永贤麦荣嘉姚叶珊
关键词:维生素D营养状况佝偻病ELISA
不同年龄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2008年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年龄组人员19639例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检测结果按年龄组和结果模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HBSAg、HBeAg、抗-HBc三项同时阳性791例,占总检测人数的4.03%(791/19639),主要分布在10~29岁年龄段;HBSAg、抗-HBe、抗-HBc三项同时阳性1619例,占总检测人数的8.24%(1619/19639),15~64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且各年龄组的阳性率较接近,并且明显高于0~9岁年龄段;HBeAg、抗-HBC二项同时阳性42例,其中0~4岁年龄组占36例,主要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幼儿HBV感染;有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占56.72%(11140/19639);HBV-M五项全部阴性占23.29%(4575/19639)。结论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2.93%(2540/19639);有保护性抗体抗-HBS占56.72%;未受乙肝病毒感染者占23.29%。
邝炎波姚叶珊
关键词:乙肝病毒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
25羟维生素D3与骨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选择68例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2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都进行25(OH)D3和BALP的检测,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了解诊断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25(OH)D3明显较低,而BALP则较高。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浓度在佝偻病患儿的血液中均有改变,临床参考意义较大。
司徒坚墉周晓华冼懿雅邝炎波
关键词:骨碱性磷酸酶佝偻病
标记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联合应用标记PCR与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Y染色体AZF微缺失快速检测新方法。方法以标记5FAM或JOE荧光基团引物,经一管多重PCR,获得扩增产物,在ABI3100-AVANT毛细管电泳仪上检测并分析结果。以常规检测方法验证。结果检测134例生精障碍患者中发现AZFc微缺失6(6/134)例,AZFb+c微缺失1(1/134)例。常规检测方法得到与之相符结果。结论建立了适合临床应用的快速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新方法。
张畅斌邝炎波潘小英梁驹卿尹爱华汪李虎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Y染色体聚合酶链反应无精子症因子
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高膳食纤维治疗为观察组,1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行饮食控制为对照组。在妊娠24w和36w检测两组患者FPG、Hb A1c、FFA、TC及TG并行统计学分析,于产后42天进行糖尿病患病风险评估。结果观察组妊晚期分别与观察组妊中期、对照组妊晚期比较,FPG、Hb A1c、FFA、TC和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糖尿病患病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尿病患病风险,值得推广使用。
江演珠邝炎波连炬飞曾丽郑冼华
关键词:膳食纤维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控制风险评估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感染状况,指导母乳喂养。方法检测378例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及初生婴儿血液以及产妇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亲HBsAg(+)、HBeAg(+)、抗-HBc(+)者婴儿感染HBV占8.97%(258/2875),母亲HBsAg(+)、抗-HBe(+)、抗-HBc(+)者婴儿感染HBV占1.17%(36/2875);母亲HBsAg(+)、抗-HBc(+)者婴儿感染HBV占0.35%(10/2875)。结论①“大三阳”、“小三阳”及HBsAg(+)、抗-HBc(+)产妇都有可能发生垂直传播,使婴儿感染HBV,对这部分孕产妇和婴儿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②对HBVM全部阴性的孕妇应加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姚叶珊邝炎波
关键词:乙肝病毒标志物母婴
ELISA法检测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消化道症状及呼吸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70例有消化道症状或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0例儿童粪便Hp抗原阳性47例,阳性率为17.41%;腹痛患儿Hp抗原阳性率为19.15%,胃炎患儿Hp抗原阳性率为22.90%,呼吸道感染患儿Hp抗原阳性率为15.31%;儿童Hp抗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结论腹痛、胃炎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Hp感染率较高,呼吸道感染可能与Hp感染有关,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邝炎波周才王淑珍
关键词:ELISA法粪便幽门螺杆菌
联合检测D-二聚体、Hcy及hs-CRP与子痫前期并发DIC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P,hs-CRP)联合检测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7例子痫前期患者(PE组),其中31例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DIC患者(DIC组),39例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PE组),37例为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轻度PE组),11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D-二聚体、Hcy和hs-CRP,并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E组与对照组比较、DIC组与重度PE组和轻度PE组相比较、重度PE组与轻度PE组比较,D-二聚体、Hcy和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DIC组D-二聚体与Hcy及hs-CRP呈正相关(r=0.758、0.795,P<0.01)、(r=0.839、0.822,P<0.01),且D-二聚体、Hcy及hs-CRP浓度与PE病情轻重呈正相关(r=0.481、0.731、0.548,P<0.01)。结论 D-二聚体、Hcy及hs-CRP升高与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存在密切的关系,联合检测对了解子痫前期病情发展、预后判断及预防子痫前期并发DIC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周永贤刘艳邝炎波邓文喻连炬飞
关键词: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子痫前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