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峰
- 作品数:39 被引量:267H指数:9
-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网络时代的高校师生关系与校园网络群体性危机事件被引量:3
- 2005年
- 网络资源的共享部分消解了教师知识权威的角色,网络的平等性造就了教师的去权威化和泛权威化的并存,网络师生的互动交流途径既有利又困惑;导致亲近关系与疏离关系并存,且疏离关系偏大。因此,网络隐匿性潜藏着教师难以监管,有可能“一引而发”的校园网络群体性危机事件,努力再造亲近关系以淡化疏离关系,肯定有助于押制校园网络群体性危机事件的突发性机率。
- 邓国峰
- 关键词:网络时代师生关系疏离亲近
- 情感认同及其对教育接受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师生间的情感认同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却被长期忽视的因素,作为一种心理背景,情感认同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教育接受都是重要的前提和关键,它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本文较为全面地对情感认同问题的概念、分类,对教育接受的影响、影响之原因、复杂体现等作一阐述。并提出了学校和老师如何采取措施,加深学生对其的情感认同,以增大教育接受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 邓国峰
- 关键词:情感认同师生关系教育接受关系心理学
- 当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行为研究——以“第二频道”的BBS论坛为例
- 2009年
- 当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研究已经从哲学领域走向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而网络主体性是通过网络主体性行为来实现的。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行为的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大学生在"第二频道"的BBS论坛中的网络主体性行为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网络主体性行为特征,从而了解其在BBS论坛中的网络主体性行为的发展现状,为引导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行为的对策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彭琳邓国峰
- 关键词:大学生
-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切入点设计被引量:1
- 2009年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高校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与教师在上课时的切入点有密切关系,该文五个方面,包括对课程性质的认识,课堂教学氛围,新生特点,成长和发展的普遍诉求。
- 邓国峰
-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
- 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7
- 2009年
- 网络传播对于现实社会过程的影响已经由理论预期转变为具体的事实,网络对于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及由此带来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契机和挑战空前地成为一个实质的课题。文章针对当前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10个方向性的研究课题和观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操作化建议。
- 邓国峰
- 关键词:网络传媒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一种基于网络突发热点的舆情监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信息收集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突发热点的舆情监测方法,通过不间断地对多平台热搜进行采集处理,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积,利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信息比对和信息补充,能够让舆情监测更加精准,同时在LSTM的算法...
- 邓国峰胡湘君程萌
- 文献传递
- 近年来医学气功网络传播大数据分析
- 该文从知网、重要报纸数据库、新浪微博、百度全网数据库、以及自主研发的爬虫检索工具从相关专业网络数据库和网络公开数据中,以气功和医学气功等相关词语为关键词,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了近年来医学气功网络传播情况。尤其是气功的网络关...
- 邓国峰
- 关键词:气功网络传播大数据
- 网络舆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双向性问题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体现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显性传播形式到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传播形式的过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并运用的良性循环过程。而网络舆论作为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关键动因,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的既具有导向性又具有反制性。本文着重探讨网络舆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态过程中的双向性问题,以期为下一步探究如何发挥网络舆论导向性,并将反制性转化为导向性的策略做好铺垫工作。
- 彭琳邓国峰李巧玲
- 关键词:网络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导向性
-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权限问题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社区以其对网民特殊的吸引力展现了非凡的潜力,引发出很多网络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现象,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就是虚拟社区中的权限问题。文章总结了虚拟社区中的权限的类别层次,探讨了权限产生和运作过程中的动机冲突等心理背景。
- 邓国峰宋彤宇
- 关键词:网络虚拟社区网络心理学社会学话语权
- 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寓教于乐”的虚拟社区探索被引量:11
- 2004年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虚拟社区已经成了人们社会存在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新的形式,而基于校园网的虚拟社区是区别于一般商业性虚拟社区的一种特殊网络产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它为高校的综合管理和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和机遇,该文结合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漓江夜话第二频道虚拟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对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进行了探索。
- 邓国峰
- 关键词:校园网虚拟社区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