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风斌

作品数:28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群落
  • 7篇沉水
  • 7篇沉水植物
  • 5篇藻类
  • 5篇水体
  • 4篇植物
  • 4篇生态修复
  • 4篇水质
  • 4篇人工湖
  • 4篇景观
  • 4篇景观水
  • 4篇湖泊
  • 3篇底栖动物
  • 3篇底栖动物群落
  • 3篇淀山湖
  • 3篇动物群
  • 3篇动物群落
  • 3篇丝状藻类
  • 3篇送气
  • 3篇曝气

机构

  • 28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水务局
  • 1篇上海中侨职业...

作者

  • 28篇赵风斌
  • 18篇王丽卿
  • 14篇徐后涛
  • 7篇张玮
  • 7篇季高华
  • 4篇陈萍萍
  • 3篇张瑞雷
  • 3篇郑小燕
  • 2篇范志锋
  • 1篇卢子园
  • 1篇李为星
  • 1篇张宁
  • 1篇刘艳红
  • 1篇徐玉萍
  • 1篇许莉
  • 1篇许莉
  • 1篇吴亮
  • 1篇冯立辉
  • 1篇朱雪生
  • 1篇李平

传媒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湿地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2015年中...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4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7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田湖人工湿地植物碳氮磷动态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在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表面流和水平潜流湿地复合系统中,进行了湿地植物不同组织氮磷含量以及有机碳含量的周年变化规律研究,评价湿地植物吸收对湿地系统总氮和总磷的去除作用及对有机碳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组织碳、氮、磷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植物组织内碳,氮、磷均具有由根部向上输送蓄积和向下"营养回流"的特点。氮磷在植物生长初期含量较高,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其含量呈下降趋势;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9月份各植物有机碳含量达最高值,其中再力花最高,达59.48%。植物生长期,植物直接吸收氮磷作用明显。植物体氮磷净吸收能力随植物生长期中不同时间而变,当湿地进水氮磷负荷为301.32 g/(m^2·a)和62.64 g/(m^2·a)时,若选择10月底收割,各植物对氮的去除率为28.43%,对磷的去除率14.69%,植物氮磷吸收对人工湿地系统营养物质去除起到一定的作用。
徐后涛王丽卿季高华朱雪生邱雪妹赵风斌
关键词:人工湿地湿地植物
两种植物秸秆水浸提液中活性成分的初步鉴定及其对丝状藻类胁迫作用
本文以水稻和再力花秸秆浸提液为研究对象,初步鉴定其活性成分及其对丝状藻类的胁迫作用.结果表明,再力花秸秆浸提液中潜在的植物活性化感物质出现峰值的保留时间在8-13min之间,其中最高峰出现在11.95 min,峰面积达到...
赵风斌山鹰徐后涛张玮王丽卿郑小燕
关键词:丝状藻类活性成分
文献传递
淀山湖鲢放养水平对水质影响的围隔试验
运用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2009年夏季在淀山湖开展原位围隔试验,研究鲢对蓝藻的控制效果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鲢40g/m3密度时可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机物质(CODMn);80g/m3时对亚硝氮、总氮的降低以及水体...
张宁王丽卿卢子园许莉赵风斌张玮
关键词:水质
文献传递
鲢鳙放养水平对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被引量:21
2011年
在淀山湖进行放养不同密度鲢、鳙的围隔实验(密度水平梯度设置为0、40、80和120 g/m3),探索鲢、鳙的现场控藻效果。结果表明,实验后期(8—9月),鲢、鳙放养密度为80 g/m3和120 g/m3的围隔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显著(P<0.05);且放养密度为80 g/m3的围隔蓝藻比例降幅最明显。鲢、鳙对较大个体藻类以及大型浮游动物的滤食刺激了平裂藻(Merismopedia)和色球藻(Chroococcus)等小型藻类的大量生长。鲢、鳙放养3个月以后,蓝藻和隐藻共同组成围隔的优势藻类。单纯放养鲢、鳙的手段适于主要目标为控制蓝藻数量而非降低藻类总量的湖泊水体。
王丽卿许莉陈庆江季高华张瑞雷范志锋张玮赵风斌
关键词:生物操纵鲢鳙藻类控制围隔实验淀山湖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藻类附着基装置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藻类附着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藻类附着基片单体(1)及基片固定支架(3);所述的藻类附着基片单体(1)通过串接螺栓(2)与底部固定立架(3)构成单列形态的藻类附着基板,并通过另设的横向底架(7)...
赵风斌徐后涛季高华郑小燕王丽卿陈萍萍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过滤面源污染的滨水植物带构建的方法
一种用于过滤面源污染的滨水植物带构建的方法。其特征该方法操作如下:a)在滨水带人口密集区的河流、湖泊的自然缓坡的坡面上高处设置生态拦截网,并采用小型木桩支护;b)在滨水带人口密集区的河流、湖泊的自然缓坡的坡面上所处常水位...
赵风斌徐后涛王丽卿郑小燕陈萍萍
文献传递
景观净化两用浮岛
一种景观净化两用浮岛。它包括一浮岛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本体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所述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的周壁及内底面上均布有微孔,所述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内的下端部处设有一上端面上带曝气孔的曝气管,所...
赵风斌徐后涛王丽卿郑小燕陈晶晶王觉辉
文献传递
人工湿地在农业种养殖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王丽卿季高华朱雪生潭洪新范志锋徐后涛李平郑小燕张玮赵风斌
采用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对种植业尾水和水产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项目研究了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对农业种植业排水净化效,对不同面源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下的人工湿地净化效率,不同湿地类型对湿地系统总去除率的贡献,湿地植物氮磷营养...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湿地系统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影响因子与恢复技术研究
异龙湖属于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异龙湖水质逐渐恶化,沉水植物群落退化加速,湖泊的生态原貌逐渐消失;为遏制异龙湖的富营养化进程,加强湿地生态多样性的保护,红河州环保局加强了对异龙湖的湿地植被...
赵风斌
关键词:沉水植物高原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恢复
沙田湖人工湿地植物-土壤有机碳库被引量:2
2011年
在人工构建的用于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表面流和水平潜流湿地复合系统中,对湿地植物各组织、湿地表层土壤(0~10cm)、湿地植物根际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湿地植物表层土壤和湿地植物对有机碳的固定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地上部分组织固定的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在生长期迅速增加,8月较高,进入成熟期(11月)后保持稳定,8月有机碳含量与5月有显著性差异、与11月差异不显著;湿地植物地下部分组织固定的有机碳含量低于地上部分,但季节变化与地上部分相似,5月含量最小,8月达到一个较高的值,11月与8月有机碳含量差异不大。植物进入生长期后,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湿地上无植物时期,各湿地植物根际土有机碳含量均高于表层土,但差异不显著(睡莲除外)。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0.96~1.67kg·m-2,受植物种类、植物生长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湿地面积和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估算出沙田湖人工湿地(表面流湿地部分面积为3592m2)0~10cm土壤有机碳总量为5.61t,通过植物吸收每年固定的碳量为10.34t。
徐后涛王丽卿沈杰季高华赵风斌
关键词:人工湿地固碳潜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