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枫 作品数:29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2001年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选择 8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及Ⅷ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2 .5 % ;原发性肝癌中MVD为 3 1.76± 13 .5 6,其中VEGF表达阳性者MVD为 45 .3 8± 14 .85 ,VEGF表达阴性者MVD为 18.87± 8.67.,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和有无门脉癌栓明显相关 (P<0 .0 1) ,而与肿瘤有无包膜、分化程度、AFP水平、HBsAg阳性无关 (P >0 .0 5 )。提示VEGF能促进肿瘤中微血管的形成 ,与原发性肝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关。 陈山荣 卢运龙 赵枫 黄许森 黄永秩关键词:肝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病理 贲门癌近侧胃癌74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覃忠卫 赵枫 韦道文 李子明 吕昌恒 黄许森关键词:贲门癌 外科手术 贲门癌近侧胃癌经左胸低位切口手术探讨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贲门癌近侧胃癌手术入路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总结分析16例确诊贲门癌及近侧胃癌患者经左胸笫8或9肋床切口入路的治疗效果。结果 除1例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功能较差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左胸笫8或9肋床切口达到满意的根治效果,创伤小,操作简单。 覃忠卫 赵枫 吕建生关键词:胃肿瘤 外科手术 32例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诊治分析 2005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效果。方法 对3 2例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率为12 .45 % (3 2 /2 5 7)。肝转移灶手术除率为43 .75 % (14 /3 2 ) ,3年生存率为42 .86% (6/14 ) ,5年生存率为14 .2 9% (2 /14 )。而未能手术切除的病例采用的其他治疗方法3年生存率为16.67% (3 /18) ,无5年生存。结论 肝转移灶的诊断有赖于B超、CT、MRI、肝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术中仔细探查肝脏是防止遗漏的有效方法,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赵枫 覃忠卫 吕建生关键词:肠肿瘤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治疗46例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2004年收治的46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21例,为一期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者;B组15例,为单纯原发灶切除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者;C组10例,为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均未能切除而仅行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者。用KaplanMeier法对病人的生存时间作统计分析。结果:A、B、C3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20和13个月;各组之间术后生存时间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一期手术切除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的疗效最好;肝转移灶无法切除者能将原发灶切除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未能切除而仅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的疗效相对较差。对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应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措施进行积极治疗。 韦建宝 陈山荣 赵枫 韦忠恒 覃忠卫关键词:结直肠癌 肝转移 手术切除 化疗 直肠癌根治术后双重介入化疗的疗效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双侧髂内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2 9例DukesB、C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术后灌注化疗组 (A组 ) 69例 ,术后全身化疗组 (B组 ) 60例 ,均行 5 -FU加MMC化疗方案。结果 术后 1年内两组在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术后 3年在肝转移率、生存率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双重介入灌注化疗优于全身化疗。 赵枫 陈山荣 韦忠恒 吕时梧关键词:直肠肿瘤 髂动脉 门静脉 手术治疗胃癌382例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总结胃癌手术治疗经验,分析影响其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胃癌3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2例胃癌中,期19例(5.7%),期118例(35.5%),期155例(46.7%),期40例(12%)。其中有322例获得手术切除,切除率84.3%;根治性切除192例,占50.2%,姑息性切除130例,占34%,未能切除者60例,占15.7%。发生并发症36例,发生率9.4%。随访率86.9%。本组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8例,手术病死率2.1%,其中切除组死亡2例,切除病死率0.6%,未切除组死亡6例,病死率10%。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9%、52.4%、39.2%。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3%、53.1%,姑息性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1%、38.5%、20%。结论:胃癌的组织学类型、病期与影响病期的因素以及术式是影响其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早期、根治性切除、辅助性化疗能提高生存率。 吕昌恒 李子明 赵枫 韦道文 覃忠卫 黄许森 吕建生关键词:胃癌 根治性切除 生存率 辅助化疗 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附108例报告) 2005年 韦道文 赵枫关键词:腹部 外科手术 肠麻痹 中西医结合治疗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2003年 目的 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破裂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 对 1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破裂损伤的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 7例 (70 % ) ,死亡 3例 (3 0 % )。结论 早诊断 。 吕时梧 赵枫 李子明 黄许森关键词:十二指肠损伤 外科手术 术式 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509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9.37±8.32μg/L VS 21.38±6.25μg/L P<0.01),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759倍(OR=1.759,95%CI:1.150-2.691),携带T等位基因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1.85±8.73μg/L VS 45.08±8.86μg/L P<0.01)。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唐任光 韦道文 吕建生 赵枫 黄海舸 曾冬云 黄许森 梁亮关键词:结直肠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