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佳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急救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2篇心电
  • 2篇心电监护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合并
  • 2篇右室
  • 2篇右室梗死
  • 2篇院前急救
  • 2篇溶栓
  • 2篇溶栓疗法
  • 2篇下壁
  • 2篇疗法
  • 2篇急救
  • 2篇急性下壁
  • 2篇监护
  • 2篇梗死
  • 2篇合并右室梗死
  • 2篇ECG
  • 1篇电话传输
  • 1篇电图

机构

  • 7篇北京急救中心

作者

  • 7篇贾佳
  • 2篇耿聆
  • 2篇樊琨
  • 1篇王克英
  • 1篇李维志
  • 1篇万立东
  • 1篇樊琨
  • 1篇李宗浩
  • 1篇汪蔚
  • 1篇蒋小燕
  • 1篇刘晖
  • 1篇赵琨
  • 1篇张柱国
  • 1篇祁芳
  • 1篇单沙林

传媒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第二届首都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从奥运急救对建立院前急救培训长效机制的思考
运用奥运院前医疗急救培训经验,坚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标准与规划相结合;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以强化院前急救培训作为推进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院前急救培训规划,加强急救
刘晖万立东贾佳樊琨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救工作
文献传递
完全性房室阻滞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及不合并右室梗死病人的预后意义
1999年
 目的 确定完全性房室阻滞(CAVB)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伴有或不伴有右室梗死(RV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65 例AIMI病人临床资料,222 例无合并RVI的病人(Ⅰ组),43例合并RVI病人(Ⅱ组),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合并CAVB再将其分为两个亚组(无合并CAVB组(Ⅰa、Ⅱa组)及合并CAVB组(Ⅰb、Ⅱb 组))。选择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AIMI合并CAVB明显增加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P< 0.01;AMI合并RVI虽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2)溶栓治疗显著降低AIMI住院期间死亡率,特别是AIMI同时合并RVI和CAVB的病人,P< 0.05;(3)与CAVB、RVI并存的AIMI以心脏合并症及CK峰值居高,住院死亡率显著为特点。结论 AIMI合并CAVB及RVI表现出极高的心脏合并症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可能是梗面积较大的结果,但是RVI及CAVB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影响AIMI预后的另外因素。
贾佳祁芳李宗浩樊琨耿聆
关键词:房室阻滞预后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及不合并右室梗死溶栓疗效分析
2001年
目的 :确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合并或不合并右室梗死 (RVI)患者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 :2 6 5例 AIMI患者中 43例合并 RVI,分为 组 (AIMI组 )及 组 (AIMI+RVI组 ) ,分别就是否接受溶栓治疗 ,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 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多于 组 ,其中糖尿病差异具极显著意义(P<0 .0 1) ;(2 ) 2 6 3例 AIMI中接受溶栓治疗的 140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的 12 5例的住院死亡率分别是 11.4%、2 1.6 % (P<0 .0 5 ) ;(3) 、 组用溶栓治疗时病死率分别为 11.2 %、 12 .5 % ,无显著差异 ;未用溶栓治疗时病死率 17.9%、 42 .1% (P<0 .0 5 )。结论 :AIMI组溶栓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非溶栓治疗组的明显降低 ;AIMI+RVI溶栓较单纯 AIMI溶栓治疗益处更为显著。
贾佳樊琨耿聆
关键词:溶栓疗法心肌梗死急性右室梗死
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护检测心律失常
1997年
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护检测心律失常ArthythmiaTestedbyElectrocardiographicMonitoringThroughTelephoneTransmission北京急救中心(北京100031)李维志贾佳汪蔚BeijingFirs...
李维志贾佳汪蔚
关键词:心电图心律失常电话传输心电监护ECGTTM
电话传输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确定电话传输心电监护(TTEM)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0例病人分别进行心电图(ECG)及TTEM检测,其中部分病例同步检测TTEM及动态心电图(HM),分别进行比较。结果:(1)TTEM对偶发,短暂,无规律心律失常检出率为48.24%,TTEM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ECG(P<0.01);(2)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及心绞痛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疾病(P<0.05,<0.01);(3)TTEM与HM检查有较高的一致率(符合率)。结论:(1)TTEM对偶发,短暂,无规律性心律失常具有诊断意义;(2)对AMI恢复期及心绞痛的高危病例有助于及时防治致命心律失常;(3)定量分析可作为心律失常疗效评定的参考。
贾佳赵琨
关键词:心电监护临床应用评价偶发ECGAMI检出率
急性心肌梗塞国产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静脉溶栓临床对照研究
1993年
为了确定国产尿激酶的有效剂量,我们对发病≤12h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50万和75万单位静脉溶栓临床对照研究,对照组22例,50万组23例,75万组33例。结果:梗塞有关的冠脉早期再通率对照组为零,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组分别为13.04%和42.42%,P<0.05,与对照组比较50万单位组P>0.05,75万单位组P<0.05;出院时梗塞面积对照组扩大,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组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50万单位组P>0.05,75万单位组P<0.05;呈现心肌挽救的患者对照组占11.11%,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组分别为38.87%和42.84%,与对照组比较P分别>0.05和<0.05,证明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50万单位剂量不足,75万单位为有效剂量。溶栓后50万和75万单位组静脉给肝索总出血率分别为12.5%和50%,P<0.05,75万单位组皮下给肝素总出血率为16.66%,与75万单位静脉给肝素比较P<0.05,与未用者比较P>0.05,说明国产尿激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与尿激酶剂量、应用肝素和肝素给药方法有关,皮下给肝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张柱国蒋小燕王雪里红贾佳孟昭兰单沙林王克英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疗法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医学人才教育培养定位与思考
本文了解了院前急救医师不足的现状,分析了院前急救医师流失的原因,并从医学教育视角来审视、思考和定位了院前急救医学教育。
贾佳
关键词:院前急救医学教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