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永年
- 作品数:78 被引量:1,431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管缝锚固式多点位移计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2
- 1993年
- 介绍一种新型多点位移计的原理和结构特点。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测量仪器具有精度高,安装简便,使用可靠和获取数据多等特点。
- 周钢吴振业贺永年夏文光
- 关键词:位移计围岩变形
- 一种岩石定向断裂爆破装置
- 本实用新型一种岩石定向断裂爆破装置,它包括一个内壁设有一对对称V形或弧形凸起的套管,套管内设有与凸起内壁紧密配合并受挤压的药包,药卷受挤压形成对称的V形聚能穴,套管的长度略大于异形药包的长度,爆炸时,聚能侵彻作用使聚能穴...
- 邵鹏张勇贺永年吴晓锁朱佑国张清峰朱玉晓陈坤福
- 文献传递
- 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破裂演化机理及其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靖洪文张农杨圣奇陈坤福韩立军庞建勇蒋斌松王卫军王猛乔卫国李元海许国安贺永年张后全吴海
- 该项目属于岩石力学和矿山支护科学技术领域,应用于煤矿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的稳定控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开采强度、规模和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引起了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巷道围岩所面...
- 关键词:
- 关键词:稳定控制巷道支护
- 深部围岩分区破裂化理论和实践的讨论被引量:22
- 2008年
-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于2008年6月组织的中国科协第21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集中对围岩分区破裂现象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近期有关围岩分区破裂的研究成果,包括现场实测和实验室试验工作及分析,围岩分区破裂的形成机制、分区破裂各种现象的解析与数值分析方法,会议还讨论了论题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对围岩分区破裂的研究具有探索性,目前的认识尚存在许多争论。对这一工作的讨论,不仅可以促进课题成果及其科学性,而且对整个科研工作的认识和处理方法也有启发性的影响。
- 贺永年张后全
- 关键词:岩石力学
- 岩石厚壁圆筒三向压缩下的卸荷试验与岩石强度破坏被引量:12
- 2011年
- 为研究地下工程开挖影响,采用厚壁圆筒多轴应力试验,对试样施加较高的轴对称内、外壁压力及轴向荷载后,进行内、外壁卸荷破坏试验.试验的破坏结果是在厚壁圆筒壁间形成环向主要破裂面.这一破裂现象在以往相关文献中未见报道,与通常弹塑性理论分析的较高应力发生在圆筒内缘、破坏从内缘开始的结论不同.这一结果与深部矿山巷道围岩出现的分区破裂(zonal disintegration)现象类似.
- 张后全刘红岗贺永年韩立军
- 关键词:岩石力学厚壁圆筒卸荷
- 水泥注浆渗透机理初探被引量:10
- 1997年
- 本文在岩体等效渗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注浆浆液对渗流过程的影响,推导出岩体注浆过程的控制方程,并给出确定注浆参数的一般方法.
- 杨米加贺永年陈国锋
- 关键词:二相流注浆参数围岩水泥注浆
- 深部巷道稳定的若干岩石力学问题被引量:207
- 2006年
- 论述了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研究的意义;评述了深部原岩应力分布对岩石性质与岩石工程的影响;指出了岩石强度失效与工程围岩破坏过程的实质;分析和评价了岩石破坏所形成的序列结构形式以及对其强度的影响.根据深部岩石工程施工以及变形破坏的特点,通过对工程开挖的卸压影响、岩石脆性与延性破坏的关系以及岩石变形、破坏的时间效应的分析,说明了深部岩石工程稳定有其不同的性质与特点.
- 贺永年韩立军邵鹏蒋斌松
- 关键词:原岩应力巷道稳定
- 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带及其状态分析被引量:35
- 1991年
- 本文阐述了一些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带中波速测定的结果,并利用变参数的二次抛物型强度曲线讨论了软岩的非均质塑性(松动)状态。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声波波速测定结果来描述。理论分析结果说明围岩在开始破裂和即将失去承载能力之前有较大的变形。计算结果与实例比较吻合。
- 贺永年
- 关键词:软岩巷道围岩声波
- 构造复杂区域巷道控顶卸压原理与支护技术实践
- 本文针对构造复杂区域内煤巷存在的高应力、围岩破碎和支护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控顶卸压原理及配套的三锚支护技术,即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首先以较小的断面进行超前掘进,并对顶板采用高强度锚杆进行及时支护,而对巷道两帮煤体不支护,允许...
- 韩立军蒋斌松贺永年
- 关键词:采矿工程构造复杂区域破碎围岩高应力巷道
- 文献传递
- 火成岩复杂地质环境巷道交岔点成套施工技术被引量:6
- 2007年
- 马钢集团姑山矿为典型的火成岩复杂地质环境,传统支护不能满足巷道的稳定要求;为采取合理的开拓与支护方案,对后和睦山矿段-300 m水平车场马头门南迎头N14交岔点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决定采用导硐施工方法,根据现场地质特点及锚网喷、锚注、锚索支护机理,采用锚网喷进行一次柔性支护,锚注与锚索联合进行二次加强支护的复合支护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扰动较大的交岔点施工应及时进行柔性让压支护;对于破碎、易膨胀性围岩应及时进行封闭处理;对于大断面巷道或大松动圈围岩应进行锚注与锚索联合加强支护。
- 张后全韩立军黄兴根贺永年王金阁
- 关键词:巷道交岔点导硐施工锚注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