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永刚

作品数:47 被引量:32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4篇骨折
  • 20篇手术
  • 15篇机器人
  • 11篇内固定
  • 11篇机器人辅助
  • 11篇骨科
  • 10篇固定术
  • 9篇螺钉
  • 9篇骨折固定
  • 9篇骨折固定术
  • 8篇髓内
  • 7篇髋臼
  • 7篇骨盆
  • 7篇复位
  • 6篇髓内钉
  • 6篇胫骨
  • 6篇髋臼骨
  • 6篇髋臼骨折
  • 5篇手术机
  • 5篇手术机器人

机构

  • 43篇北京积水潭医...
  • 19篇北京航空航天...
  • 5篇延安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北京天智航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沧州中...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46篇苏永刚
  • 35篇王军强
  • 31篇赵春鹏
  • 31篇王满宜
  • 17篇吴新宝
  • 16篇王豫
  • 15篇周力
  • 14篇胡磊
  • 10篇刘文勇
  • 9篇韩巍
  • 9篇王田苗
  • 5篇王剑飞
  • 5篇朱仕文
  • 4篇张利军
  • 3篇张丰全
  • 3篇曹奇勇
  • 3篇徐颖
  • 3篇武作鹏
  • 3篇张杰
  • 3篇高志强

传媒

  • 12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北京生物医学...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诊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策略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揭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患者数量、致伤因素、骨折类型、年龄、性别以及手术和保守治疗比例,并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介绍相应的治疗策略。结果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急诊骨折患者总数变化不明显;低能量损伤比例为96.9%,四肢简单骨折比例为70.3%,高龄患者占38%,均较上年同期增高;手术治疗患者比例由上年同期的9%下降至6%。骨折患者的治疗策略较以往有所变化。结论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急诊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王振中吴宏华王京孙志坚尹晨滕星杨帆苏永刚肖鸿鹄吴新宝
关键词:骨折流行病学传染病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急诊运行现状和应对措施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急诊的工作现状和应对措施。方法记录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的工作环境和就诊流程;统计患者构成并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通过将医疗纠纷投诉例数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医护人员的情绪进行评价,并与病房医护人员进行比较。结果创伤骨科急诊的诊疗环境得到重新规化,就诊流程较以往相对繁琐;患者总量无显著变化,高能量损伤患者比例下降,低能量损伤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比例升高,65岁以上患者比例升高,手术治疗患者比例下降;患者较以往存在更多焦虑、恐惧和不满等情绪;医护人员较以往存在更多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医院采取相应措施使创伤骨科急诊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结论COVID-19疫情对创伤骨科急诊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医院必须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吴宏华王振中王京孙志坚尹晨滕星杨帆苏永刚肖鸿鹄吴新宝
关键词:传染病控制医院管理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器的设计和临床初步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下肢骨折牵引复位器用于下肢长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骨折复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采用闭合或者有限切开复位、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干骺端骨折34例,依据AO-OTA分类标准,其中股骨远端骨折3例(33-B型2例,33-C型1例),胫骨近端骨折14例(41-A型9例,41-B型3例,41-C型2例),胫骨远端骨折17例(43-A型9例,43-B型5例,43-C型3例,其中2例为Gustilo Ⅰ a);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36例(42-A型7例,42-B型21例,42-C型8例,其中4例为Gustilo Ⅰ a).术中均应用自行设计的下肢骨折牵引复位器辅助骨折复位.70例患者平均年龄37.6岁(17~63岁),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4.7 d(0.7~12.0 d).记录术中骨折复位所需时间、骨折复位所需术中C臂机透视时间.拉线测量髂前上棘至第1、2趾蹼间的直线是否大致经过髌骨中心点,判断患肢术后力线的恢复.术后记录双下肢长度(棘踝线测量)的差值以判断患肢术后长度的恢复.以术后骨折的X线正、侧位片分别测量骨折复位后内外翻、前后向成角角度.结果 70例患者术中骨折复位所需时间12.7 min(7~31 min).骨折复位所需术中X线透视时间1.3 min(0.4~3.0 min).双下肢长度的差值为(6.5±1.1)mm,双下肢力线差值为(7.0±1.8)mm.患肢术后长度及力线恢复满意.骨折复位后X线片测量,内外翻角度(2.75±0.16)°;前后向成角角度(5.13±0.51)°.结论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器在下肢长骨骨折微创手术中,不但能辅助医生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而且能在内固定物置入过程中稳定地维持骨折复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王军强胡磊苏永刚赵春鹏王彬彬钟学东龚晓峰张健王满宜
关键词:骨折牵引术复位
计算机辅助骨科牵引复位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辅助骨科牵引复位系统,由C型臂X光机、图像校正板、图像采集卡、牵引支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计算机以及存储于计算机内的骨科牵引复位模块组成,图像校正板安装在C型臂X光机的采集端部,C型臂X光机与计算机...
王田苗王满宜胡磊王豫刘文勇王军强张杰赵春鹏徐颖苏永刚张维军周力张利军张家磊张丰全
文献传递
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被引量:51
2017年
目的:评价一种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至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医生完成手术,对照组5例采用透视引导下医生徒手完成手术,通过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总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机器人辅助骨盆和髋臼骨折进行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7例患者共置入11枚螺钉,对照组5例患者共置入7枚螺钉。术后CT透视检查确认所有螺钉位置均满意,但两组螺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试验组优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螺钉置入所需透视时间为(7.36±2.63)s,短于对照组的(41.80±13.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中平均螺钉调整次数为(0.36±0.48)次,少于对照组的(9.00±3.06)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6±49.06)min,对照组为(29.00±12.14)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进行CT透视确认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未见穿出骨皮质及进入关节腔者,未见伤口感染等其他螺钉置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手术机器人适用于辅助进行骨盆和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具有置入准确性高、透视辐射小、安全有效等优点。
赵春鹏王军强苏永刚韩巍周力王满宜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骨折
计算机辅助影像导航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确定标准的术中透视图像,作为计算机辅助影像导航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注册图像。方法选取干燥尸体骨盆4具、模型骨盆4具作为骨折模型。直视徒手将2.5mm导针置人髋臼前、后柱(双侧);双侧前柱导针分别采用逆行及顺行置人,后柱导针采用逆行植入;目视确认导针位置满意后,将骨盆固定于影像导航手术模拟操作模块,应用C形臂X线透视机,针对髋臼结构的前、后、外、内4个虚拟平面的垂直方向进行多角度连续动态透视,选择并确认能够清楚显示导针与前后柱、髋臼关节面的透视影像,作为导航手术的注册图像,记录此时C形臂X线透视机与骨盆、手术床的相对空间位置。依此注册图像,在导航手术系统辅助下,应用6.5mm的钛中空螺钉进行髋臼前、后柱螺钉置入。每个骨折模型,每侧进行1次操作,共16次。目测螺钉位置、分别记录为获取标准注册图像C形臂摆放时间、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导航系统建立,软件界面操作及螺钉植入操作的总时间)。结果所有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未进关节;前柱螺钉置入需要闭孔斜位(Judet-Letournel斜位)、闭孔入口位、闭孔斜出口位、骨盆正位像;后柱螺钉置入需要髂骨斜位、闭孔斜位、骨盆入口位、闭孔斜出口位像;为获取前柱、后柁标准沣册罔像摆放C形臂X线透视机的时间平均分别为9.5、7.3min,前柱、后柱每枚螺钉置入术中透视时间平均分别为2.9、1.7S,前柱、后柱每枚螺钉置入操作时间平均分别为11.7、9.2min。结论导航注册图像不同与传统的Judet-Letournel影像,如何正确获取标准的术中透视注册图像,是确保安全、准确实施影像导航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关键。
王军强吴伟坚邓宁赵春鹏苏永刚吴新宝王满宜梁国穗
关键词:髋臼骨折
三维导航结合机械臂手术系统经皮螺钉固定骨盆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基于MicronTrack可见光导航系统的三维导航机械臂手术系统应用于经皮螺钉固定骨盆环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方法实验组为3具成人干燥骨盆标本,5具模型骨盆。应用MarchingCube算法,将在VC图形软件平台上自主研发基于CT—Dicom2.0数据的三维导航手术软件系统结合MicronTrack可见光导航系统及改装的5个自由度机械臂硬件平台,搭建三维导航机械臂手术系统。对每具实验骨盆实施三维导航结合机械臂辅助经皮螺钉固定双侧骶髂关节(每侧S.椎体置入2枚螺钉,共32枚)和双侧耻骨支(每侧逆行置入l枚螺钉,共16枚)。对照组为4具成人干燥骨盆标本,4具模型骨盆。在红外光学导航手术系统及术中C型臂X线机辅助下,徒手持电钻经皮螺钉固定双侧骶髂关节(每侧S,椎体置人2枚,共32枚)和双侧耻骨支(每侧逆行置入1枚螺钉,共16枚)。所用螺钉为7.3mmAO—Synthes中空螺钉。记录2组中每枚螺钉置入所需操作时间,对每组指标的平均值进行组间t检验。C型臂X线机术中多角度透视及肉眼直视下评估螺钉置放位置。结果实验组48枚螺钉在三维导航机械臂辅助下平均每枚螺钉机械臂操作时间为(3.6±1.2)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在红外光学导航手术系统辅助下的平均操作时间(9.1±0.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两组螺钉均准确置入,无明显差异。结论三维导航结合机械臂辅助经皮螺钉固定骨盆环稳定、简便、精确、安全,是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
王军强刘达赵春鹏张大鹏苏永刚韩巍王田苗王满宜
关键词:骨盆骨钉
一种骨折复位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装置,所述骨折复位装置包括牵引装置、弹性装置和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一端与所述牵引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安装把持针。本发明的骨折复位装置利用弹性装置提供的拉力平...
吴新宝赵春鹏王军强苏永刚
计算机辅助影像导航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术中注册图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确定标准的术中透视图像,作为计算机辅助影像导航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注册图像。探讨在影像导航手术系统辅助下,对髋臼前、后柱进行经皮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干燥尸体骨盆(成人女性骨盆2具)、模...
王军强吴伟坚邓宁赵春鹏苏永刚吴新宝王满宜梁国穗
关键词:后柱骨折影像导航
文献传递
基于CT图像解剖学测量和数字重建透视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术中透视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基于CT图像对骶髂螺钉置入所涉及的重要解剖边界进行测量和分析,并应用数字重建透视(DRR)技术探讨术中获取理想透视图像的方法。方法收集30例患者的平卧位骨盆CT扫描数据,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在图像中确定骶髂螺钉在S1椎体内安全通道的上方、前方和后方骨皮质边界,螺钉在骶孔区的前方、下方骨皮质边界,以及骶骨翼斜坡。测量这些边界与骨盆前后位垂线(基准线)在矢状面的夹角。应用DRR技术,确定透视入口位、出口位和侧位的理想拍摄角度,并观察关键解剖标志的特征性表现,分析术中标准透视图像的采集方法。结果S1椎体的上方、前方、后方骨皮质与基准线在矢状而的夹角平均分别为37.7°±8.6°(23.2°~50.8°)、22.9°±6.7°(13.1°~32.0°)、41.9°±6.8°(33.0°~54.8°),骶孔区的前方、下方骨皮质切线与基准线的夹角平均分别为37.0°±12.0°(19.9°~63.1°)、38.8°±8.0°(25.7°~54.6°),骶骨翼斜坡与基准线的夹角平均为82.4°±13.0°(70.3°~117.3°)。通过基于DRR技术的透视模拟和对相应解剖结构的观察,可以得到拍摄标准入口值、出口位和侧位的透视方法,并能清楚显现各图像上的相应解剖标志。结论本研究所测得的数据个体差异较大,临床上应该根据每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以相关解剖标志的特征性表现为依据,决定术中骨盆入口位和出口位的透视角度。为防止骶髂螺钉穿出斜坡伤及I6神经和髂血管,需要从骨盆侧位透视图像上确认螺钉位置。
苏永刚王茂颖王满宜
关键词:骨钉骶髂关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