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栓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丙泊酚持续靶控静脉输注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栓剂。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生命体征指标、术后意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后5、10 min,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组内和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后,观察组的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MoCA、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加快术后意识苏醒,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胡博 成广海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丙泊酚 双氯芬酸钠栓 不同引流术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16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共81例,观察组采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共8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5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12%,虽然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62.54±11.23)μmol/L、腹痛缓解时间(5.67±1.16)d、住院时间(10.56±3.2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36±17.68)μmol/L、(7.54±1.43)d、(16.82 ±4.71)d(P <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量(343.18±53.46) ml/d明显高于对照组(312.45±51.27)ml/d(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5%(P <0.05).结论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方面均疗效显著,但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操作简单,缓解症状更快,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詹建兴 凤利峰 申海军 胡博 陈安关键词: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腹腔镜下三种不同胆道重建术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A组)、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和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C组)等三种胆道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46例临床资料,A组15例、B组17例和C组14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术中术后围手术期指标等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近期并发症等分类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术式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与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比较,手术疗效均较理想,同时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胡博 成广海 詹建兴 申海军 李海民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腹腔镜 胆总管造口术 单孔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缝线悬吊减鞘卡”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SI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C组(n=91)与SILC组(n=80)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置管率、术后6 h与24 h疼痛指数、手术并发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美容满意度等指标。结果:SILC组中74例成功完成手术,LC组中88例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均发生1例胆漏。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 h切口疼痛评分、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LC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均优于LC组(P<0.05)。结论:“缝线悬吊减鞘卡”SILC治疗发病72 h内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时间与传统LC相当,安全、可行、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付振刚 成广海 申海军 胡博 黄一凡 杨贝关键词:单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力、手术时间对肝功能、颈肩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不同手术时间、气腹压力对肝功能及颈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LC术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气腹压力设置为10mmHg,B组设置为12mmHg,C组设置为14mmHg;根据手术时间分为D、E、F3组,每组40例,A组手术时间为小于30min,B组30~60min,C组大于60min,分别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后肝功能、术后当天、第1天、第2天恶心呕吐、颈肩部疼痛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术前各参数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改变3组间有差异(P<0.05),手术时间越长术后AST、ALT、TBIL升高越明显,不同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出现颈肩痛、恶心呕吐率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时间越长术后颈肩痛、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不同气腹压力术后肝功能改变3组间有差异(P<0.05),气腹压力越大术后AST、ALT、TBIL升高越明显,不同气腹压力术后患者出现颈肩痛、恶心呕吐率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气腹压力越大术后颈肩痛、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结论手术时间的长短、气腹压力对术后肝功能、颈肩痛及恶心呕吐有重要影响。 申海军 陈广瑜 詹建兴 胡博 成广海 付振刚 王斌 高辉 石景森关键词:气腹压力 手术时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肝功能 恶心呕吐 肩部疼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力相关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患者肝功能、动脉血气及对颈、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LC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住院先后顺序对应入组,随机均分为气腹压力10 mm Hg(1 mm Hg=0.133 kPa)组、12 mm Hg组及14 mm Hg组3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后肝功能、血气指标以及术后当天、第1和第2天恶心、呕吐及颈肩部疼痛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前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变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压力越大,其术后AST、ALT及TBIL水平升高越明显,而pH及PO2的下降越明显,PCO2的升高也越明显;术后患者颈、肩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压力越大,术后颈、肩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结论 CO2气腹压力对术后肝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的改变以及术后颈、肩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明显影响。 申海军 陈广瑜 詹建兴 胡博 成广海 付振刚 王斌 高辉 石景森关键词:CO2气腹压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动脉血气 肩部疼痛 “缝线悬吊减鞘卡法”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18例报告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缝线悬吊减鞘卡法”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行经脐SILC的1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胆囊良性疾病,其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847例(75.76%),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71例(6.35%),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69例(6.17%),胆固醇息肉102例(9.12%),胆囊腺肌症17例(1.52%),胆固醇沉积症12例(1.07%)。结果1118例患者中,成功完成SILC 909例,总完成率81.31%,194例因胆囊炎症壁厚粘连、胆囊萎缩、局部肝叶增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等因素致胆囊三角显露困难而加孔完成手术,15例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本组术中发生胆道并发症3例,其中1例因胆囊管汇入右肝管解剖时右肝管热损伤致胆漏,2例胆囊床迷走胆管损伤造成胆汁渗漏,均经引流后好转出院。1例结肠壁浆膜损伤,1例十二指肠球部损伤,20例脐部切口周围淤血。所有患者无术中严重出血、皮下气肿、术后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缝线悬吊减鞘卡法”行SILC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器械之间碰撞干扰,利于术中观察及操作,安全可行,易于操作,适合具有腹腔镜技术的医院开展。 付振刚 成广海 胡博 黄一凡 杨贝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良性疾病 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CO2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肝功能、动脉血气及对颈肩部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LC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0例。A组气腹压力设置为10mmHg(1mmHg=0.133kPa),B组为12mmHg,C组为14mmHg。对比分析3组手术前后肝功能、血气指标及术后1-3d恶心呕吐、颈肩部疼痛的发生率。结果:术前3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3组间肝功能、血气指标改变及恶心呕吐、颈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果显示,气腹压力越大,术后肝功能(AST,ALT,TBIL升高)和血气指标(PCO2升高,pH,P02下降)变化越明显,且术后颈、肩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结论:气腹压力对LC术后肝功能,动脉血气,颈,肩痛及恶心呕吐有明显影响,故术中应尽量降低气腹压力。 申海军 陈广瑜 詹建兴 胡博 成广海 付振刚 王斌 高辉 石景森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气腹 肝功能试验 血气分析 手术后并发症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经验(附128例报道)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造成操作困难的原因,探讨各种情况下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为128例LC术中遇有操作困难的患者施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患者中113完成LC,住院时间为5~7 d(平均5.50 d);15例中转开腹完成,住院时间为7~9 d(平均7.46 d)。术后发生胆汁漏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余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28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9.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仔细解剖,谨慎操作,采用适当的手术技巧,多数困难LC能顺利完成,遇复杂情况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LC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付振刚 陈广瑜 成广海 高辉 申海军 詹建兴 王斌 胡博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6 2018年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化。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7例(腹腔镜组)、传统开腹手术24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机体应激反应、细胞免疫水平。术后即刻腹腔镜组患者的MDA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SOD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24 h腹腔镜组患者的MDA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24、72 h,腹腔镜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24 h腹腔镜组患者的RCRR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免疫水平、应激水平恢复速度较开腹组快速。 詹建兴 陈安 申海军 胡博 凤利峰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氧化应激反应 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