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成
- 作品数:29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东学院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饲料中维生素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25年
-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维生素C (V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无病害、初重为(6.0±1.5) g的三角鲂仔稚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C1组、C2组、C3组、C4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800、1 600 mg/kg VC磷酸酯镁。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组、C3组、C4组显著高于C1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3组和C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和肌肉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3组MDA含量最低。C2组、C3组、C4组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回归方程计算可知,当饲料中VC添加水平分别为1 228.50、721.67、1 033.33 mg/kg时,T-SOD、CAT活性达到最大值,MDA含量达到最小值。研究表明,通过回归分析并结合各组成活率,建议三角鲂仔稚鱼饲料中VC适宜添加水平为678~1 456 mg/kg。
- 王旭王冬雪罗永成李娟李娟
- 关键词:维生素C抗氧化酶活性
- 一种水产养殖绿色生态循环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绿色生态循环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箱体,所述底座底部内壁为倾斜结构,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屉,所述过滤屉的表面安装有封口板,所述封口板位于插槽的开口内,所...
- 王旭李娟罗永成
- 细菌性草鱼白头白嘴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 2015年
- 从患病草鱼的病灶及肝、脾、肾分离、纯化,得到菌株BTBZ-1410,该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经生化试验检测菌株BTBZ-1410为一种黏细菌(Myxococcus)。将培养的菌株BTBZ-14制成10×109菌落形成单位/毫升的菌悬液,并以0.2毫升/尾进行背部肌肉感染,感染草鱼8小时后开始发病,其症状与草鱼白头白嘴病的临床症状相符,生化试验与菌株BTBZ-14一致。试验结果表明草鱼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为黏细菌(Myxococcus)。
- 罗永成
- 关键词:草鱼白头白嘴病病原分离鉴定
- 白嗉鸭种资源类群的保种和选育的学术思考
- 2007年
- 辽东白嗉鸭是在北纬44°以南、东经120°-128°的区域内发现的一个具有独特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地方鸭种资源类群。初步研究结论为:该鸭种有兼用型的体态特征和肉用性能特征。银灰羽是一个有特殊羽色标记的类群,其出生重及24周龄的体重均高于黑羽类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文章对下一步的研究采纳保种与选育相结合的品种培育新理念,并选择了改良的群体继代法和父系半同胞选育法作为实施路线。
- 史延平李英卫罗永成
- 关键词:保种选育
- 鸭绿江下游水生植物性饲料的研究报告被引量:1
- 2009年
- 作者在水草生物量高峰期,对鸭绿江下游30 km区段内,有饲用价值的水生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样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采集到的6种水草中竹叶眼子菜为优势种群,单位生物量(鲜重)最高为6 131 g/m^2,占全部样本总量的61.59%;水蕴草为次优势种群,单位生物量(鲜重)最高为3716 g/m^2,占全部样本总量的24.78%。含水率以菱最低78.01%,其它几种在87%~90%之间;风干样重的粗蛋白质(%)含量以狐尾藻最高,均值为20.81±0.49;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以菱最高,均值分别为5.70±0.77和15.41±0.75;粗灰分(%)和钙(%)含量以美洲苦草最高,均值分别为16.96±1.81和2.34±0.98;总磷(%)含量以狐尾藻最高,均值0.29±0.03。各种水草之间的营养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几种主要水草的氟(F)含量略超过牧草氟含量标准30 mg/kg(干重)。以金鱼藻含量最高58.52±5.95 mg/kg,狐尾藻含量最低29.96±16.06 mg/kg,优势种群竹叶眼子菜氟含量38.6±13.67 mg/kg有饲用的安全性。竹叶眼子菜及其他5种水草可作为优质牧草广泛用于畜禽生产。
- 史延平宋林罗永成
- 关键词:竹叶眼子菜生物量
- 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
- 2013年
- 随着贝类人工育苗技术的发展,单胞藻饵料的培育已成为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在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需要培养大量的优质单胞藻作为幼体贝的饵料。单胞藻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
- 罗永成
- 关键词:单胞藻饵料贝类育苗人工育苗技术育苗过程单胞藻培养
- 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 2024年
- 动物生理学作为动物科学的基础课程,其知识点的运用贯穿了后续众多课程,不仅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还对提升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响应国家政策,将动物生理学的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提升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内涵教育与知识理论进行提升。通过应用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改革方式,使动物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既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又帮助学生提高了政治思想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
- 王旭罗永成李娟
-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动物科学专业教育改革思政教育
- 一株水霉拮抗放线菌FX11的筛选鉴定及其安全性和抑菌稳定性被引量:1
- 2019年
- 试验以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获得一株拮抗菌FX11,其抑菌带平均宽度达18.30±1.52 mm,发酵液抑菌率为68.40%。试验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安全性和抑菌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其发酵液对散鳞镜鲤、彭泽鲫、大鳞副泥鳅3种淡水鱼稚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拮抗菌FX11经10次传代后抑菌效果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发酵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抑菌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pH变化对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影响显著(P<0.05),拮抗菌发酵液在pH 6.0~8.0范围内抑菌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 FX11对水霉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且传代稳定,其发酵液对试验鱼苗安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适应性,在水霉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王旭王丹生罗永成
- 关键词:水霉拮抗菌稳定性安全性STREPTOMYCES
- 三种渔药对麦穗鱼幼鱼急性毒性的研究
- 2025年
- 在水温20~22℃条件下,对体长2.8±0.3 cm、体质量1.8±0.2 g的麦穗鱼幼鱼进行聚维酮碘、恩诺沙星、甲苯咪唑静水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恩诺沙星、甲苯咪唑对麦穗鱼6、12、24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465、3.602、3.38、3.224 mg/L,250、250、112.5、66.667 mg/L,1.51、1.34、0.887、0.83 mg/L;48 h安全浓度分别为0.322、6.667、0.083 mg/L。试验结果表明,麦穗鱼幼鱼对三种渔药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甲苯咪唑>聚维酮碘>恩诺沙星。在麦穗鱼养殖过程中,恩诺沙星在保证使用剂量时可安全使用,甲苯咪唑应谨慎使用。
- 何艳一王旭王燕妮罗永成曹明婷
- 关键词:麦穗鱼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
- 不同水平牛磺酸对三角鲂幼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牛磺酸对三角鲂幼鱼生长性能及肝脏、肌肉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试验以平均初始体重为(6.2±2.3) g的三角鲂幼鱼为试验对象,分别在以鱼粉、去皮豆粕、小麦粉等配制的基础饲粮中添加浓度为0 (C1)、0.3%(C2)、0.6%(C3)、0.9%(C4)和1.2%(C5)的牛磺酸,设置5个组,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三角鲂幼鱼生长性能指标及肝脏、肌肉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各组间三角鲂幼鱼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C3、C4、C5组成活率显著高于C1、C2组(P<0.05)。C3、C4、C5组肝脏和肌肉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C1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1组(P<0.05),且各种酶活性在肝脏与肌肉中变化趋势一致。综上,饲料中牛磺酸添加水平为0.6%(C3)时,三角鲂幼鱼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及抗氧化酶活性;因此,建议在三角鲂幼鱼饲料中添加0.6%牛磺酸。
- 王旭贺敏嘉罗永成李娟李娟
- 关键词:三角鲂幼鱼牛磺酸抗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