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民
- 作品数:18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义乌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义乌市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治
- 2003年
- 罗利民楼正才
- 关键词:孤立性蝶窦病变CT检查病理诊断手术治疗
- 内镜下微波治疗慢性鼻炎临床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内镜照明下对143例慢性鼻炎予以微波热凝治疗。结果143例中,随访3、6、12个月单项症状鼻塞改善有效率分别为100%、81.82%、44.76%;单项症状流涕改善有效率分别为17.28%、7.41%、3.71%。其中下鼻甲坏死2例,下鼻甲瘢痕粘连39例,萎缩性鼻炎7例,鼻腔出血3例,鼻干燥、鼻不适126例。结论微波热凝治疗慢性鼻炎对改善鼻塞单项症状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不明显;微波对慢性鼻炎引起的流涕症状作用一般,而且术后可出现鼻部干燥、鼻部不适、下鼻甲坏死等并发症。因此,微波治疗慢性鼻炎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时需在鼻内镜下,严格控制辐射强度、治疗范围等,并应选择在下鼻甲黏膜下治疗。
- 罗利民楼正才
- 关键词:肥厚性鼻炎微波热凝疗法
- 矫正鼻腔中部异常结构对慢性鼻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对比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与微波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例鼻中部解剖结构变异及黏膜病变的慢性鼻炎患者按手术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微波治疗。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术后1、3、6、12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45.16%、80.65%、93.55%、96.77%;对照组术后1、3、6、12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87.50%、45.83%、33.33%。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远期效果好。
- 楼正才罗利民陈家海吴小洪
- 关键词:鼻腔鼻成形术微波鼻炎
- 内镜下微创外科干预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体会
- 2007年
-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鼻内镜下外科干预治疗难治性鼻出血153例,其中同期处理鼻腔异常结构及病变6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3例中男87例,女66例;年龄19-76岁,平均48.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鼻出血,无外伤及血液病史,其中58例伴有高血压病史,
- 罗利民
-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外科干预治疗鼻出血治疗高血压病史微创
- 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有效的诊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鼻腔接触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鼻窦CT及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接触类型,同时测定骨间隙CT值,并通过内镜手术纠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结果73例中,67例局部麻醉后头痛消失,5例上颌窦穿刺后头痛消失;内镜检查发现,73例中筛泡肥大31侧,钩突肥大、内移、气化59侧,中鼻甲异常91侧,鼻中隔高位偏曲51例,其中57例存在同侧2处及以上相邻解剖结构黏膜接触。73例中,术后1周内头痛消失64例(87.67%),头痛减轻9例(12.33%)。随访12个月,痊愈59例(80.82%),有效12例(16.44%),无效2例(2.74%)。结论接触性头痛患者鼻腔解剖异常以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变异及其邻近结构的病变最明显。解剖结构黏膜挤压及鼻窦自然口阻塞是接触性头痛的主要原因,内镜及鼻窦CT结合局麻试验可有效诊断鼻内接触性头痛。
- 楼正才楼放毅罗利民陈家海
- 关键词:头痛内窥镜检查耳鼻喉外科手术
- 隐蔽区鼻出血的检诊及识别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隐蔽区鼻出血部位和出血灶的检诊及识别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22例常规鼻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灶的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灶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认明出血部位及出血灶后分别采用电热烧灼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结果122例患者的鼻出血部位分别为:嗅裂48例(39·34%)、下鼻道20例(16·39%)、中鼻道6例(4·92%)、鼻中隔前上部5例(4·10%)、鼻中隔中部凸起的凹面28例(22·95%)、鼻中隔后端11例(9·02%)、总鼻道底部前端3例(2·46%)、咽鼓管隆突1例(0·82%)。所有患者中,113例(92·62%)出血灶明确,分别为粟粒样隆起50例(44·25%)、点状突起37例(32·74%)、血管痣7例(6·19%)、粗糙隆起19例(16·81%),采用激光、微波、电凝等方法止血;另有9例(7·38%)出血灶不明,采用局部定向填塞止血。122例中1次治愈106例(86·89%),经2次治愈16例(13·11%),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中、下鼻道侧后部及嗅裂等是隐蔽区鼻出血发生的常见部位,鼻内镜技术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以及不同隐蔽区鼻出血的血流特点对探查隐蔽区出血灶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出血灶后于内镜下采用个性化微创干预可有效控制鼻出血。
- 楼正才罗利民陈家海楼兴华吴小洪陈怀华金靓陈华英杨剑
- 关键词:鼻出血内窥镜检查嗅裂
- 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体会
- 2006年
- 罗利民
- 关键词:鼻内镜
- 隐蔽部位动脉性鼻出血点的识别及处理被引量:35
- 2008年
- 目的研究隐蔽部位动脉性鼻出血出血点的识别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63例隐蔽部位动脉性鼻出血患者内镜下诊治过程。结果63例出血点均明确,其中嗅裂鼻中隔部36例(57.1%)、下鼻道后穹隆16例(25.4%)、中鼻道后下部7例(11.1%)、下鼻道前上端2例(3.2%)、鼻咽部2例(3.2%)。63例中,单纯烧灼31例(49.2%),烧灼+局部明胶海绵填塞19例(30.2%),烧灼+碘纺纱条局部填塞2例(3.2%),碘纺纱条局部填塞11例(17.5%)。电话随访1~2个月,1次治愈59例(93.7%),2次治愈4例(6.4%)。结论隐蔽部位动脉性鼻出血依据内镜下不同出血部位的血流特点及黏膜形态特征,结合不同直径的内镜及鼻甲骨折移位,多数可明确出血点;予以烧灼、局部填塞等个性化微创干预可有效止血。
- 楼正才罗利民陈家海楼兴华吴小洪陈怀华金靓陈华英杨剑朱巧英
- 关键词:鼻出血内窥镜检查
- 鼻结构异常与慢性头痛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9年
- 慢性头痛的病因诊断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题,近年来,鼻结构异常引起的鼻黏膜接触性头痛已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已将其列为头痛的病因之一。现将鼻结构异常与慢性头痛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 楼正才楼放毅罗利民陈家海楼兴华张艳慧吴小洪陈怀华
- 关键词:鼻窦头痛
- 专业市场经商人员嗓音病现状调查
- 为了解专业市场经商人员嗓音病发病情况,2003年4月28日-6月3日在义乌小商品城工商管理局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金华分公司义乌支公司的配合下,对(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服装市场内有人寿保险的3451个摊位进行嗓音病学调查,历经...
- 罗利民杨剑楼正才
- 关键词:嗓音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