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外侧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56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60例(67髋)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2组切口长度、手术总失血量、术后Harris评分、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总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1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疼痛轻及切口美观等优点。该手术切实可行,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 廖学勤简蔚泓
- 关键词: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 低分子肝素联合压力泵对髋部骨折围术期DVT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与压力泵对髋部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临床疗效,分析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防DVT的治疗方式分为LMWH治疗组42例和LMWH联合压力泵组53例。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患肢肿胀程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围手术期DVT发生率为1例(1.89%),低于LMWH治疗组的6例(14.29%)(χ2=5.278,P=0.022);术后2周,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和小腿周径差均小于LMWH治疗组(P〈0.05);手术后2周,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较手术前降低,D-二聚体(D-dimer,D-D)较手术前增高(P〈0.05),而2组间比较无差异。手术后2周,联合治疗组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凝血因子水平低于LMWH治疗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髋关节Harris运动功能评价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得分高于LMWH治疗组(P〈0.05)。结论 LMWH与压力泵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髋关节功能。
- 简蔚泓廖学勤兰小勇叶栋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通过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选择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疗法,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平衡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6个月,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33±0.74)、(2.46±0.4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8±0.51)、(2.69±0.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实验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79.65±4.99)、(89.62±3.3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8±4.64)、(87.69±3.2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实验组关节平衡功能评分分别为(45.32±3.33)、(53.67±3.6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25±3.12)、(51.26±4.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平衡功能、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叶栋廖学勤简蔚泓冯捷骆淑玲万悦江丽兵
- 关键词:关节镜微骨折术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软骨损伤
- 椎弓根钉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的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要点及钉棒内固定在减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3年2月~2007年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183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
- 沈锋吴培斌张志平熊含颖章翀简蔚泓
- 关键词:钉棒内固定腰椎管狭窄症椎管减压
- 文献传递
- 高血糖对骨髓干细胞衰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小鼠骨髓干细胞衰老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糖尿病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的健康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建模成功8周后,测定两组的体质量、血糖,使用免疫磁珠分离法(MACS)收集CD117+骨髓干细胞,荧光共聚焦观察DNA双链断裂(DSB)损伤标志物γ-H2AX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γ-H2AX蛋白表达以及衰老相关蛋白p16表达。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明显下降,血糖明显增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γ-H2AX的荧光灰度表达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骨髓干细胞γ-H2AX以及p16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高血糖促进骨髓干细胞衰老的发生。
- 刘畇朱艳盛霞何琪魏宏简蔚泓宁红红秦淑兰
- 关键词:高血糖糖尿病骨髓干细胞衰老
- 钉棒系统在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要点及钉棒内固定在减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3年2月~2007年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183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83例患者随访12~56个月,平均为26.5个月,术后间歇性跛行改善率183例(100%),下肢肌肉障碍恢复131例(70.1%),肌萎缩46例均有恢复,患者10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67例(72%),部分恢复72例(66.7%),恢复差有8例(7.4%)。依据Nakai[1]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7%。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中钉棒内固定对结构性动力性失稳病人可起到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使椎间高度得到维持,减少残余间盘组织进一步变性向椎管内脱出。
- 沈锋吴培斌张志平熊含颖章翀简蔚泓
- 关键词:钉棒内固定腰椎管狭窄症
- 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减患者疼痛,且不增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简蔚泓丁健冯捷廖学勤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近端截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近端截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S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近端截骨能够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 简蔚泓丁健冯捷廖学勤
- 关键词:关节功能炎性因子
- 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探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1月治疗的三踝关节骨折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统计并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不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3个月及6个月AOF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切口感染、切口不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用于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简蔚泓廖学勤兰小勇
- 关键词:侧卧位关节功能
- 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辅助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依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综合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腓总神经损伤、骨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结论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固,解剖复位满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兰小勇廖学勤叶栋简蔚泓吴鸿亮章明新
- 关键词:髂腹股沟入路复杂髋臼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