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文杰

作品数:25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压
  • 12篇高血压
  • 5篇心室
  • 5篇老年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高血压
  • 4篇左心
  • 4篇左心室
  • 4篇高血压患者
  • 3篇心房
  • 3篇窦房
  • 3篇窦房结
  • 3篇窦房结功能
  • 3篇老年高血压
  • 3篇高血压合并
  • 2篇动脉
  • 2篇动态心电图

机构

  • 19篇福建省级机关...
  • 4篇福建卫生职业...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章文杰
  • 13篇白萍
  • 9篇林建珍
  • 5篇张志民
  • 3篇陈升
  • 2篇林平
  • 2篇林金秀
  • 2篇蔡军
  • 2篇江灵芝
  • 1篇陈汝毅
  • 1篇代仲忽
  • 1篇陈崧
  • 1篇陈丽
  • 1篇卢惠海
  • 1篇毛旭升
  • 1篇林娟
  • 1篇方薇薇
  • 1篇曹熹
  • 1篇肖萍
  • 1篇黄鸿旗

传媒

  • 6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海峡药学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伴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伴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和2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157.9±16.6)ng/L和(53.6±4.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0,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水平增加。
陈升白萍章文杰林平
关键词:高血压脑钠肽心室功能障碍
常规阿托品试验联合下蹲运动试验及标准阿托品试验对窦房结功能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常规阿托品药物试验联合下蹲运动及标准阿托品药物试验对窦房结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行常规阿托品试验为A组,对于常规阿托品试验组中窦性心率小于90次/min阳性者,进入B组即予快速加做下蹲运动试验和进入C组则在首次阿托品试验后24h,再次进行标准阿托品试验(0.04mg·kg^(-1))。对B组及C组结果皆阳性患者再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食道电生理检查。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阳性率B组、C组分别与A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C组与B组相比,P>0.05,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在A组患者中,出现阳性的与阴性对比,体重增加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二者P<0.05;B组及C组阳性患者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及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检查,两组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阿托品试验加做下蹲运动试验及标准阿托品试验能减少常规阿托品试验的假阳性,提高对窦房结功能的诊断价值。
章文杰林建珍江灵芝
关键词:阿托品试验下蹲运动假阳性窦房结功能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7例为观察组,以血压正常者51例为对照组。对118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紊乱相关;24h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无创技术,通过其分析心率变异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是否损伤及其损伤程度。
江灵芝章文杰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率变异迷走神经
培哚普利与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比较
2002年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在四联药物抗心衰治疗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2 5~ 5 0mg/d)或培哚普利 (2~ 4mg/d) ,观察 4周。用药前后对比血压、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及心功能情况。结果 氯沙坦组总有效率 86 .0 % ,显效 2 9.0 % ,有效 5 7.0 % ;培哚普利组总有效率 87.5 % ,显效 2 5 .0 % ,有效 6 2 .5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相近 ,平均 16 .1天。结论 培哚普利与氯沙坦治疗心衰均有效 ,且安全、可缩短病程 。
毛旭升白萍张志民章文杰
关键词:心力衰竭培哚普利氯沙坦药物治疗
老年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200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悸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DCG)分析老年心悸患者(200例)及对照组(100例)与心律失常间的关系。结果 DCG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心悸组高于对照组,心悸发作即刻检出率高于未发作时。结论老年心悸与心律失常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老年男性,DCG可作为首选检查。
江灵芝章文杰肖萍
关键词:心悸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老年人
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和房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与房颤的关系。方法按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构型Ganau分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四组:几何构型正常(NG)组、向心性重构(CR)组、向心性肥厚(CH)组、离心性肥厚(EH)组,比较四组房颤发生率。结果与NG组比较,CR组、CH组和EH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CR组比较,CH组和EH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EH组房颤发生率比CH组显著增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构型中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对房颤发生的影响最大。结论老年高血压病随左心室不断重构,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在离心性肥厚构型时房颤发生率最高,其中LVEDD和房颤发生相关性最大。
林建珍林金秀白萍张志民章文杰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高血压心房颤动左心室构型
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的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2014年7~12月本院内科住院患者125例,其中单纯慢性心力衰竭无贫血患者63例,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患者62例,对照组为正常体检人群60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DW值。结果 慢性心衰伴贫血组患者RDW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慢性心衰、对照组[(15.44±1.05)%〉(14.46±0.75)%〉(12.38±0.58)%,均P〈0.01]。慢性心衰伴贫血组RDW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显示:RDW与NT-pro BNP、尿酸、hs-CRP、血肌酐正相关(r=0.78,P〈0.01;r=0.51,P〈0.01;r=0.42,P〈0.01;r=0.35,P〈0.01),与血红蛋白负相关(r=-0.72,P〈0.01)。单纯慢性心衰组相关指标ROC曲线发现RDW与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对于判断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DW与慢性心衰具有相关性(OR 3.83,95%CI 1.99~2.15,P〈0.01),RDW与hs-CRP具有相关性(OR 5.53,95%CI 3.28~4.51,P〈0.01)。结论 RDW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正相关,与贫血程度正相关,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观察指标。
林娟章文杰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动态心电图与经食管心房调搏对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窦房结功能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对60例常规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的老年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动态心电图分为R-R最长间期≥2.5s组和R-R最长间期<2.5s组,对两组患者进一步行经食管心房调搏,并对两种检查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动态心电图R-R最长间期≥2.5s组和<2.5s组对比,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显著延长,最快心率和最慢心率显著降低,经食管心房调搏CSNRT和SACT分别与动态心电图最长R-R间期、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动态心电图和经食管心房调搏都能较好的检测窦房结功能,经食管心房调搏CSNRT、SACT与动态心电图最长R-R间期、最快心率、最慢心率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对于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最长R-R间期、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对窦房结功能进行初筛。
章文杰林建珍陈丽
关键词:窦性心动过缓动态心电图经食管心房调搏窦房结功能
血清尿酸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男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40例,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四分位数分组,比较4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肥厚(LVH)发生率;按男、女分层,比较男、女尿酸四分位组间LVMI和LVH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患者尿酸与LVH发生的关系。结果随着尿酸四分位水平递增,女性患者LVMI和LVH发生率逐渐增加[分别为(114.41±34.51),(121.34±36.98),(126.86±42.52),(141.74±46.36)g/m2;35.0%,47.0%,52.1%,61.7%;均P<0.05],而男性患者4组间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4.12±76.44),(132.58±40.39),(134.24±41.00),(141.84±55.02)g/m2;P<0.05],LV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50.2%,54.3%,52.7%;P>0.05)。和女性相比,男性尿酸、LVMI升高,LVH发生率增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是女性患者中L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30(1.13~1.56),P<0.01],男性患者中尿酸与LVH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女性高血压患者尿酸及LVH程度较男性低,但女性患者尿酸与LVH相关,而男性患者这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林建珍章文杰白萍戴莉莉
关键词:血清尿酸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性别差异
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单片复方制剂起始治疗,B组氨氯地平片5mg起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四周及第八周时血压降幅、达标率、尿m ALB、Cys C血清浓度及其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四周和第八周,A组患者血压降幅及达标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尿m ALB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四周,两组患者Cys C血清浓度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八周,两组患者Cys C血清浓度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Cys C血清浓度水平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血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缓解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章文杰林建珍
关键词:氨氯地平肾损害疗效观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