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行瀚
- 作品数:2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救治体会
-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早期使用针对性抗病毒药物、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按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指南第三版诊断标准收治了15例病人,对所有入科病人完善各项辅助检...
- 刘鲁沂梁亚凤梁作鹏夏永宏李小丽王希峰高艳玲于清霞王静田行瀚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奥司他韦糖皮质激素救治
- 文献传递
- 利奈唑胺诱导致命性乳酸中毒:一种极易混淆为脓毒性休克的不良反应
- 2024年
- 回顾性分析北京、山东两所医院诊治的3例利奈唑胺诱导乳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致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3例患者因病情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在用药的不同阶段出现难以用脓毒性休克解释的乳酸中毒,停用利奈唑胺并给予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后,患者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最终临床诊断为利奈唑胺诱导的乳酸中毒,但初诊医生均考虑为脓毒性休克。经积极治疗,2例患者转归良好,1例患者死亡。利奈唑胺诱导的乳酸中毒易被误诊为脓毒性休克,广大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不良反应早期诊断的认知与识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朱然杨绍婉田行瀚田行瀚刘岩
- 关键词:利奈唑胺多重耐药乳酸中毒脓毒性休克
- 早期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脓毒性休克容量复苏的影响
- 李小丽刘鲁沂田行瀚王静高艳玲王希锋于清霞
-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救治体会
- 目的:观察甲型HIN1流感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早期使用针对性抗病毒药物、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按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IN1流感诊疗指南第三版诊断标准收治了15例病人,对所有入科病人完善各项辅助检...
- 刘鲁沂田行瀚梁亚凤梁作鹏夏永宏李小丽王希峰高艳玲于清霞王静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重症病人疗效分析
- 右美托咪定通过调控miR-1307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通过检测miR-1307表达水平,分析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肺癌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后培养24h,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肺癌A549细胞组、Dex20μg/ml组、Dex 40μg/ml组及Dex 80μg/ml组;每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各组细胞培养结束后,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Matrigel膜及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力及迁移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307的表达水平。结果Dex能抑制肺癌A549细胞活力,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Dex可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当Dex浓度达到80μg/ml,其凋亡率可升至22.23%;Dex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此外,与对照组比较,Dex处理后A549细胞中miR-1307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且随着Dex浓度的增加下降更为明显。结论Dex能有效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促进其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可能与其调控miR-1307的表达有关。
- 谢晓梅张静田行瀚于翠翠
- 关键词:肺癌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
- ICU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特点、新型诊断及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 2024年
- 肺炎克雷伯菌(Kp)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引起的血流感染(BSI)近年来因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惊人上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患者的增加以及大量研究的开展,目前临床上对ICU内Kp-BSI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究,而且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微滴式数字PCR以及机器学习等新型病原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为ICU内Kp-BSI病原学诊断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以及多种治疗措施的改进和实施有望降低ICU内Kp-BSI患者的病死率。故本文就ICU-Kp-BSI的发生特点、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临床诊治ICU-Kp-BSI提供新思路。
- 陈秋宇刘享田叶莉萍田行瀚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医院获得性重症监护室
- 早期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脓毒性休克容量复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容量复苏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治疗脓毒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在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量液体复苏、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渗漏及液体正平衡,可导致组织水肿、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能弱化炎症级联反应程度j减轻组织损伤,调节致炎/抗炎及免疫系统平衡,有效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清除多种对循环功能有抑制作用的炎性介质,改善血流动力学,
- 李小丽刘鲁沂朱永健田行瀚王静高艳玲王希锋于清霞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脓毒性休克休克早期液体正平衡静脉毛细血管渗漏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IABP在抢救心脏危重症病人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我院2001年12月~2009年11月应用IABP治疗心脏危重症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8~80岁。冠心病33例,瓣膜置换术4例。心脏围手术期应用2...
- 梁亚凤田行瀚李小丽王希峰夏永宏刘鲁沂
-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文献传递
- PARP-1激活与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ARP-1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PAPP-1活性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0min、主动脉开放后5min、术后2h、术后4h、术后24h、术后48h桡动脉抽取血标本10mL,标本离心分离血浆、单个核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各个时间点的IL-1β、IL-8及TNF-α的水平,PARP-1活性检测试剂盒(三氯乙酸沉淀法)检测PARP-1活性。结果体外循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APR-1活性、血浆IL-1β、IL-8和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PAPR-1活性在术后2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TNF-α在术后2h达高峰,IL-1β与IL-8均在术后4h血浆浓度最高。结论体外循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APR-1活性明显升高,PARP-1的激活与炎症因子的升高有一定程度同步性。PAPR-1可能是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 魏振宇李小丽孙鹏飞田行瀚梁亚凤郑磊
- 关键词:体外循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因子
- 危重病患者三种气管切开术比较分析
- 梁作鹏李梅凤田行瀚高艳玲刘鲁沂林鹏梁亚凤王希锋李小丽王静于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