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青

作品数:1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教学
  • 3篇叙事
  • 3篇写作
  • 3篇教育
  • 2篇叙事模式
  • 2篇写作教学
  • 2篇画皮
  • 2篇《画皮》
  • 1篇独立思考能力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写作
  • 1篇新闻写作教学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学
  • 1篇学科学习
  • 1篇学理
  • 1篇学生创业
  • 1篇应用写作
  • 1篇幼儿

机构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王青
  • 2篇姚海燕
  • 1篇万蕙
  • 1篇何泽棠
  • 1篇王琳
  • 1篇关溪滢

传媒

  • 2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天中学刊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宿州教育学院...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教学与管理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客教育与应用写作教学的衔接研究
2018年
如何消解学生的倦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困扰应用写作的教学难题。以实践、合作为精神的创客教育为突破这一教学瓶颈确立了基础。创意、项目及网络等创客教育的本质属性为其嵌入应用写作教学提供了可能;以创客教育为核心的"大创"项目又为其嵌入应用写作教学提供了真实项目依托。
王青
关键词:应用写作学生创业
论媒介转换对叙事模式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图像与文字以其不同的表述特点决定了文本的叙事策略及审美范式。随着视像技术的高度发展,影视艺术凭借高仿真的视觉效果,弱化着人们抽象及逻辑思维的能力,改变着人们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笔者力图通过《画皮》文字及视觉文本的比较,探寻不同媒介对文本叙事模式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听觉缺位在视觉叙事中产生的弊端及其实现方式,进一步反思票房、审美认识及叙事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
王青关溪滢
关键词:《画皮》叙事模式
“AI+”时代新闻写作教学的转向研究
2025年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新闻、机器人写作、传感器新闻等智能化报道形态正迅速改变着新闻产业的面貌。这些新兴技术不仅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还重新定义了记者的职业定位。面对人机协作的智媒时代,新闻教育必须正视这一现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应对媒体产业的颠覆式变革。传统的新闻写作教学往往注重培养“快手”,即快速撰写新闻稿件的能力。然而,在智能化新闻报道日益普及的今天,仅仅具备快速写作能力已远远不够。因此,新闻教育应当将教学重心从训练“快手”转向培养“慢工”。这意味着,未来的新闻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数据分析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转变,可以培养出能够适应智能化新闻报道需求的全能型人才,为新闻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王青
关键词:写作教学
对高校人文学科学习评价模式的反思
2006年
学习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是构建教育改革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人文学科教学是通过科学性、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人文学科的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实施与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王青王琳
关键词:人文学科独立思考能力教育评价体系教学反馈
韩少功小说文体观念与文体实验刍论被引量:1
2014年
韩少功既是文体意识的自觉者,也是文体实验的先行者,其代表作《马桥词典》和《暗示》,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小说文体实验的范本,充分显示了韩少功小说文体观念与其文体实验之间的内在关系。
王青姚海燕
关键词:《马桥词典》《暗示》文体观念文体实验
接受美学理论融入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三只小猪》绘本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面对文学理论和作品赏析课程,写作教学多少有些尴尬,稍不留神就会陷入理论或赏析的泥淖。本文以互文性较强的《三只小猪》为研究样本,将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召唤结构""期待视野"等概念嵌入到写作教学的立意选材与谋篇布局阶段,旨在探讨一条将文学理论与范文教学相整合的写作教学实践途径。
王青
关键词:召唤结构《三只小猪》写作教学
“八溪洞”人的合理生活与《山南水北》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用一种拼贴的结构建构了"八溪峒人"的合理生活;用一种虚构的真实,让读者目睹了情感对异化的治疗功效;以一种充满哲思的叙事,对现代社会单一的生活模式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为文学发挥其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样本。
王青姚海燕
关键词:《山南水北》叙事策略
“变身”的尴尬――过渡礼仪视域下的《铁木前传》
2013年
在传统社会中,过渡礼仪是民众获得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但在现代社会中,民众的社会身份往往由国家意识根据政治需要予以指定。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一次国家意识动用政治权力,赋予农民新身份的尝试。作为一部以合作社运动为背景的小说,《铁木前传》不仅表现了国家意识对民间秩序的干扰,也暗示了合作化运动与"社会主义成年礼"之间的镜像关系。在一个尚未进入现代的前现代社会里,面对民俗符号,权力符号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即使采取了授予新人权力、设定道德新标准等行政方法,仍然无法让农民顺利变身为社员。
王青何泽棠
关键词:过渡礼仪《铁木前传》合作化运动
粤语童谣融入幼儿文化教学的价值探析
2025年
粤语童谣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具有多维度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该文通过对《中国歌谣集成·广东卷》中粤语童谣的细读与文化阐释,系统梳理了其蕴含的爱国主义文化、农耕生产文化、生态伦理文化、商贸经济文化、饮食民俗文化、岁时节庆文化及礼仪教化文化七大文化类型,揭示了粤语童谣在幼儿文化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粤语童谣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构建真实的文化认知,还能通过道德教化与审美启蒙,培养幼儿的“善”与“美”,最终实现塑造正确价值观与人格的双重目标。该文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促进童谣的繁荣与幼儿的全面发展。
李祺黄琬桐王青
关键词:文化教学广府文化文化价值爱国主义幼儿教育
从“孝道”的习俗化过程看民间故事中的“孝道”思想
2006年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象征体系在俗民个体的习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俗民个体多是在儿童期的听故事活动中接受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加以强化的。本文着重探求民间故事对“孝道”精神的塑造作用。发掘了民间故事中的“孝道”观念,并探讨了民间故事对“孝道”习俗化的影响。
王青
关键词:孝道故事类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