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成像
  • 1篇胰管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神经内分...
  • 1篇胰腺神经内分...
  • 1篇张量成像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射线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肿...
  • 1篇双模态
  • 1篇双能
  • 1篇双能X线骨密...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头皮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盆底

机构

  • 5篇新疆喀什地区...
  • 2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5篇王禄马
  • 2篇戴国朝
  • 2篇杨涛
  • 1篇周仁冰
  • 1篇刘志飞
  • 1篇马爱琳
  • 1篇吕华
  • 1篇李亮杰
  • 1篇王伟
  • 1篇田序伟
  • 1篇程敬亮
  • 1篇顾静华

传媒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钼靶X线与超声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钼靶X线联合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因乳腺肿块就诊于我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并比较钼靶X线、超声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等。结果对于乳腺癌的诊断,钼靶X线与超声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1.3%和83.8%,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与超声两者联合的总符合率为93.8%,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钼靶X线和超声的方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与超声联合诊断乳腺癌可提高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吕华王禄马周仁冰
关键词:钼靶X线超声乳腺癌
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诊断早期偏侧性帕金森病的临床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技术诊断早期偏侧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诊断为早期偏侧性PD的患者80例为PD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定所有纳入对象的股骨颈骨密度、髋部总骨密度、腰椎总骨密度,并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比较两组骨密度、25(OH)D水平,分析PD组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D组腰椎总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髋部总骨密度、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D组中27.5%(22例)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低BMI、低25(OH)D水平是早期偏侧性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DXA能检测出偏侧性PD患者在病程早期阶段的骨密度,结合血清25(OH)D水平的降低等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必要的早期预防和及时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折风险。
董家科邓敏王禄马杨涛迪力夏提·艾热提阿娜努尔·麦麦提亚森
关键词:X射线骨密度25-羟维生素D骨质疏松
头皮Marjolin's溃疡CT及MRI影像表现
2023年
目的 探讨分析头皮Marjolin's溃疡的CT及MRI影像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头皮Marjolin's溃疡患者的CT、MRI资料及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其分析病理特征、总结影像表现。结果 本文12例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4例乳头型、8例溃疡型。MRI表现:12例T_1WI均呈等或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伴混杂信号,边界较模糊;8例见坏死区,T_2WI呈较高信号;其中6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强化明显,坏死区无强化。4例累及颅骨、脑膜及静脉窦。2例累及颅内脑实质,病变中心DWI呈明显高信号。CT表现:8例平扫病变呈等高密度,其中4例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2例累及颅骨。结论 CT及MRI是评价头皮Marjolin's溃疡受累范围的可靠影像学方法,特别是DWI对本病侵犯颅骨及颅内包膜期脑脓肿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禄马董家科蔡雯靖杨涛王伟顾静华于子腾程敬亮
关键词:头皮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不同病理分级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RI征象对比分析及“主胰管绕道征”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G 1、G 2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MRI征象,探讨“主胰管绕道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pNEN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定量分析G 1、G 2级临床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并着重分析pNEN与主胰管的关系。结果:32例患者中,病理分级G 1、G 2、G 3级的患者分别有12例、16例、4例,分别以胰尾、胰头、胰颈为主要发生部位。与G 1级神经内分泌瘤(NET)相比,G 2级NET肿瘤直径显著增大,不规则形态的病灶增多,边缘模糊,生物学行为出现明显恶性倾向,主胰管扩张、胰腺外侵犯及淋巴结/肝转移的发生率升高。G 1级NET的MRI平扫信号均质程度高于G 2级(P<0.05),但二者在增强MRI扫描的各个期象信号强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28例NET患者中,22例(78.6%)出现主胰管绕道征;神经内分泌癌(NEC)患者无一例出现此征象。术前,28例NET的诊断准确率为78.6%(22/28),存在6例误诊,其中,3例误诊为胰腺癌,2例误诊为囊腺瘤(癌),1例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在原MRI诊断依据的基础上纳入“主胰管绕道征”,诊断准确率提高至89.3%(25/28),但仍存在3例误诊,其中2例误诊为囊腺瘤(癌),1例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排除了胰腺癌的误诊。结论:MRI对鉴别诊断良恶性pNEN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部分G 1与G 2级NET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主胰管绕道征可帮助减少出现胰腺癌误诊。
田序伟马爱琳艾克拜尔·吐鲁洪王禄马阿布都克尤木·阿不力孜戴国朝
关键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基于MRI及DTI双模态成像技术在盆底肌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究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双模态成像技术在盆底肌功能障碍(PF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PFD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两组均采用MRI及DTI双模态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盆底肌扫描面积(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肛提肌裂孔宽度、盆底标志线(H线、M线)、髂骨尾骨肌厚度(ICT)、髂骨尾骨肌角(ICA)及肛提肌角(LPA),髂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PFD组静态与动态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PFD组静态与动态肛提肌裂孔宽度大于对照组,H线、M线长于对照组(P<0.05);PFD组ICT少于对照组,LPA大于对照组,两组ICA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髂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FA、ADC值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MRI及DTI双模态成像技术可反映PFD患者盆底功能及形态变化,在PFD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临床推广。
刘志飞艾买提江·阿不力米提李亮杰戴国朝王禄马苏文静陈艳玲刘朝晖冯友珍艾杰尔古丽·麦合苏木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