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峰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生产参数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采收率
  • 2篇残余油
  • 2篇抽油
  • 2篇抽油机
  • 2篇抽油机井
  • 1篇递推
  • 1篇递推最小二乘
  • 1篇递推最小二乘...
  • 1篇虚拟现实
  • 1篇虚拟现实系统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油田
  • 1篇适应控制器
  • 1篇气液比
  • 1篇区块
  • 1篇驱油
  • 1篇驱油机理
  • 1篇自适应控制

机构

  • 7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7篇王海峰
  • 3篇夏惠芬
  • 1篇李全忠
  • 1篇张新春
  • 1篇王刚
  • 1篇李建华
  • 1篇马文国
  • 1篇王德民
  • 1篇张文祥
  • 1篇胡锦强
  • 1篇赵文革
  • 1篇刘宝君
  • 1篇孙艳秋
  • 1篇李福军
  • 1篇孙燚
  • 1篇曹广胜
  • 1篇刘春德
  • 1篇张广志
  • 1篇宋考平
  • 1篇缪春晖

传媒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海洋石油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聚驱后二元复合泡沫驱不同气液比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比聚驱后聚表二元复合泡沫驱四种不同气液比(1:2、1:1、2:1、3:1)的实验结果,优选出最优的气液比,并对泡沫驱油机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为现场矿场试验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驱和聚驱效果相似的条件下,聚驱后二元复合泡沫驱四种不同气液比方案采出程度的大小关系是3:1<1:2<2:1<1:1,最优气液比为1:1。
王海峰李金珠苏伟明栗钢吕正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聚合物驱后气液比
油田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光照模型算法研究及应用
2008年
虚拟现实系统中真实感图形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其中的光照模型绘制及其算法的应用是实现场景逼真程度的关键之一。对光照模型绘制及算法的分类进行了介绍,重点研究了全局光照模型中的光线跟踪算法和包围体技术,并在油田虚拟现实系统中加以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文珍李全忠王海峰田媛媛
关键词:虚拟现实光照模型光线跟踪
大庆州401区块斜直抽油机井生产参数优化
宋考平曹广胜赵文革李福军张文祥夏惠芬缪春晖刘宝君孙燚王海峰李建华马文国孙艳秋张新春张广志
大庆州401区块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境内,属于肇州油田肇40区块,为典型的低渗透油田,具有渗透率低、产量低、储量丰度低的典型“三低”特点。2005年确定大庆州401区块为中国华油集团和大庆油田公司合作开发。由于目前该区块抽...
关键词:
关键词:区块抽油机井生产参数
化学驱中黏弹性驱替液的微观力对残余油的作用被引量:18
2009年
在相同黏度情况下,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和无弹性甘油溶液的驱油效率不同,用宏观力不能解释驱油效率产生差别的原因,因此应分析弹性驱替液和无弹性驱替液作用在残余油上的微观力的变化以及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可视化驱油试验,计算了弹性驱替液和无弹性驱替液在简化孔隙模型中的流线和速度,分析了由速度和流线变化引起的微观力的变化及其对残余油的作用,用可视化岩心模型给出了不同黏弹性流体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微观力不改变宏观压力梯度,且微观力主要作用在不同类型残余油的突出部分,引起了突出部分的形状变化和运移。
夏惠芬王德民王刚王海峰
关键词:残余油
具有阶次约束的自适应控制器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自适应控制系统作为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详细研究了自适应控制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参数估计和控制律设计,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鲁棒性、抗干扰能力和抑制噪声的能力,并将其用于某间二甲苯吸附分离...
王海峰
关键词:自适应控制递推最小二乘法鲁棒性
文献传递
斜/直抽油机井生产参数优化设计
有杆泵抽油是世界采油工程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机械采油方式。在我国各油田的生产井中大约80%是采用有杆泵抽油技术,总产油量的75%是依靠有杆泵采油采出,有杆泵抽油设备的能耗已占油田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斜井...
王海峰
关键词:井眼轨迹扶正器抽汲参数优化设计
文献传递
聚合物/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的微观驱油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和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验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油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无碱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影响非常小。在驱替水驱残余油过程中,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作用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作用,使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该二元体系的粘弹性越大,采收率越高。界面张力由10-2mN/m降至10-3mN/m时的最终采收率均高于界面张力为10-2mN/m时增加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两种情况下的最终采收率。
夏惠芬王海峰王刚胡锦强刘春德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残余油提高采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