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亮

作品数:42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5篇介入
  • 16篇静脉
  • 15篇气管
  • 13篇综合征
  • 12篇置入
  • 12篇气管狭窄
  • 12篇介入治疗
  • 11篇支架置入
  • 10篇支架置入术
  • 9篇置入术
  • 9篇介入性
  • 8篇血栓
  • 8篇腔静脉
  • 8篇恶性
  • 7篇布加综合征
  • 6篇下腔静脉
  • 6篇静脉血
  • 6篇静脉血栓
  • 5篇血管
  • 5篇血栓形成

机构

  • 4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解放军第97...

作者

  • 41篇王文亮
  • 39篇徐浩
  • 36篇魏宁
  • 35篇祖茂衡
  • 29篇顾玉明
  • 29篇张庆桥
  • 26篇许伟
  • 23篇崔艳峰
  • 23篇刘洪涛
  • 7篇肖晋昌
  • 4篇李国均
  • 3篇王洵
  • 3篇刘金
  • 3篇王勇
  • 3篇高志康
  • 3篇神斌
  • 2篇王珣
  • 2篇傅宇飞
  • 2篇吕墩涛
  • 2篇夏风飞

传媒

  • 6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国际胃食管反...
  • 1篇第十届中国介...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HC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从而提供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10年7月收治的1240例BCS患者中合并HCC者36例,对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BCS合并HCC主要发生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病变中(33/36),发病平均年龄47岁,术后生存时间为14~6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32.5个月;完成随访的30例中8例BCS术后发生HCC者生存时间为BCS术后18~62个月,平均37个月;22例BCS术前诊断合并HCC者有效生存时间为BCS术后14~56个月,平均30.8个月。结论对于BCS合并HCC者应先行肿瘤TACE或TAI治疗再行BCS介入治疗。
韩新强祖茂衡顾玉明徐浩许伟王文亮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癌下腔静脉
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动脉灌注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术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仅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的恶性气管狭窄进行比较。方法 16例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患者,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0~70岁,平均57.5岁。引起气管恶性狭窄的原因有肺癌7例,食管癌6例,气管肿瘤2例,纵隔肿瘤1例。联合组6例在先行气管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3~7 d后再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0例仅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共置入Gianturco Z型金属支架8枚,镍钛合金Wallstent支架10枚,支架置入后患者呼吸困难立即缓解,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到自然呼吸时90%~95%。联合组6例患者经肿瘤动脉灌注治疗后均有轻度的消化道症状,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3个月~2年,联合组支架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气管恶性狭窄患者,予以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缓解了呼吸困难,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时机,再联合肿瘤动脉灌注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魏宁祖茂衡徐浩顾玉明张庆桥许伟崔艳峰刘洪涛王文亮
关键词:气管狭窄动脉灌注
下腔静脉膜型布加综合症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分析(附14例病例)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膜型布加综合症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诊断。材料和方法:199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1000例布加综合症,其中14例下腔静脉膜型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发现合并原发性肝癌,男8例,女6例,年龄...
魏宁祖茂衡徐浩顾玉明张庆桥许伟崔艳峰刘洪涛王文亮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诊断
血管腔内技术制备犬肝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模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制备犬肝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BCS)模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4只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6)。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右颈外静脉送入球囊导管至靶肝静脉(肝左、中静脉共干支),充盈球囊完全阻断血管。实验组经球囊导管端孔注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超液化碘油混合液3-5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动态观察靶肝静脉阻塞后不同时间段肝功能、门静脉压力、靶肝静脉及其引流区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建模成功率100%,两组均无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术后第4、6、8周丙氨酸转氨酶分别为(52.5±12.5)U/L、(61.3±5.7)U/L、(38.6±9.4)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白蛋白分别为(0.18±0.04)g/L、(0.22±0.02)g/L、(0.19±0.06)g/L,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第4周肝静脉均通畅。实验组术后第4、6、8周肝左、中静脉共干支完全闭塞。其引流区肝组织肿胀,分别呈淡红色、暗红色、暗黑色。实验组术后第4周光镜下肝细胞淤血、水肿,肝静脉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第6周肝细胞水肿严重,肝静脉内膜、中膜增厚。术后第8周肝细胞萎缩、坏死,肝静脉壁内膜明显增厚、中膜弹性纤维大量增生。结论血管腔内技术是制备肝静脉阻塞BCS动物模型安全、有效的方法。
王小龙张庆桥吴猛神斌徐浩肖晋昌王勇高志康王文亮
关键词:动物布加综合征肝静脉
第317例 右上腹隐痛—下腔静脉占位—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2014年
患者女,61岁,主因“间歇性右上腹隐痛10余年”求治。2000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疼痛性质为胀痛,受压时略有加重,呈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约1~3d,两次间隔1~3个月不等,自服止痛药缓解。10余年来,右上腹隐痛反复发作,自认为胃炎、胆囊炎等一直未予重视,均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治疗后缓解。2012年12月初,腹痛再次发作,较以往加重,于12月24日就诊于外院,腹部彩超提示“下腔静脉占位性表现,不排除血栓可能”,MRI检查提示“下腔静脉血栓形成”,遂转诊求治于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
魏宁徐浩祖茂衡王文亮
关键词: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上腹隐痛占位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放射科疼痛性质
气管支架置入术在老年重症气管恶性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重症气管恶性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症气管狭窄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60~80岁,平均(68.5±1.7)岁。按照气管狭窄原因分为肺癌9例、食管癌6例、纵隔肿瘤2例、气管肿瘤2例、甲状腺肿瘤1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局麻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透视下置入气管支架。结果共置入气管支架20枚,其中z型支架3枚,镍钛记忆合金支架17枚(其中Y型支架1枚),技术成功率i00%。术后患者呼吸困难即刻缓解,气促评级由Ⅲ~Ⅳ级降至0~I级;血氧饱和度由高流量吸氧时(71.4土2.8)%(范围70%~80%)改善为自然状态下(范围93.2±2.8)%(范围90%~95%)。随访3个月至i年,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无再发呼吸困难。结论对于重症气管狭窄的老年患者,气管支架置人术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有良好的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魏宁徐浩祖茂衡顾玉明张庆桥许伟崔艳峰刘洪涛王文亮
关键词:气管狭窄放射学介入性
局部麻醉和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在局部麻醉和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25例恶性气管狭窄患者行局部麻醉和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的情况.25例患者气促评级为2-4级,其中2级3例、3级18例、4级4例.治疗过程中,预先将1根4F单弯导管通过气管狭窄段置入一侧主支气管作为通气导管,根据患者的病情设氧流量为2-4 L/min,然后在维持通气的状态下予以置入气管支架,支架释放后再撤出通气导管.术后统计并分析气管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随访的相关数据.术前与术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O2)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在局部麻醉和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共置入气管支架25枚,其中筒状支架19枚、Y型支架6枚.置入通气导管通气后,所有患者的SaO2迅速提升至94%-97%,当气管支架输送器通过气管狭窄段时,所有患者SaO2仍可维持在92%-97%,均无呼吸困难,支架释放顺利.术后25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气促评级术后O级2例、1级19例、2级4例,呼吸频率及SaO2由术前的(30.0±2.1)次/min与(76.0±3.8)%改善至术后的(19.7±1.6)次/min(t=23.33,P<0.01)与(93.0±1.7)%(t=23.5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11个月,3例患者出现了支架相关并发症,其中支架断裂1例、支架再狭窄2例.结论 局部麻醉下通气导管辅助下气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并且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魏宁傅宇飞徐浩祖茂衡王文亮肖晋昌王洵
关键词:气管狭窄
螺旋CT及气管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气管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气管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价气管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因气管良、恶性狭窄或气管瘘而行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其中恶性气管狭窄27例,良性气管狭窄2例,肺癌术后气管残端瘘1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气管瘘1例,通过阅读螺旋CT及气管三维重建资料,观察气管支架的位置、形态和相关并发症的表现,并进行评估。结果 31例患者共置入Z型不锈钢支架8枚,Ni-Ti记忆合金支架28枚,22例支架在位良好,支架再狭窄5例,移位3例,断裂1例。所有图像均以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CT仿真气管内镜成像方式进行后处理。气管狭窄和瘘口部位、支架的位置、形态、通畅程度和相关并发症如再狭窄、断裂等均能从不同角度明确显示。结论螺旋CT及气管三维重建技术能简便、准确、客观的评价气管支架及其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魏宁徐浩祖茂衡顾玉明李刚张庆桥许伟崔艳峰刘洪涛王文亮
关键词:气管狭窄X线计算机三维重建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布加综合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确诊;肝细胞癌5例由肝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12例由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MRI及甲胎蛋白(AFP)进行综合诊断。所有患者均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及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随访采用肝脏超声、CT及实验室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肝功能、AFP及下腔静脉通畅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介入治疗前后压力变化。结果17例患者共进行了39次介入治疗,均成功,无并发症。下腔静脉成形术后:患者随访2~90个月,1例下腔静脉再闭塞,经第2次血管成形术开通。TACE术后:2个月时随访,所有患者均生存;15例随访6个月,13例生存;12例随访12个月,10例生存;8例随访24个月,5例生存。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学的(20.5±2.1)cm H2O(1cmH2O=0.098kPa)降至(3.6±1.0)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2,P〈0.05)。结论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魏宁许伟刘洪涛崔艳峰王文亮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细胞血管成形术栓塞治疗性
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和上腔静脉复合狭窄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联合支架置入术在恶性气管、食管、上腔静脉复合狭窄急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例恶性肿瘤造成气管、食管、上腔静脉狭窄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50~77岁,平均67岁。经螺旋CT气管、上腔静脉三维重建和食道造影检查,明确气管、食管、上腔静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的特点和病情症状的缓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透视下先后置入气管和食管支架2例,先后置入气管和上腔静脉支架2例。结果所有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共置入气管支架4枚(其中气管倒Y型一体化支架1枚),食管支架2枚,上腔静脉支架3枚。患者置入气管和食管支架后,呼吸和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置入气管和上腔静脉支架后,呼吸困难和头面部、上肢肿胀症状明显改善。脉氧饱和度由高流量吸氧时的70%~80%提高至自然呼吸时的90%~95%。结论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和上腔静脉复合狭窄操作简单、安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
魏宁祖茂衡徐浩顾玉明张庆桥许伟崔艳峰刘洪涛王文亮
关键词:气管狭窄食管狭窄上腔静脉综合征介入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