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婷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2篇直肠息肉
  • 2篇胃癌
  • 2篇息肉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息肉
  • 2篇病理
  • 2篇肠息肉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多器官转移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标志物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药物辅助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试验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王婷
  • 6篇董卫国
  • 2篇彭少华
  • 2篇张吉翔
  • 1篇何德娇
  • 1篇吴洪
  • 1篇李栋
  • 1篇凌娜
  • 1篇詹燏
  • 1篇陈亮
  • 1篇李从荣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03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肝转移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胃癌是指源自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全球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约50%的病例发生在亚洲东部,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4位,死亡率位于第2位[2]。肝脏是晚期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血行转移部位,其发生率为5%~14%[3]。胃癌肝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GCLM)是指胃癌细胞不断生长、侵犯周围组织,通过血管随血液回流入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并在此继发生长出1个或多个转移灶,而这一转移灶与原发灶的病理组织类型相同[4]。在临床上,胃癌患者一旦发生肝转移,常提示病情已发展至晚期,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16.3%[5]。但是,临床医师可根据GCLM患者的预后因素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本文就GCL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一简要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王婷禹蓉董卫国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链霉蛋白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可引发多系统病变的致病微生物。根除H.pylori能够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并部分逆转萎缩,也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以往临床常采用三联疗法作为根除H.pylori的一线治疗方案,但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H.pylori的抗药性增强,根除率降低。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链霉蛋白酶可以通过抑制H.pylori生存和影响抗H.pylori抗菌药起到根治的作用,并且在此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为根除H.pylori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就链霉蛋白酶治疗H.pylori的进展作一概述。
王婷董卫国
关键词:链霉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抗生素
105株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为提高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influenza ,HIN)的分离率及了解该菌的耐药现状。 方法 配制富含X和V因子的选择性巧克力培养基 ,对 130 8份痰及咽拭标本进行HIN分离、鉴定 ,用头孢硝噻吩法测试 β -内酰胺酶的产生率 ,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呼吸道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为 8.0 3 % ;HIN的 β -内酰胺酶产酶率为 14.0 %。HIN药敏试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 :阿齐霉素 >头孢呋新 >头孢噻肟 >环丙沙星 >氨苄西林 >头孢他啶 >氯霉素 >复方新诺明。结论 制作富含X和V因子的选择性培养基和床边接种标本能提高HIN的分离率。HIN感染目前可选用阿齐霉素和二代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应关注HIN的耐药性变化。
彭少华李从荣李栋王婷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药物敏感试验
网络互动式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服药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的一种透析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可在院外进行,已成为尿毒症患者的优选治疗之一,但由于部分患者缺乏疾病治疗知识和自律性差等,易导致患者不能正确有效依从治疗,甚至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飞信、微信等平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突破时空的限制,已逐渐被应用于医疗领域中。
凌娜何德娇吴洪王婷
关键词:居家腹膜透析服药生活质量
炎症标志物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2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是由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紊乱而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IBD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较大,据统计,IBD患病在美国约100万人,在欧洲约250万人,在全球范围内的人数更多[2-4],并且IBD的诊疗费用也相对较高。研究表明,越早确定IBD的活动性越能降低手术率和病死率[5]。然而,目前仍然缺乏活动性诊断的金标准,主要依靠内镜和病理检查来评估[1]。虽然有研究报道病理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足以预判疾病活动性[6],但是内镜操作的侵袭性、长期随访的可行性以及操作者的主观性等因素影响了其临床诊断价值。
禹蓉张吉翔王婷董卫国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炎症标志物活动性
胃癌多器官转移患者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2022年
目的通过探究胃癌多器官转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SEER数据库收集2010~2018年胃癌多器官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R软件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COX等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42例胃癌多器官转移患者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组(n=942)和验证组(n=40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部位、转移情况、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转移灶手术是胃癌多器官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并基于上述因素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中训练组及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604(95%CI:0.580~0.628)和0.612(95%CI:0.577~0.647)。通过绘制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发现列线图的预测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良好,说明所构建模型的校准度较高。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的预测胃癌多器官转移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准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王婷刘传黄冰露禹蓉董卫国
关键词:胃癌多器官转移SEER预后列线图
重症监护病房肠球菌感染及体外药敏监测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内肠球菌的感染现状并对其耐药性进行体外药敏监测。方法 用法国 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肠球菌 ,用K B法及E test试条法监测肠球菌耐药率。结果 ICU内 116株肠球菌中 ,以粪肠球菌分离率最高 ,为 75 .0 % ,屎肠球菌为 10 .3% ,居第 2位 ,116株肠球菌中检出耐氨苄西林肠球菌 (ARE) 16 .4 % ,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 (HLAR) 38.8% ,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合并氨苄西林耐药株 6 .9% ,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但检出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 (VIE) 3 4 %。结论 ICU内肠球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须严密监测 ,预防耐药肠球菌的暴发流行。
陈亮彭少华詹燏王婷
关键词:肠球菌耐药性重症监护病房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癌变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23年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肠黏膜的局部隆起性病变,约90%的CRC由息肉演变而来。传统观念认为,CRC的发生、发展大多是通过“腺瘤-癌”序列,但研究发现,锯齿状息肉中也形成了形态和基因不同的亚类,并与微卫星不稳定性CRC有密切联系,15%~30%的CRC是通过“锯齿状息肉-癌”途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结直肠腺瘤、锯齿状息肉以及炎症后息肉的临床特点,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在癌变进展中的发生率以及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监测时间表,更好地为结直肠息肉患者随访监测和癌前病变的早筛、早治提供参考。
禹蓉董卫国田山王婷
关键词:结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
一种泌尿外科护理用可拆卸式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泌尿外科护理用可拆卸式取样器,包括L型放置板、容器筒和U型盒,所述U型盒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U型盒的内部设置有微型真空泵,所述微型真空泵的抽气管套接有连接管,所述微型真空泵的排气端套接有出气管...
孙晶周一蒙王婷
文献传递
镇静药物辅助在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检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镇静药物辅助在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1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结直肠镜检查检出息肉,并取组织病理学检查的96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镇静药物辅助分为镇静组(818例)和非镇静组(14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肠镜、病理或组织学报告,探究两种结肠镜检查方式在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肠段,不同大小、数量息肉检出率以及不同病理类型息肉检出率中的差异。结果 镇静组更容易检出2~4个和5个以上的息肉(P=0.033);在直径<5mm息肉的检出率中镇静组高于非镇静组(90.6%vs.84.0%,P=0.019);在腺癌、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息肉的检出率中镇静组高于非镇静组,其检出率分别为(4.6%比4.2%)、(44.4%比43.1%)和(28.4%比17.4%);炎性息肉的检出率中,镇静组低于非镇静组(22.6%比35.4%),差异有显著性(P=0.003)。结论 镇静药物的应用可提高结直肠腺癌、腺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等恶性或高风险息肉的检出,同时也可减少直径较小息肉的漏检。因此,若无相关禁忌,推荐镇静辅助下行结肠镜筛查。
禹蓉张吉翔田山刘传王婷丁富贵董卫国
关键词:镇静药物息肉病理活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