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洲

作品数:38 被引量:710H指数:14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物宝天华国际基金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9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技术创新
  • 12篇企业
  • 6篇创新网络
  • 3篇哲学
  • 3篇教育
  • 3篇技术创新与制...
  • 3篇技术哲学
  • 3篇国有企业
  • 3篇产权
  • 2篇新网
  • 2篇证法
  • 2篇社会
  • 2篇企业创新网络
  • 2篇自然辩证法
  • 2篇系统观
  • 2篇进化
  • 2篇经济理论
  • 2篇互动
  • 2篇工程教育
  • 2篇硅谷

机构

  • 38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东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信息工程...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38篇王大洲
  • 11篇关士续
  • 2篇曾国屏
  • 1篇姜明辉
  • 1篇王志康
  • 1篇邬焜
  • 1篇任元彪
  • 1篇王梓薇
  • 1篇何亚琼
  • 1篇张明国
  • 1篇钟书华
  • 1篇魏江
  • 1篇黄顺基
  • 1篇陈昌曙
  • 1篇章琰
  • 1篇黄锫坚
  • 1篇李广和
  • 1篇刘则渊
  • 1篇刘啸霆
  • 1篇李正风

传媒

  • 7篇自然辩证法研...
  • 3篇科学技术与辩...
  • 3篇科研管理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科学管理研究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决策借鉴
  • 1篇哲学研究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情报学报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创新科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工程研究——...

年份

  • 4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2
  • 1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技术知识的难言性被引量:56
2001年
本文阐明了技术知识难言性的内涵、证据以及难言知识的重要性 ,分析了难言知识与明言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揭示了技术知识的难言性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重要含义。
王大洲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哲学
组织试验、经济场域与企业技术创新被引量:4
2001年
本文从场域的视角探讨了持续创新的制度基础。作者认为 ,对技术创新而言 ,有效的企业制度安排固然重要 ,但有效的组织试验和企业制度创新机制的营造则更为关键 ,而这又有赖于一个自主的经济场域的建构。
王大洲
关键词:技术创新
美欧的STS和S& TS教育被引量:2
2001年
21世纪需要具有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综合知识和协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STS教育就是适应这一需要的产物。作者对美欧一些著名大学从学士生、硕士生到博士生层次进行STS教育的情况作了介绍,并对STS教育的鲜明时代性、学科开放性和包容性、培养计划的灵活性、教育方式的多选择性以及务实性作了评述。
关士续王大洲
关键词:开放性TSSTS专业学位美欧
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治理——美国硅谷的创新网络及其启示被引量:38
2001年
从创新治理的观点出发 ,具体分析了美国硅谷的创新网络及其历史形成 ,并有针对性地讨论了硅谷经验的若干公共政策含义。
王大洲姜明辉李广和
关键词:创新网络硅谷
创新空间与持续创新机制的形成
关于如何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讨论,人们关注的通常是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而对创新空间的扩展则关注不够。如果说,创新激励意味着创新相对于寻租的机会成本的话,那么,创新空间就意味着创新行动可选择范围的大小。创新激励对企业步入技术...
王大洲
关键词:产权规则
文献传递
有关技术创新的几个认知问题被引量:8
2001年
针对在技术创新的认知中 ,普遍存在的“科学”、“技术”不分的现象 ,认为“科学”和“技术”这两个概念是不容混淆的 ,把两者简单地混淆起来 ,对科学和技术双方的发展都会造成伤害 ;技术创新不只是沿着“科学—技术—经济”的线性模式展开的。指出我国技术创新的现存制度障碍 ,不仅在于经济场域相对于政治场域缺乏应有的自主性 ,而且在于“公共科学”与“产业技术”分化程度不足 ;科技不分的观念和线性推动的模式所构成的“科技情结” ,仍是“计划习性”的一种表现。
关士续王大洲
关键词: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风险投资与高技术新创企业的治理被引量:12
2001年
文章旨在分析风险投资和高技术新创企业的治理机制 ,并据此揭示其公共政策含义。
王大洲
关键词:风险投资公共政策民间创业产权约束机制
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又一成果——评《技术创新进化原理及进化过程复杂性》
2006年
王大洲
关键词:进化过程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进化适者生存
在工程与哲学之间被引量:13
2005年
通过评析工程师和哲学家对工程与哲学交叉领域的代表性观点,表明工程师完全有能力通过思考工程哲学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程,更好地建构工程/塑造社会;哲学家们应该切入工程实践塑造出来的社会现实,重建自我认同以赢得社会的承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三结合”传统仍然是促进“工程走向哲学”和“哲学走向工程”的现实依托。
王大洲
关键词:哲学工程哲学
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被引量:27
2001年
本文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的外部条件是社会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创新激励和广阔的创新空间;其内在根据是企业同时成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主体,并拥有一个企业家群体。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企业制度安排规定了员工的技术创新激励和技术创新空间,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险和约束机制、信息机制、整合机制;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市场/技术环境的变化,制度的不均衡将要求进行特定层次的制度创新,进而为技术创新建立新的制度平台;从技术创新活动中产生的知识、文化、人才以及展现出来的发展远景,既为企业制度创新规定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和资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结果奠定了制约企业下一步创新的制度与技术基础,两种创新的互动正是重建其技术/制度特异性的适应性过程。本文提出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
王大洲关士续
关键词:技术创新互动机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