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华
- 作品数:323 被引量:2,97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 生态建设与体制创新:市场机制的作用
-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生态建设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国家财政与地方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进行生态建设,对抑制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生态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要做...
- 牛凤瑞潘家华李宇军
- 加快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被引量:5
- 2011年
- 一、江西省小城镇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江西省小城镇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1978年江西省仅有130个建制镇,到2009年全省共有70个县城关镇、667个县市属建制镇,此外还有630多个集镇。在此期间,江西省小城镇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恢复起步阶段(1978~1990年)。这一时期。
-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课题组潘家华魏后凯盛广耀袁晓勐单菁菁
-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城镇发展劳动力建制镇
- 低碳转型的背景与途径——从哥本哈根会议说起被引量:9
- 2010年
-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当今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认知的深化和国际气候政治博弈的升温,低碳转型被提上国际和国内议事日程。然而,哥本哈根会议给我们的启示是: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不仅关乎保护全球气候,更涉及国家发展权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只能通过发展来应对气候变化,不可能也不应该约束发展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济要低碳,低碳也必须经济可行。因而,低碳途径的选择需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 潘家华
-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
- 实现SDGs:授之以渔,更要授之以道被引量:1
- 2019年
- 2015年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及5P理念,即人的发展(people,目标1-7:消除贫困、饥荒、健康、教育、性别平等、洁净水和水卫生,以及能源供给)、经济繁荣(prosperity,目标8-12:就业、工业、平等、城市和人类居住区、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星球保护(planet,目标13-15:气候变化、海洋和森林生态系统)、和平环境(peace,目标16:和平)和合作共赢(partnership,目标17:伙伴关系),17大目标领域和169个具有较高量化测度的指标。
- 潘家华
- 关键词:授之以渔洁净水伙伴关系合作共赢性别平等
- 气候工程的经济评估和治理核心问题探讨被引量:16
- 2016年
- 气候工程技术可以被视作可替代传统减排措施的备选项,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管理和CO_2移除两大类技术。两类气候工程技术与传统减排方法的空间、时间、成本、不确定性和风险等方面都具有一些差异性。气候工程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国际气候制度构建基础,产生了一些新的治理问题。对该问题的科学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政策和国际气候外交意义。
- 张莹陈迎潘家华
- 关键词:减排气候变化
-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被引量:6
- 2010年
- 哥本哈根谈判为何如此艰苦?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各国为何矛盾重重?作为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哥本哈根会议的参与者,潘家华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一文中,对哥本哈根会议的背景、主要成果、争论焦点等作了详细介绍和深入分析,并对会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进行了深刻反思。
- 潘家华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气候安全的国际治理困境被引量:3
- 2016年
- 随着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多、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加大,气候安全作为一个非传统安全的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从科学的角度,再次警示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及其可能带来的诸多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是气候本身的,还包括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农业生产、生态系统、海岸带、人类健康乃至传统安全领域如战争等风险。如何防范气候风险,开展国际治理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由于事关各国排放权益和经济利益,发达国家欲借机转移责任,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国际义务,而发展中国家面临国内发展事务的诸多挑战,难以在现阶段承担过重义务,气候谈判因各方政治意愿不足进展缓慢。高效的国际气候治理体制,需要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更需要发达国家正视其历史排放责任,实施大幅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引领国际气候治理进程。只有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各方以建设性的姿态相互协作,积极开展共同行动,才能保证气候安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王谋潘家华
- 关键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可持续发展
- 重构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学研究与应用指南
- 本书由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自身专家撰稿,全面分析多哈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成效与面临的挑战,紧紧围绕低碳城镇化这一国内...
- 潘家华庄贵阳朱守先
- 全球转型发展的范式演进
- 以全球视野、中国视角,试图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历史回顾,考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落实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构建,梳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格局,分析转型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的生态文明转型,审视可持...
- 潘家华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被引量:3
- 2021年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潘家华黄承梁
-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