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亚平
- 作品数:60 被引量:14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温馨护理缓解自然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温馨护理对产妇自然分娩时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实验组150例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体力等全方面温馨护理,对照组150例按常规进行产程观察。结果两组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和舒适感两方面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温馨护理,能有效降低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增强舒适感。
- 毛亚平
- 关键词:温馨护理分娩疼痛
- 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孕妇血清辅助性T细胞和乙肝病毒基因载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Th)和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载量的变化,分析替比夫定对于CHB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医院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CHB孕妇92例为观察组,将仅接受保肝治疗的HBeAg阳性CHB孕妇92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孕妇血清Th因子和HBV-DNA载量变化,比较新生儿出生时HBV DNA载量和乙肝抗原抗体阳性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孕妇血清INF-γ和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IL-6、HBV DNA阳性率、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够改善HBeAg阳性CHB孕妇血清Th因子表达水平,降低HBV DNA载量,对于阻断CHB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毛亚平商倩楠赵芳李会纳岳慧芳
- 关键词:TH细胞因子
- 某地区产科急诊输血的临床高危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产科临床急诊输血高危因素调查分析,探讨血源缺乏与紧急用血矛盾的人为因素并寻求解决对策。方法我院(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产科住院患者需要实行紧急输血或紧急备血的孕产妇共841例,对其输血原因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结果出现产科急诊情况而急诊住院为独立高危因素。急诊与平诊入院实施紧急输血或紧急备血的发生率为10.95%与3.2%,P<0.05。研究组急诊输血病因排序前5位按产科意义的急症与非急症分类所占比例分别为:6.62%与67.3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分娩前可以明确诊断及不能明确诊断分类所占比例为:67.27%与6.6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病因前五位按急症与非急症分类比较为:57.8%与12.1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分娩前可以明确诊断及不能明确诊断分类比例为:41.91%与28.02%,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输血与产科急症不平行,患者无危险意识导致大量住院时机延迟是急诊输血的高危因素,通过科学的孕期保健及卫生宣教使存在急诊输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早诊断治疗、计划分娩可有效解决用血安全与血资源缺乏的矛盾。
- 余舒恩周竞旭关娜毛亚平
- 关键词:产科高危因素
-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孕期的护理体会
- 2012年
-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早期监测,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3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无1例在妊娠期母胎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措施,是预防感染、心力衰竭、降低母胎死亡发生率发生的必要措施。
- 边秀娟毛亚平
- 关键词:妊娠心脏病护理
- 心理护理在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对中期妊娠引产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探讨。方法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引产的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能较好的解决不同引产患者在整个引产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结论引产术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引产的顺利进行与引产后的身体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 朱红珍毛亚平
- 关键词:心理护理中期妊娠引产
- 与产妇手握手行静脉穿刺的效果被引量:1
- 2009年
-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抢救、实验室检查最常用的一种创伤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临床上一般选择位置较表浅的手背静脉,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按传统方法扎上止血带后,嘱患者握拳,以使静脉充盈,便于穿刺。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与产妇手握手行手背静脉穿刺,与传统的方法比较.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毛亚平刘璐
- 关键词:手背静脉穿刺护理技术操作静脉充盈创伤性
- 对116例孕妇分娩时疼痛的人性化护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时疼痛的影响,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将24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4例按常规进行产程观察,实验组116例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体力等全方位人性化护理。结果两组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和舒适感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增加舒适感。
- 毛亚平谢秀霞王钦
-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分娩疼痛舒适感
- 无缝隙链接在急诊转运体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病人在也诊现场评估救治-急救转运-院内急诊科及E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三个环节救治过程中无缝隙链接技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不同阶段两种急救模式病例资料,分为对照组346例和实验组372例,并总结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的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的例数、收入EICU或专科病房两小时内死亡的例数,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现场评估救治、急救转运、院内急诊科及E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三个环节之间形成有效无缝隙链接,是保障救治成功的关键。
- 梁东升聂鹏毛莉毛亚平潘岩聂国英
- 产妇静脉输液固定使用新方法的体会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产妇静脉输液固定新方法在防止活动时穿刺部位疼痛和针头滑出血管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静脉输液产妇1000人次,分为两组,试验组500人次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500人次用常规方法固定。结果试验组在活动时穿刺部位疼痛和针头滑出血管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产妇静脉输液固定使用新方法减轻了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疼痛,避免了针头滑出血管外,保证了输液的顺利。
- 毛亚平
- 关键词:产妇静脉输液固定法
- 产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体会
- 2010年
- 目的探索适合孕产妇的标准化、流程化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186例产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宣教。结果实验组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19(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适合在产科应用,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和母婴护理质量。
- 毛亚平阎娅曼张磊
- 关键词:护理路径孕产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