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爱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测定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血清总PSA(TPSA)4.0~10.0μg/L且经病理组织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PCa 32例)及前列腺增生(BPH 46例)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PSA、游离PSA(fPSA)、CPSA,并计算fPSA/TPSA,并以5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BPH组和PCa组TPS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1.137,P>0.05),CPS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9.652,P<0.01),fPSA/TPS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461,P<0.05)。BPH组和PCa组TPSA、CPS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PCa和BPH鉴别诊断中,CPSA检测明显是更好的实验室指标。
- 樊爱军吕凌云
- 关键词: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
-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体质与证的相关性研究
- 董陆王素霞顾江红张涟樊爱军张丽霞邱萍楼正青
- 该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特点及主要类型,初步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资料,...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医体质围绝经期综合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HA RIA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 2007年
- 吕凌云彭敏峰樊爱军
- 关键词:血清HA慢性肾功能衰竭RIAN-乙酰氨基葡萄糖内皮细胞功能肾功能衰竭患者
- 子宫内膜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表达与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RT)表达与DNA含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对子宫内膜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8例的hTRT表达进行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组织细胞的DNA含量。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hTRT表达阳性率为87.5%,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P<0.01);而且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hTRT表达阳性率(40.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12.5%)。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DNA指数值与S期细胞百分比值逐渐增高(P<0.05)。hTRT阳性肿瘤组织中异倍体肿瘤(28/35)明显高于hTRT阴性肿瘤组织(1/5)。结论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hTRT表达阳性率及DNA含量逐渐增高,提示hTRT阳性表达和DNA含量的增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赵文波樊爱军楼正青王育瑛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端粒末端转移酶
- 子宫内膜癌组织DNA含量分析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分析DNA含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8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的DN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DNA异倍体率为72.4%,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DNA异倍体率为40%,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DI值与SPF值逐渐增高(P〈0.05)。结论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DNA含量逐渐增高,提示DNA含量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赵文波樊爱军楼正青王育瑛邹雅彬
- 102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德国Allergy Screen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1 02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Ig E)和特异性Ig E水平。结果 1 02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检出总Ig E阳性743例,阳性率为72.3%;检出过敏原特异性Ig E阳性469例,阳性率为45.6%。过敏原检出率占前五位的分别是尘螨(227例,22.1%)、屋尘(52例,5.1%)、牛奶(46例,4.5%)、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33例,3.2%)和鱼虾蟹(25例,2.4%)。26.6%患者只检出某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结论本地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及屋尘较常见,过敏原筛查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 樊爱军赵文波徐建国王莉
- 关键词:过敏反应
- 蝮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被蝮蛇咬伤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3例被蝮毒蛇咬伤患者,在被毒蛇咬伤后就诊未治疗前,采集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DD)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小板计数(Plt)等,并与23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蝮蛇咬伤组PT、APTT、TT、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及FI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被蝮蛇咬伤后,检测患者DD及常规凝血指标,可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 金波樊爱军
- 关键词:蝮蛇蛇咬伤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