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施霖
- 作品数:26 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咖啡酸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2025年
- 目的研究咖啡酸(CA)对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潜在新型药物的研究基础。方法将6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CA组及醋酸奥曲肽(OA)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雨蛙素联合脂多糖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在初次注射雨蛙素1 h后,CA组及OA组小鼠分别给予CA腹腔注射或OA皮下注射3次,每次间隔8 h。造模24 h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收集血清和胰腺、肺、结肠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血清α-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ALT、AST和Cr水平。RT-PCR检测胰腺、肺组织促炎因子表达,通过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化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胰腺和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形成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 H3)水平,以及结肠组织ZO-1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损伤严重,血清α-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清、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胰腺及肺组织中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形成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CA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α-淀粉酶活性以及血清、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下调(P值均<0.05),胰腺及肺组织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形成均减少(P值均<0.05)。结论CA可减轻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SAP小鼠模型的症状,抑制中性粒细胞募集及NET形成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 续嗣钰柳涛兰路路薛怡宁卫威韩奕穆素成宋海燕杜施霖
- 关键词:胰腺炎小鼠近交C57BL咖啡酸动物
- 一种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障碍的小分子多肽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障碍的小分子多肽。本发明小分子多肽具有43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为HACFSQDGQRIASCGADKTLQVFKAETGEKLLDIKAHEDEVLC。本发明的小分子多肽的不稳...
- 陈玉梅童朝阳杜施霖
- 文献传递
- 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机制与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5
- 2014年
-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当胰腺组织在急性炎症的作用下逐步坏死,通常会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患者可能会发生休克、急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1]。对AP的治疗,大多数专家认为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疾病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2-3]。SAP时,因为涉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治疗会非常困难,导致极高的病死率。研究发现,SAP是一种炎症疾病,组织的微循环障碍、白细胞过度活化、炎症介质表达、细胞凋亡和钙超载在SAP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5]。某些抗炎化合物尤其是中药对SAP的良好疗效在临床上得到验证,有关研究机制不断被阐述[6],其中大黄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易于提取,因此在治疗SAP中受到了广泛关注[7]。
- 李鑫韩奕杜施霖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
- 龙牙檧木皂甙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
- 目的:探讨龙牙檧木皂甙—齐墩果酸(OLA)在酒精性肝损伤中(ALD)的保护作用.结论:OLA对ALD有良好的防护作用,通过清除自由基、降酶而起到保肝、预防ALD的作用.并证明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是酒精性肝损伤的重要发病...
- 杜施霖
-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齐墩果酸脂质过氧化
- 文献传递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一例
- 2013年
- 患者男,58岁,因“咳嗽、痰血2周”于2012年4月2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2周前无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后出现发热、胸痛,
- 孟婧姚晨玲童朝阳杜施霖
- 关键词: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医院急诊科痰中带血咳嗽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时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通过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H干预组(每组各24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0、2、6、24h4个亚组(每组各6只)。GSH干预组在造模后立即经尾静脉给予GSH300mg/kg(0.1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大鼠在CLP术后0、2、6、24h分别采集血标本和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HSP70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功能(TBIL、ALT和AST)水平在术后6h起开始升高,术后24h仍持续升高;肝组织HSP70水平在术后2h即显著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术后24h则有所回落;肝组织TNF-α水平在术后2h起开始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术后24h有所回落;术后24h肝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等损伤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GSH干预组在术后6h和24h血清肝功能损伤指标及肝组织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肝组织HSP70水平在术后2h、6h和24h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24h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性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在脓毒症早期应用GSH治疗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肝组织HSP70浓度,降低肝组织TNF-α浓度,从而减轻炎性因子对肝组织的损伤。
- 陈斌童朝阳杜施霖施东伟黄培志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脓毒症肝损伤热休克蛋白70
- 一种增溶大黄素含药丸芯、结肠靶向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溶大黄素含药丸芯、结肠靶向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增溶大黄素含药丸芯是将大黄素与PVP?K29/32共溶于乙醇溶液,通过流化床上药法喷入到空白丸芯,大黄素与PVP?K29/32的总重量与空白丸芯的重量比为...
- 杜施霖童朝阳王建新韩丽妹
- 文献传递
- 含有精-甘-天冬氨酸序列的环肽与大鼠肝星状细胞体外结合的特性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含有精-甘-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序列的环八肽(cRGD) 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体外的结合特点。方法采用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环八肽(FITC- cRGD);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与大鼠HSC体外结合的荧光强度;荧光显微镜观察FITC-cRGD在HSC内的定位;用氚标记的cRGD(3H-cRGD)与HSC进行受体的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Scatchard作图法计算二者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和每个细胞上的最大结合位点数(Bmax)。同时,FITC标记的环肽(cAGA)作为阴性对照肽。结果FITC-cRGD与活化的大鼠HSC的结合具有可饱和性、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以及未标记的cRGD对FITC-cRGD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FITC-cRGD荧光主要集中在HSC胞浆中,尤其是胞浆近核周区。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经Scatchard作图提示Kd为7.05×109mol/L,Bmax约为6.79 ×105。与阴性对照肽相比,RGD序列对识别HSC起重要作用。结论HSC表面具有可供含有RGD序列人工合成环肽结合的位点;制备的含有RGD序列的环肽符台特异性配体的标准;FITC标记不影响环肽生物学活性。
- 杜施霖王吉耀陆伟跃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RGD
- 含精-甘-天冬氨酸序列环肽及其主动靶向脂质体
- 本发明属制药和临床药学领域,涉及一种含有精—甘—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环肽及其主动靶向脂质体,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环肽结构符合作为配基的要求,由酰胺键成环,空间构象稳定,不易降解,一端含有活性巯基,便于进行修饰,人工合...
- 王吉耀杜施霖陆伟跃
- 文献传递
- 一种大黄素固体分散体、含药丸芯和结肠靶向微丸及其用途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黄素固体分散体、含药丸芯和结肠靶向微丸及其用途。所述的大黄素固体分散体由大黄素和载体材料制成,所述的载体材料选自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聚乙烯吡咯烷酮(Kollidon 12 PF)、共聚维酮(K...
- 杜施霖童朝阳王建新韩丽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