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敬生

作品数:15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盆地
  • 9篇海拉尔盆地
  • 4篇地质
  • 4篇凹陷
  • 3篇油气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勘探
  • 3篇成藏
  • 2篇断层
  • 2篇物理模拟
  • 2篇构造物理
  • 2篇构造物理模拟
  • 2篇贝尔凹陷
  • 2篇成藏模式
  • 1篇地层
  • 1篇地热能
  • 1篇地热能开发
  • 1篇地质特征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13篇李敬生
  • 5篇彭威
  • 3篇李忠权
  • 3篇申文静
  • 2篇张海军
  • 2篇王彪
  • 2篇侯艳平
  • 2篇蒙启安
  • 2篇陈均亮
  • 2篇张晓东
  • 2篇李军辉
  • 1篇万双双
  • 1篇李士平
  • 1篇李子顺
  • 1篇刘璐
  • 1篇刘志文
  • 1篇陈鸿平
  • 1篇任延广
  • 1篇张海桥
  • 1篇彭建亮

传媒

  • 4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二届中国石...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霍多莫尔复杂构造带精细勘探典型实例分析
霍多莫尔构造带位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北部,是受多期构造复杂化的凹中隆起带,有效勘探面积50km2.自20世纪80年代起,勘探几经波折,几近放弃.笔者通过开展以原型盆地恢复为基础,以细分层为主线的精细地质研究,重新认识该区...
李敬生王志国
关键词:石油地质精细勘探
文献传递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深层煤岩气赋存条件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
2024年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南屯组二段(南二段)已发现油气藏,但对其中的深层煤岩气赋存条件及勘探方向研究较少。分析了烃源岩、沉积和构造等油气成藏基础条件,研究了深层煤储层发育特征及含气规律,探讨了呼和湖凹陷深层煤岩气赋存条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屯组发育泥岩及煤岩2套成熟源岩,深层煤岩气具有良好的气源物质基础。②断陷湖盆沼泽发育,成煤环境优越,初始期煤岩厚度大,煤-泥共生;稳定期和萎缩期煤岩厚度小,砂-煤共生。③缓坡断阶带煤岩厚度小,含气量低;洼槽带及陡坡带煤岩厚度大,割理裂隙发育,微裂隙沟通有机孔,连通性好,孔-缝体系发育,富游离气。④早期断裂体系为深层煤岩气垂向与侧向运移提供通道。⑤呼和湖凹陷预测深层煤岩气资源量1.79×10^(12)m^(3),勘探潜力大,将成为断陷盆地重要风险勘探新领域,洼槽带和陡坡带是深层煤岩气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白雪峰白雪峰王彪高庚李军辉王彪马文娟李敬生
关键词:风险勘探呼和湖凹陷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赫尔洪德凹陷塔木兰沟组和铜钵庙组油源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海拉尔盆地赫尔洪德凹陷H井侏罗系塔木兰沟组发现的高产油流展示了该凹陷侏罗系的勘探潜力。目前对原油的来源尚没有统一的认识,为了有效预测油气藏和明确勘探方向,运用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等分析指标,对塔木兰沟组原油、铜钵庙组油砂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对H井铜钵庙组油砂、塔木兰沟组原油及南屯组一段、铜钵庙组、塔木兰沟组泥岩开展的族组分含量、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研究表明,塔木兰沟组原油与塔木兰沟组烃源岩各方面地化特征最为接近,正构烷烃呈单峰分布,主峰碳为nC21;生物标志化合物中具有较高三环萜烷;规则甾烷构型均呈不对称“V”字形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反映出二者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而与铜钵庙组暗色泥岩及南屯组一段暗色泥岩对比性较差,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认为H井塔木兰沟组原油主要来自塔木兰沟组烃源岩。铜钵庙组油砂与铜钵庙组烃源岩各方面地化特征最为接近,正构烷烃呈单峰分布,低碳数占优,主峰碳为nC21;生物标志化合物中C30藿烷优势明显;规则甾烷构型均略呈反“L”字形分布特征,以C29为主;油砂与烃源岩成熟度相近,反映出两者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而与下部的塔木兰沟组烃源岩及南屯组一段暗色泥岩对比性较差,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认为H井铜钵庙组油砂中的原油主要来自铜钵庙组烃源岩。
杨旭彭威申文静李敬生杨楠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典型剖面构造物理模拟及构造演化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海拉尔盆地为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含油气陆相裂谷盆地,成盆过程经历过多期建造与改造叠加,形成机制复杂。红旗凹陷为海拉尔盆地北部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目前为止勘探程度较低,但勘探潜力巨大。因此研究凹陷的构造演化模式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开发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研究在地震剖面解释与几何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该区域开展构造研究,并建立起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盆地伸展与反转阶段水平应力主要为NW-SE方向,红旗凹陷内普遍发育的“扫帚状”构造与“尖底锅状”构造的形成机制是由于多期伸展过程中经历两期构造反转作用的结果,且伸展建造作用为主,反转改造作用相对较弱。凹陷内大型正牵引构造主要受到控陷断层的倾角大小、断层面形态以及因岩性差异所导致的断层面摩擦系数变化等因素影响。在以45°控陷断层为边界的凹陷内,次级断裂靠近控陷断层、断距规模大,正牵引现象不明显;在以30°控陷断层为边界的凹陷内,次级断裂远离控陷断层、断距规模小,正牵引现象发育。此次发现修正了挤压反转作用决定论的传统观点。
刘恒麟李忠权彭杨蒙启安李敬生李敬生陈均亮李勤勤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海拉尔盆地
一种取热不取水地热能开发U型井的完井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热能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热不取水地热能开发U型井的完井方法。该完井方法包括针对埋深超过2500m取热不取水地热能开发U型井技术。组成U型井的直井生产套管采用保温套管和普通套管组合,保温套管下深0‑15...
李敬生李士平谷社峰李继丰陈春瑞李晶周爱红马文娟李德武陈春雷王勇喆王铮
先存构造对断层后期生长及形态的影响:以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红西断层作为红旗凹陷的边界断裂长期控制着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目前对断层的识别刻画及生长模式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足.以地震剖面精细解释为基础,确定红旗凹陷几何学特征及边界条件,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多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将实验结果与红旗凹陷基底顶面构造图各项参数进行对比,最终确立红西断层先存构造的规模及断层的演化模式.实验结果显示,红旗凹陷先存构造总体规模至少占整个边界断层现今长度的50%,即34 km以上.红西断层的构造演化具有孤立断层(先存构造)分段发育→“软连接”→“硬连接”的生长模式,并且在断层转换部位发育典型的中继构造.
刘恒麟李忠权李根李根蒙启安李敬生蒙启安龙伟晏山龙伟
关键词:断层海拉尔盆地构造物理模拟构造地质学
海拉尔盆地原生型凝析油气藏成因机理及成藏模式
海拉尔盆地南二段发育原生型凝析油气藏,由煤系地层腐殖质有机质生成,气油比高,属于原生凝析油气藏,但对其形成机理及成藏规率没有开展过系统研究。通过解剖呼和湖及呼伦湖凹陷凝析油气藏形成的地质特征,深入分析其成藏机理和成藏规律...
李敬生李忠权蒙启安张晓东吴海波彭威邓玉辉陈鸿平申文静刘志文刘恒麟陈均亮
关键词:凝析油气藏海拉尔盆地煤系地层成藏模式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1
2019年
在分析红旗凹陷的构造、断裂、烃源岩演化、油气成藏等特征基础上,通过恢复凹陷各期的盆地原型,认为红旗凹陷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革作用,相对于原型盆地,现今残余盆地构造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研究认为:红旗凹陷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变化表现为“跷跷板”式演化,即塔木兰沟组—南屯组沉积时期表现为东深西浅的格局,南屯组末期的构造改造使盆地沉降中心向西偏移,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沉积时期表现为西深东浅的格局,伊敏末期凹陷整体抬升,东部剥蚀严重,整体表现为西深东浅的格局定型;铜钵庙组—南屯组是红旗凹陷主要的生油层和储集层发育层段,红旗凹陷的盆地原型不仅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演化,还对油气成藏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晓东李敬生侯艳平彭威张海军陈鸿平申文静刘志文陈浩贾甄甄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原型盆地烃源岩成藏
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与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地质特征类比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深入研究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加快勘探进程,立足乌尔逊—贝尔凹陷与外围凹陷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认识,从石油地质特征人手剖析了二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相似性为都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凹陷内具有“分块、分带、分层”的特点,南屯组及以下地层是主要烃源层,储集相带类型、有机质丰度、油气聚集受断裂带控制明显;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凹陷结构、构造演化、构造带类型、油气性质、烃源岩及其热演化、沉积储层、成藏组合和成藏模式等8个方面.石油地质类比表明,外围凹陷的油气勘探需要利用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勘探成果与经验,结合自身石油地质特征,构建新的勘探思路。
李子顺彭威申文静王江张海桥李敬生
关键词:烃源岩成藏模式
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白垩系湖相沉积物中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探明古气候变化和沉积作用耦合关系,笔者对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岩芯开展了系统观察和沉积相分析。岩芯薄片观察和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鉴定识别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砾岩、泥砾岩、煤、凝灰岩和菱铁矿层等十多种岩性,以此建立明D2井岩芯地质综合剖面,分析本区环境演化特征。沉积相研究表明,铜钵庙组以多期辫状河沉积为主,多期河道砂砾岩叠置,或河道砂砾岩上覆细粒泛滥平原沉积;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等细粒沉积岩为主,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亚相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含有菱铁矿,含量3%~10%,同时识别出40层共5.9 m厚的菱铁矿层,表明这一时期东明凹陷以潮湿的气候为主。气候湿暖且植被发育,物理风化作用减弱而导致碎屑沉积物输入减少,促进自生矿物的沉淀,从而形成富有机质富菱铁矿的细粒沉积岩。
侯艳平任延广孙丽张海军吴海波彭威李敬生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白垩系沉积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