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向京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颌面
  • 3篇颌面部
  • 3篇面部
  • 3篇口腔
  • 3篇口腔颌
  • 3篇口腔颌面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 2篇麻醉
  • 2篇口腔颌面部
  • 2篇插管
  • 1篇修复术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投与系统
  • 1篇异丙酚
  • 1篇预注
  • 1篇手术麻醉
  • 1篇气道
  • 1篇气道管理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附属...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李向京
  • 4篇刘可斌
  • 1篇周承堂
  • 1篇赵怡芳
  • 1篇赵秀琴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种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唇裂修复术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三种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唇裂修复术中不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87例ASAI~II级单侧唇裂患儿 ,按随机双盲法将病人分为三组 ,A组 31例接受氯胺酮 +羟丁酸钠麻醉 ,B组 2 7例接受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 ,C组 2 9例接受氯胺酮 +羟丁酸钠 +咪达唑仑麻醉。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呼吸抑制情况、术中追加氯胺酮次数、麻醉苏醒时间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麻醉苏醒时间C组 >A组 >B组 (P<0 .0 5 ) ;术中追加氯胺酮次数C组明显少于A、B组 (P <0 .0 1) ;B组有一例因呼吸抑制明显改用气管插管 ,呼吸抑制B组明显高于A、C组 (P <0 .0 1)。结论 :在保证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 ,单侧唇裂患儿麻醉可采用不进行气管插管的方法 ,在药物选择方面以配伍使用小剂量的咪达唑仑 0 .0 1mg/kg +羟丁酸钠 5
李向京刘可斌
关键词:氯胺酮复合麻醉小儿唇裂修复术
预注氟芬合剂对琥珀胆碱肌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氟芬合剂对琥珀胆碱肌颤及气管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48例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人分为三组 ,均用 1%氯胺酮、γ 羟丁酸钠诱导。观察组分别在给予氟芬合剂后 2min和 5min后再给予琥珀胆碱 ,观察肌颤及气管插管条件 ,另一组为对照组直接给予琥珀胆碱静脉推注。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 ,观察组肌颤程度明显减轻 (P <0 .0 5 ) ;两观察组之间比较 ,氟芬合剂预注 5min后肌颤减轻更为明显 (P <0 .0 1)。三组气管插管条件无显著差异。结论 预注氟芬合剂能显著减轻琥珀胆碱肌颤程度 ,以预注氟芬合剂
李向京刘可斌周承堂赵秀琴
关键词:琥珀胆碱肌颤氟芬合剂气管插管口腔颌面部手术
口腔颌面创伤手术麻醉气道管理
2009年
维持气道通畅是口腔颌面创伤麻醉处理的重要课题。观察显示口腔颌面部外伤容易并发呼吸道梗阻,尤其是合并颅脑外伤者、昏迷状态、颌面部大出血、各种异物、舌根后坠等。相关报道合并颅脑外伤昏迷时,呼吸道问题引起的死亡,往往高于创伤本身。随着麻醉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困难气道的深入认识以及麻醉药品器械的研制,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日益增多。但每种解决办法都有自身特点,即适应证或禁忌证,尚需深入研究。颌面创伤气道的安全性关键在于围术期如何避免缺氧,有防范策略;其次是如何熟练应用各种插管方法。
刘可斌李向京
关键词:颌面部创伤气道管理麻醉气管插管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安氟醚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安氟醚在颌面部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及推广价值.方法:116例ASA Ⅰ~Ⅱ级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靶控组和恒速组.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期间机械通气,靶控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技术泵入异丙酚,同时复合吸入1%~2%安氟醚.恒速组采用速率为4~6 mg·kg-1·mL-1输入异丙酚,同时吸入安氟醚.分别在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切皮时、缝皮、拔管前、拔管后几个时点记录BP, HR, SPO2 和 ,并与诱导前进行统计学比较;记录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与诱导前比较,在插管后5 min SBP、DBP下降明显,MAP则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入睡时间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靶控组明显短于恒速组.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联合应用吸入安氟醚,麻醉效果好,能预测病人的苏醒时间,清醒质量高,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良好搭配.
李向京赵怡芳刘可斌
关键词:药物投与系统异丙酚安氟醚颌面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