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平
- 作品数:30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总结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对国内外关于AEG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Siewert分型是当前较为公认的AEG分型,其将AEG分为Ⅰ型、Ⅱ型及Ⅲ型。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均可能是AEG发病的重要因素。SiewertⅠ型AEG患者首选经胸径路手术,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推荐经腹全胃切除及经扩大食管裂孔远端食管部分切除。此外,内镜微创技术、新辅助治疗、靶向治疗、多学科团队(MDT)等治疗方法或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不同Siewert分型的AEG的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不同,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
- 杨勇李卫平熊辉廖宗源张江南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化疗
- 细胞型朊蛋白(PrP^C)在直肠癌和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检测细胞型朊蛋白(PrPC)在正常直肠黏膜、直肠腺瘤及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rPC在直肠癌(60例)、直肠腺瘤(20例)及正常直肠组织(20例)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rPC在正常直肠、直肠腺瘤及直肠癌中均有表达,在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39/60),明显高于直肠腺瘤(35%)及正常直肠组织(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PrP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r PC可能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卫平张江南
- 关键词:朊病毒直肠肿瘤病理学
- 消化系肿瘤中细胞型朊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传染病,正常的细胞型构象细胞型朊蛋白(prpc)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致病型羊痒病朊蛋白(prpsc)这种异常构象,从而引起朊病毒病的发生,prpc在人体内分布较广,以神经元的表达量最高,过去对于朊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方面。
- 李卫平张江南
- 关键词:消化系肿瘤朊病毒病神经系统神经元传染病
- 一种用于伤口裂开的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伤口裂开的简易VSD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敷料、吸引管、引流管、引流瓶和负压装置,所述吸引管一端穿过敷料中间放置在裂开的伤口腔隙内,另一端和引流管连接,所述吸引管包括第一吸引管和至少一根第二吸引管,所述...
- 李卫平韩松朱文浪王青陆耀良雷庆军王益
- 文献传递
- 全胃切除术后内疝并继发肠扭转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全胃切除术后内疝是机械性肠梗阻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 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1]. 全胃切除术后因肠襻及其系膜过长,易发生肠扭转,肠扭转后肠腔压迫而狭窄,且血循环受阻,易出现肠绞窄.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主要依赖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一旦诊断明确,需立即剖腹探查术,这能尽量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肠坏死的可能.
- 杜耀张江南李卫平
- 关键词:全胃切除内疝肠扭转病例报告
- 一种用于较大皮肤缺损的简易皮肤牵引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较大皮肤缺损的简易皮肤牵引装置,包括组数相同的固定组件以及牵引组件,每组固定组件均包括两个用于穿插缺损皮肤的穿刺针,每个穿刺针均沿缺损皮肤的缺口长度方向设置,且每个穿刺针在穿入缺损皮肤后尖端剪断形...
- 韩松朱强陆耀良康涛李卫平徐前周跃
- 成人胃壁内囊肿1例报道被引量:2
- 2015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隐痛伴进食哽咽感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上腹部隐痛,伴进食后有哽咽感,无恶心和呕吐。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贲门部肿块,未予处理,入江西省肿瘤医院治疗。该患者既往无消化道疾病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内镜(EUS)检查:食管下段黏膜隆起(平滑肌瘤?);胸部CT检查:食管下段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李卫平廖宗源吴昆
- 关键词:平滑肌瘤胃囊肿上腹部贲门部
- 一种肛周脓肿穿刺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肛周脓肿穿刺引流装置,包括软导管和负压冲洗装置,所述软导管下端通过定位装置置入脓腔内,所述软导管内设有导线,用于软导管在脓腔内成角固定,所述软导管的上端还连接有引流瓶,所述引流瓶还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软...
- 朱文浪王鼐超曹灵丽雷庆军李卫平韩松陈智华
- 小肠脂肪瘤合并憩室致肠套叠1例报道
- 2014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腹泻、腹胀10年余,加重伴便血1个月余”人院。10年前出现腹泻,4~5次/d,伴轻度腹胀;1个月前腹泻、腹胀加重,最多7~8次/d,伴解暗红色稀便。1个月前在外院行胃镜及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然后就诊本院行CT检查示:回肠中段局部肠壁增厚,脂肪瘤可能性大,伴肠套叠可疑;小肠镜检查示:
- 李卫平张江南韩飞
- 关键词:小肠脂肪瘤肠套叠小肠镜检查憩室病例资料肠壁增厚
- 无瘤操作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仅需要遵循肿瘤根治原则,也需要重视"无瘤操作"。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术中肿瘤根治及无瘤操作密切相关。1954年Co Ie等[1]最早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这一概念,无瘤操作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以及癌细胞种植转移[2]。
- 李卫平张江南
- 关键词:无瘤操作无菌蒸馏水淋巴道腹腔种植转移胃肠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