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灵
-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9年
- 乳腺癌的二级预防,近年已被公认是恶性肿瘤中最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群防措施,西方发达国家在乳腺癌筛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经验,并有效降低了死亡率,但中国乳腺癌筛查工作起步较晚,筛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乳腺癌筛查的历史经验与进展动态,并综合评价各种检查方法,探讨在中国实施大规模人群乳腺癌筛查的现实问题及有关对策。
- 戴弘季朱晓灵李海欣郝希山陈可欣
- 关键词:乳腺肿瘤流行病学
- CLOC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LOCK基因CC型、CT型和TT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12,P=0.008),与CC型相比,杂合型CT可以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41,95%CI:1.07~1.87),携带T等位基因(CTrrr)的个体乳腺癌风险增加35%(OR=1.35,95%CI:1.04-1.76)。分层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绝经后、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的个体患乳腺癌风险增加。结论:CLOCK基因rs3805151C〉T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通过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 朱晓灵戴弘季曹明丽郑红赵妍蕊宋丰举陈可欣
- 关键词:乳腺癌CLOCK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 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SNP与乳腺癌风险的关联研究
- 目的乳腺癌作为危害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全部肿瘤的1/4,就人群而言,其发生与生育、月经、饮食、运动、及家族史等因素相关。近年,研究人员发现了microRNA介导的转录后负调控。许多肿瘤相关基因都受到mic...
- 朱晓灵
- 关键词:乳腺癌ERBB4遗传易感性
- CRY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检测1 52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 599名正常女性对照者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三种基因型(TT/GT/GG)在乳腺癌患者和对照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94,P=0.041),与TT基因型相比,G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0.743,95%CI:0.580~0.951),携带至少一个G等位基因(GT/GG)的个体乳腺癌风险降低23.2%(OR=0.768,95%CI:0.606~0.971)。分层分析后发现,rs1056560 T>G保护作用在绝经后妇女、初潮≥13岁、初孕≥25岁、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及流产0~1次妇女中尤为显著。结论:CRY1基因rs1056560 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这一结论有待于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 朱晓灵张丽娜戴弘季郑红赵妍蕊宋丰举陈可欣
- 关键词:乳腺癌CRY1单核苷酸多态性
- 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技术检测1509例乳腺癌患者和151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rs1595066及rs16845990位点的基因型。结果: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rs16845990位点3种基因型在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rs1595066位点3种基因型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与GG型相比,杂合型AG及纯合型AA均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调整后比值比(oddsratios,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s,CI)分别为0.81(0.69~0.95)和0.75(0.58~0.96)。分层分析显示,此保护作用在年龄≥55岁、无肿瘤家族史和无乳腺良性疾病史者中更显著。结论: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rs1595066G>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 朱晓灵宋丰举郑红张丽娜赵妍蕊陈可欣
- 关键词:乳腺肿瘤微RNAS
- 乳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0年
-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妇女的主要恶性疾病之一。筛查是恶性肿瘤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理想的筛查方法应经济、简便、有效及可行。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乳腺癌筛查历史,并对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超声等筛查手段的效用,以及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筛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进行综述,初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方案。
- 朱晓灵戴弘季郝希山陈可欣
- 关键词:乳腺肿瘤质量调整生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