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燕

作品数:23 被引量:19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胃癌
  • 14篇健脾
  • 9篇晚期
  • 8篇生存期
  • 8篇晚期胃癌
  • 8篇存期
  • 7篇化疗
  • 6篇中药
  • 4篇证治
  • 4篇中医
  • 4篇胃肠
  • 4篇胃肠安
  • 4篇辨证
  • 4篇辨证治疗
  • 4篇病例
  • 4篇病例对照
  • 4篇病例对照研究
  • 4篇肠安
  • 3篇细胞
  • 2篇虚证

机构

  • 2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山西省中医院
  • 2篇福州市第二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金山区...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南昌理工学院
  • 1篇北京市回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3篇徐燕
  • 20篇赵爱光
  • 10篇赵刚
  • 10篇曹妮达
  • 7篇李朝燕
  • 6篇杨金坤
  • 5篇顾缨
  • 4篇杨金祖
  • 3篇刘丽坤
  • 3篇蔡泳
  • 3篇曹雯
  • 3篇高峰
  • 3篇孙姗姗
  • 2篇朱莹杰
  • 2篇苑伟
  • 2篇黄晨
  • 2篇郑坚
  • 2篇陶丽
  • 2篇韩颖盈
  • 2篇慕晓艳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医学报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健脾法探讨中药胃肠安对晚期胃癌的影响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评价健脾中药胃肠安对晚期胃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性同期对照临床研究,在基线均衡的条件下比较接受健脾中药联合化疗的治疗组和仅接受化疗的同期对照组的生存期。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晚期胃癌独立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时间(OS)。结果:共有935例晚期胃癌病例纳入研究,包括597例对照组和338例治疗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10),靶向治疗(P=0.037),姑息性手术(P=0.000),健脾中药(P=0.000)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以是否行姑息性手术分层:姑息性手术亚组中,治疗组(188例)的中位OS 21.8个月较对照组(249例)的15.6个月延长(P=0.004)。非姑息性手术亚组中,治疗组(150例)的中位OS 16.3个月较对照组(348例)的12.6个月延长(P=0.002)。结论:健脾中药胃肠安是影响晚期胃癌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联合化疗可使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获益。
李朝燕赵爱光竹永宝徐燕朱晓虹曹妮达刘天舒赵刚郭伟剑丁红华刘丽坤
关键词:晚期胃癌健脾化疗生存期
健脾复方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研究健脾法在抗肿瘤作用中与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机制。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株MKN-45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全方组、健脾组、非健脾组、5-FU组和生理盐水组以及非造模组。观察抑瘤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ELISA方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脾细胞NKG2D受体表达。结果:全方组、健脾组、非健脾组和5-FU组平均瘤重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全方组、健脾组、非健脾组NK细胞杀伤活性、血清IFN-γ含量、NKG2D受体表达量分别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5-FU组则无变化;健脾组与全方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非健脾组NK细胞杀伤活性及血清IFN-γ含量均低于全方组(P<0.01);非健脾组NKG2D受体表达量与全方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健脾为基础的复方对MKN-45皮下移植瘤小鼠具有抑瘤和增强宿主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且健脾组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苑伟陈彬赵爱光徐燕曹雯慕晓艳
关键词:健脾抑瘤非特异性免疫
健脾为基础的中药辨证治疗对老年胃癌生存期影响的同期对照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评价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对老年胃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同期对照研究,分层分析、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在临床病理分期、手术和化疗等因素基线均衡的条件下,比较接受健脾为基础的中药治疗组和未接受中药的同期对照组老年胃癌病例的生存期,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时间(OS),组间生存分布差异采用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共有404例≥60岁老年胃癌病例纳入研究,包括203例晚期胃癌和201例Ⅰb~Ⅳ(M0)接受根治术(R0)后胃癌病例。203例晚期胃癌的同期对照研究:中药组共78例,对照组共125例。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中药(P=0.000)、化疗(P=0.000)、放疗(P=0.021)是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OS独立的保护性因素。以化疗因素分层:化疗亚组中,中药组(51例)的中位OS19.9个月,较对照组(45例)的14.0个月延长(P=0.015),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544(95%CI:0.331~0.896);非化疗亚组中,中药组(27例)的中位OS17.9个月较对照组(80例)的7.5个月延长(P=0.000),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0.244(95%CI:0.132~0.451)。201例Ⅰb~Ⅳ(M0)期根治术(R0)后老年胃癌的同期对照研究:中药组共80例,对照组共121例。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临床病理分期(P=0.000)、中药(P=0.000)是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OS独立的影响因素。临床病理分期(P=0.001)、中药(P=0.000)是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生存(DFS)独立的影响因素。以临床病理分期分层:Ⅲ~Ⅳ(M0)期亚组中,中药组(53例)的OS未达到中位数,对照组(102例)的中位OS31.9个月,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316(95%CI:0.171~0.585)。1年、3年、5年生存率,中药组分别为:100%、79%、67%,对照组则分别为:89%、45%、32%。中药组的DFS未达到中位数,对照组的中位DFS25.7个月,无病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0.
赵爱光李朝燕孙姗姗赵刚徐燕朱晓红曹妮达蔡泳刘炳亚曹雯杨金祖顾缨杨金坤
关键词:胃癌中医中药生存期
健脾中药联合奥铂及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 评价中医药干预联合奥铂及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初治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治疗采用奥铂及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并根据是否接受健脾中药治疗分为中药组和同期非中药组,在基线均衡的条件下比较患者的生存期及1、2、3、5年生存率。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晚期胃癌预后的独立性因素,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时间(OS)。结果 共有205例晚期胃癌病例纳入研究,包括87例中药组和118例非中药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02),化疗周期(P=0.000),靶向治疗(P=0.043),健脾中药(P=0.003)是影响晚期胃癌病例生存期的独立因素。在非靶向治疗的亚组中,中药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1.271个月较非中药组的10.849个月显著延长(P=0.001,Log-rank检验),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是0.549(95%CI:0.384-0.782)。中药组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0%、27%、22%,非中药组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2%、13%、7%。结论 健脾中药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及早健脾中药干预并联合奥铂及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可使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获益。
李朝燕赵爱光徐燕朱晓虹曹妮达赵刚郭伟剑刘丽坤
关键词:晚期胃癌健脾化疗
严世芸教授治疗心悸临诊经验浅析
通过跟随全国名老中医严世芸教授临诊,学习整理严教授治疗心悸的临诊经验。严世芸教授推崇"和"的学术思想以及"圆机活法"的临床思维,治疗心悸时阴阳并调、气血并重,并且重视心肾,兼顾他脏,临诊时灵活施治、处方用药。
李莹王怡群张玮徐燕杨爱东
关键词:心悸
中医药辨证治疗对老年晚期胃癌预后影响的同期对照研究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评价中医药辨证治疗对年龄≥65岁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以老年晚期胃癌病例总生存期(OS)为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并预设分层,化疗亚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化疗组)和非化疗亚组(单纯中药组、最佳支持治疗组),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各组老年晚期胃癌生存期的因素,在基线均衡的条件下应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期,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有255例老年晚期胃癌病例纳入本项研究,全组分析:中药组中位OS较非中药组延长(14.60个月vs 8.68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膜转移(P=0.016)、放疗(P=0.031)、中医药辨证治疗(P〈0.001)是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化疗因素分层分析,化疗亚组中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93例,化疗组81例,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中位OS较化疗组延长(14.79个月vs 9.01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部位数目(P=0.031)、中医药辨证治疗(P=0.001)是化疗亚组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白细胞减少(P=0.006)、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0)、血小板减少(P=0.030)、出血(P=0.021)、恶心呕吐(P=0.036)、发热(P=0.020)的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非化疗亚组中单纯中药组32例,最佳支持治疗组36例,单纯中药组中位OS较最佳支持治疗组延长(11.11个月vs 6.05个月,P=0.0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医药辨证治疗(P=0.003)是非化疗亚组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放疗、腹膜转移、转移部位数目是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延长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白细�
段连香郑坚赵爱光朱晓虹高峰曹妮达徐燕
关键词:中医药化疗生存期毒副反应
胃癌的疗效评价标准被引量:5
2008年
在胃癌的疗效评价中,总生存期(OS)是可靠的肿瘤终点指标。除有效率(RR)之外,无病生存期(DFS)、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等也已成为胃癌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而患者报告结局指标(PRO)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参与评价疗效。生物标志物可作为疗效评价的辅助指标之一。毒副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治疗的延续性,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多个终点指标的联合使用,能更客观地评价疗效。
徐燕赵爱光
关键词:胃肿瘤疗效标准毒副作用
晚期胃癌的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在晚期胃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铂类药物+氟尿嘧啶类药物组成的方案依然具有疗效和安全性;紫杉类药物+铂类药物+氟尿嘧啶类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疗效和毒性并存;以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显示了有效性和安全性。氟尿嘧啶类药物在非一线方案以及体力状况较差的患者中有效且安全。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具有临床获益。疗效预测分子对选择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徐燕赵爱光
关键词:胃肿瘤药物疗法分子靶向治疗
加味活络效灵丹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气滞血瘀型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加味活络效灵丹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气滞血瘀型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气滞血瘀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5)。观察组以加味活络效灵丹联合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以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肿瘤指标等)、中医证候积分、评分的变化以及中医临床疗效、客观临床疗效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和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60.46%,高于对照组的3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客观疗效方面,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69.77%,高于对照组的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活络效灵丹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较单纯化疗更具优势,能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D-二聚体、肿瘤相关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体力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陈小春赵秋萍江威姜家旺徐燕李志明
关键词:活络效灵丹结直肠癌气滞血瘀证化疗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加味活络效灵丹干预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4年
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加味活络效灵丹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可能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实验验证。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加味活络效灵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DrugBank、OMIM、TTD数据库获取CRC的相关靶点,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DAVID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设置不同浓度加味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组分别处理HCT 116细胞,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各组HCT 116细胞增殖抑制情况,Transwell检测HCT 116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V-Myc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c-Myc),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加味活络效灵丹活性成分242个,CRC靶点1844个,CRC与加味活络效灵丹交集靶点127个,与CRC相关的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TNF、HIF-1、IL-17、Wnt等。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蛋白有较稳定的结合构象。CCK-8检测显示,加味活络效灵丹能显著抑制HCT 116细胞的增殖;Transwell检测显示,随着加味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抑制HCT 116细胞的侵袭能力越明显;经含药血清处理后,β-catenin、cyclinD1、c-Myc、N-cadherin、vimentin、MMP2、MMP7、MMP9和TWIST蛋白表达受抑制,E-cadherin表达上调。结果表明,加味活络效灵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
江威赵秋萍黄琳姜家旺李明莉陈小春徐燕王国娟邓兰张磊昌李志明
关键词:加味活络效灵丹结直肠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实验上皮间质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