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森明

作品数:21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针刀
  • 5篇颈椎
  • 5篇颈椎病
  • 5篇康复
  • 3篇三维重建
  • 3篇三维重建技术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科
  • 2篇多裂肌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 2篇曲度
  • 2篇颈型
  • 2篇颈型颈椎病
  • 2篇颈椎病患者
  • 2篇颈椎曲度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按摩

机构

  • 16篇右江民族医学...
  • 1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徐森明
  • 11篇覃兴乐
  • 6篇蓝娇娜
  • 5篇李新洲
  • 4篇王有科
  • 3篇黄岑汉
  • 3篇苏霞辉
  • 3篇谭兴领
  • 2篇李名敏
  • 1篇陆兰芬
  • 1篇黄捷
  • 1篇农小珍
  • 1篇梁保才
  • 1篇莫颂轶
  • 1篇林起庆
  • 1篇李息友
  • 1篇黄灵
  • 1篇蒋敏丽
  • 1篇蒙兰青
  • 1篇唐汉庆

传媒

  • 2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右江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新中医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高教论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型颈椎病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测量
2019年
目的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颈型颈椎病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的针刀后侧入路的安全区间。方法 选择颈型颈椎病患者50例,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的颈椎节段(C 2~C 7)进行重建和成像。以C 2~C 7棘突中点连线为后正中线、所对应颈椎棘突中点的纵向垂线(简称颈椎棘突中垂线)为两条基线,利用三维重建系统配套软件分别测量两种体位下颈椎关节突外缘、关节突内缘至两条基线的水平间距,并计算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结果 同一体位下,C 2~C 7各颈椎节段关节突外缘至两基线的水平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 2~C 7各颈椎节段关节突内缘至两基线的水平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充分前屈位下C 4~C 5、C 5~C 6颈椎关节突外缘至后正中线的水平间距均大于俯卧中立位,C 2~C 7各颈椎关节突内缘至后正中线的水平间距均大于俯卧中立位(P<0.05或<0.01)。俯卧中立位下C 2~C 7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13.4~20.7 mm,充分前屈位下C 2~C 7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15.7~20.9 mm。结论 以后正中线或颈椎棘突中垂线为基线衡定颈型颈椎病患者针刀后侧入路的安全间距无差异,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C 2~C 7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分别为距离后正中线13.4~20.7 mm、15.7~20.9 mm。
徐森明蓝娇娜王有科劳贞贤覃兴乐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三维重建技术针刀后侧入路
一种康复科用行走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行走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平行,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均分别贯穿连接板与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
徐森明覃兴乐蒋敏丽李新洲华小锋李丽丹农金尧
文献传递
针刺触激多裂肌技术治疗腰骶部筋膜炎临床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刺触激腰部多裂肌治疗腰骶部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刀和针灸针作为针刺触激工具,将77例腰骶部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触激组40例,针灸针触激组37例。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定;首次治疗后第12天应用疼痛减轻比例和愈显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针刀触激组治疗后VAS评分、愈显率均优于针灸针触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裂肌在腰骶筋膜炎发病中占据重要位置,针刺触激多裂肌治疗腰骶部筋膜炎安全有疗效;临床疗效针刀触激组优于针灸针触激组,针刀可作为临床针刺首选。
覃兴乐陈家承苏霞辉徐森明李新洲谭兴领
关键词:多裂肌针刀针灸针
一种康复科用药物研磨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药物研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箱体右侧的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
蓝娇娜徐森明向嬿宁方迪黄捷
文献传递
镜像疗法与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与进展
2024年
镜疗技术与目标指向式康复训练在中风后偏瘫恢复的学术研究与实证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镜疗技术利用镜反射原理,通过视觉刺激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而目标指向式康复训练则着重于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活动,帮助患者重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近年来,这两种方法在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取得的成效和突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概述并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案,为康复医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通过深入了解相关治疗手段,我们有望更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黄大计徐森明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新生儿病毒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百色市田东县新生儿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率的相关因素以及探讨提高新生儿HepB接种率的策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百色市田东县随机选取3个乡(镇)[组成:县城周边、二级公路旁、偏远乡镇各1个]及其所辖的自然村2005-2007年出生的本地户口270名新生儿HepB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0名新生儿中,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分别为45.6%、34.8%、41.1%;住院分娩的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分娩的新生儿(χ2=74.86、74.48、94.84,P(0.01);新生儿家长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0.7%。结论百色市田东县新生儿HepB接种率偏低,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乙肝知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HepB接种率。
李名敏徐森明李息友梁保才
关键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2008年
徐森明李名敏覃兴乐
关键词: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手法医学臂上举后伸
一种脊髓损伤康复按摩辅助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髓损伤康复按摩装置,包括:支撑机构、驱动机构与按摩机构;相较于传统的手工按摩与按摩椅、振动按摩装置,该康复按摩装置在与普通护理床体的适配结构、自身的便携拆卸收纳结构和按摩方式的多向性结构上进行设计;主要...
徐森明蒋敏丽陈春艳
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体位下的后侧安全入路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体位(内收下颌颈椎前屈20°)下的后侧安全入路。方法选择17例成年志愿者,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其颈椎(C2~C7)进行扫描,测量两侧关节突关节外缘和上、下位椎体椎板重叠内缘交点至后正中线的水平间距,计算各数据的均值及其95%参考值。体表针刀进针安全区间介于C2~7整体内缘间距和外缘间距之间,体内针刀活动安全区间介于C2~7整体最小宽度与最大宽度之间。结果针刀体表入路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16.90~21.00 mm,针刀体内活动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7.29~18.82 mm。结论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体位下,体表进针点选择距离颈后正中线16.90~21.00 mm,以平行矢状面和垂直椎体进针较为安全。
覃兴乐李清锋苏霞辉徐森明王有科谭兴领
关键词:颈椎病针刀三维重建技术颈椎解剖手术入路
颈椎曲度与颈椎病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颈椎曲度简称颈曲,为人体脊柱最上端的生理弧度,使颈椎富有弹性,具有保证人体重心平衡和缓冲外界冲击震荡的功能,是维持人体运动协调不可或缺的因素[1~2]。将各颈椎椎体后缘画连续圆滑一直线,此弧线即颈曲。正常生理性颈曲为前凸弧线,曲度约为(12±5)mm。笔者从颈曲测量方法、颈曲异常研究、颈曲在治疗中的地位、颈曲改变的治疗方法这几个方面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颈曲改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最新的诊疗思路。
王有科覃兴乐徐森明
关键词:颈椎曲度颈椎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