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蛟
- 作品数:26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同期行冠脉支架术和介入封堵术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男,65岁,于2009—07中旬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不适,持续约1h,当地县医院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治疗。2009—08再次发作胸骨后闷痛、不适;随后出现全身无力症状,转至我院。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查体:脉搏85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营养差,神志清,精神差,被动半卧位。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 马东星穆磊张蛟吴晓霞邱乃艳刘惠亮
-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冠脉支架术介入封堵术
-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 2015年
-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 Boost,SB)是一种利用动态矫正的X线透视显影来增强支架可视化水平的新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相比,具有简易快捷、安全省时和经济的特点,无需经过特殊培训,可有效地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本文将对SB的成像原理、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进行简要阐述。
- 贾小伟张蛟魏玉杰金至赓刘惠亮
- 关键词:介入治疗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并发严重溶血一例被引量:2
- 2010年
- 马东星吴晓霞穆磊贺治民张蛟刘惠亮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患者室间隔缺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封堵术严重溶血并发
- PTCA导丝辅助下室间隔缺损3例介入治疗成功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其中约有80%的缺损位于膜部或膜周部。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被临床应用以来,经导管VSD封堵术迅速成为当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热点。
- 张蛟马东星刘惠亮段媛媛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 血清NT-proBNP与hs-CRP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价值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近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选取172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56例)和非MACE组(n=116例),记录两组之间的入院时血清NT-pro BNP及hs-CRP水平及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将NT-pro BNP及hs-CRP水平按照四分位分组(Q1、Q2、Q3和Q4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T-pro BNP及hs-CRP水平与MACE发生的关系,用ROC曲线评价血清NT-pro BNP及hs-CRP预测MACE发生的价值。结果:MACE组和非MACE组在血清NT-pro BNP及hs-CRP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MACE组两指标高于非MACE组;两者四分位分组之间MACE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T-pro BNP Q4组和hs-CRP Q4组中的MACE发生率高于NT-pro BNP Q1-Q2组及hs-CRP Q1-Q2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 BNP及hs-CRP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T-pro BNP Q1-Q4组及hs-CRP Q1-Q4组之间风险值(OR)逐渐增大。ROC曲线提示血清NT-pro BNP及hs-CRP预测MACE发生的ROCACU分别为:0.887、0.797;灵敏度分别为91.1、85.6;特异度分别为82.6、75.2。结论:血清NT-pro BNP及hs-CRP可能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 吴雨径刘惠亮李屹张蛟魏玉杰
- 关键词: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末端脑钠肽前体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 血栓抽吸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组织突出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组织突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2至2017-08接受直接PCI并行OCT检查的106例STEMI患者,包含血栓抽吸-PCI组(n=69)和标准PCI组(n=37)。在直接PCI术后立即进行OCT评估,以评估支架段的病变形态。结果血栓抽吸-PCI组与标准PCI组最小支架面积相似[7.3(IQR:5.8~8.5)vs 7.3(IQR:6.0~8.7)mm2,P=0.818]。最大组织突出面积[0.6(IQR:0.2~1.1)vs 1.2(IQR:0.8~1.6)mm2,P<0.001],平均组织突出面积[0.1(IQR:0.1~0.2)vs 0.4(IQR:0.2~0.7)mm2,P<0.001],与标准PCI组相比,血栓抽吸-PCI组上述值明显较小。与标准PCI组相比,血栓抽吸-PCI组的最小管腔面积明显更大[7.1(IQR:6.2~8.0)vs 5.9(IQR:4.9~6.8)mm2,P<0.01]。结论与标准PCI组相比,STEMI患者行血管成形术前血栓抽吸组的组织突出面积明显减小,管腔面积较大。直接PCI术中的血栓抽吸有利于影响支架区段的病变形态,因此可作为直接PCI术中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
- 俞泓张蛟贾小伟李屹安军刘惠亮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综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冠状动脉造影(CAG )作为一种侵入性诊断和介入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公认。血管内超声(IVUS )提升了评价血管重叠、短缩及钙化方面的精确性,同时在斑块负荷、形态及钙化分布提供更详尽的信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是一种新兴的影像系统,高分辨率让它在测量精度以及细节方面独树一帜,但低穿透力让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CAG和IVUS及OCT 的优势不尽相同(表1)。OCT 最初只是一种研究工具,目前它为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规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的临床领域。本综述着重阐述OC T对于严重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指导 PCI以及对于长期随访评估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 张蛟段媛媛刘惠亮
- 关键词:冠心病体层摄影术冠状血管造影术
-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PCI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01至2018-06就诊的老年STEMI患者181例,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NOAF分成房颤组(31例)和非房颤组(150例),比较两组MHR。同时通过Logsi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预测老年STEMI患者术后NOAF的能力。结果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HR、入院心率、LAD是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837,1. 160,1. 736,95%CI:1. 200~2. 812,1. 041~1. 292,1. 007~2. 990,P <0. 05);(2) ROC曲线分析提示,MHR预测老年急性STEMI术后NOAF的最佳截点为15. 81,预测的敏感性为81. 8%,特异性为90. 3%,AUC曲线下面积为0. 923(95%CI:0. 859~0. 987; P <0. 01)。结论 MHR是老年急性STEMI术后NOAF的独立预测因子。
- 李贝贝金至赓李屹张蛟贾小伟刘惠亮
- 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效果的研究
- 目的:与非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相比,开口病变介入治疗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支架定位不准确和支架扩张不良是冠状动脉(冠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预后的两大主要因素.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BS)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介入影像技术...
- 贾小伟张蛟刘惠亮
- Szabo技术在口部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英文)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和目的:冠状动脉口部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手术操作难度大,易有并发症,既要支架准确植入口部病变,又要边支不受压。本研究探讨解决这一难题的Szabo技术的成功率、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Szabo技术是利用边支导丝(抛锚导丝)穿过支架最靠近边支的支架网眼,防止支架前进时停止在口部病变外,保证主支导丝穿过支架腔。作者回顾性分析利用Szabo技术治疗39例病人冠状动脉口部病变的结果。手术操作成功定义:支架没有脱落,边支导丝没有退出。造影成功定义:支架准确植入到口部,而边支没有受压。血管内超声定义成功:支架准确植入到口部,近段没有突出,支架完全覆盖病变。39例病人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43~79,平均(65±12)岁。6F和7F指引导管分别用于35例(89.7%)和4(10.3%)例病人。经桡动脉途径31(79.5%)例和经股动脉途径8(20.5%)例。病变相关血管:前降支(LAD)26(66.7%)例,右冠(RCA)5(12.8%)例,旋支及钝缘支(LCX-OM)3(7.7%)例,后降支(PDA)5(12.8%)例。支架植入后30(76.9%)例病变相关血管和9(23.1%)例边支血管经过了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手术操作成功:36例(92.3%),这36例造影均成功(100%)。IVUS检测:支架准确植入口部者96.7%(29例/30例),支架近段轻度凸出的只有1例(3.3%)。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结果说明Szabo技术用于冠状动脉口部病变PCI成功率很高,是安全和可行的,值得推广。
- 杨胜利刘惠亮Aaron WongJack Tan刘英张蛟LIM Soo TeikPaul ChiamStanley ChiaKoh Tian HaiPhilip Wong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