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雷
- 作品数:47 被引量:53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上海市淀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被引量:18
- 2010年
- 2004年1~12月,对上海市淀山湖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经鉴定,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7种,隶属于3门14属。优势种类为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a、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edeianus、湖球蚬Sphaeriumlacustre、蜾蠃蜚Corophiumsp.。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177.58ind./m2,沙蚕对密度的贡献最大,占年均密度的45.85%,最大密度出现在7月,1月最低,St1年均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站点;年均生物量为19.60g/m2,软体动物对生物量的贡献最大,占年均生物量的97.25%,9月生物量最大,St3年均生物量明显高于另5个站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指数值表明,淀山湖水体处于中度到重度污染状态。能量估算法估算出淀山湖底栖动物的渔产潜力为5.198×103kg。
- 张世海张瑞雷王丽卿季高华范志锋
- 关键词:淀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 黄浦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
- 2017年
- 为了解黄浦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3年11月(枯水期)和2014年7月(丰水期)采集黄浦江干流及上游支流共11个断面的沉积物和底栖动物样本。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9种,其中环节动物14种,节肢动物10种,软体动物5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巨毛水丝蚓(Limnodrilus grandisetos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闪蚬(Corbicula nitens);黄浦江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 646.4 m-2,平均生物量为16.74 g·m-2。环节动物平均密度(3 575.6 m-2)最大,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9.35 g·m-2)最大,环节动物主要分布在中下游,而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主要出现在上游及上游支流。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等为黄浦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 冯立辉王丽卿熊春晖张瑞雷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5种沉水植物死亡分解过程中氮磷营养物质的释放被引量:25
- 2008年
- 实验测定了上海地区5种常见沉水植物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这5种沉水植物在好氧(DO〉3.5mg/L)和低氧(DO〈3.5mg/L)状态下分解释放TN、TP和有机物(以CODMn表示)等营养物质的动态过程,并对营养物质释放强度和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种沉水植物中,金鱼藻的氮和磷含量最高,分别为(4.07±0.22)%和(0.99±0.09)%。(2)好氧状态下,TN和有机物的释放强度大于低氧状态,而2种状态下,TP的释放没有显著差异。(3)沉水植物对磷的释放较氮快,一般需10d左右;而TN和有机物的释放分别需要28~30d和20d左右。(4)在好氧状态下,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可溶性总磷酸盐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植物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氨氮的平均释放强度同沉水植物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低氧状态下,亚硝酸盐氮和氮含量、硝酸盐氮和磷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物的平均释放强度与沉水植物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 李燕王丽卿张瑞雷
- 关键词:沉水植物总氮总磷营养成分
- 鲢鳙放养水平对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被引量:21
- 2011年
- 在淀山湖进行放养不同密度鲢、鳙的围隔实验(密度水平梯度设置为0、40、80和120 g/m3),探索鲢、鳙的现场控藻效果。结果表明,实验后期(8—9月),鲢、鳙放养密度为80 g/m3和120 g/m3的围隔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显著(P<0.05);且放养密度为80 g/m3的围隔蓝藻比例降幅最明显。鲢、鳙对较大个体藻类以及大型浮游动物的滤食刺激了平裂藻(Merismopedia)和色球藻(Chroococcus)等小型藻类的大量生长。鲢、鳙放养3个月以后,蓝藻和隐藻共同组成围隔的优势藻类。单纯放养鲢、鳙的手段适于主要目标为控制蓝藻数量而非降低藻类总量的湖泊水体。
- 王丽卿许莉陈庆江季高华张瑞雷范志锋张玮赵风斌
- 关键词:生物操纵鲢鳙藻类控制围隔实验淀山湖
- 基于DNA条形码的长江流域沼蛤序列和形态多样性分析
- 2025年
-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中暴发了沼蛤(淡水壳菜)污损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利和水电工程的输水、生产等安全,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沼蛤在长江流域主要分布于四川及以下的低海拔区,四川以上高海拔区未见记录;基于COI和ITS 1基因联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长江流域沼蛤可能存在两个类群,其中COI序列A+T含量(64.7%)显著高于C+G含量(35.3%),种内遗传距离范围为0~0.123;COI序列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9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69;ITS 1序列A+T含量为45.3%,C+G含量为54.7%,种内遗传距离范围为0~0.061;ITS 1序列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7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28。基于COI基因分析的两个亲缘关系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844,基因差异分化系数为0.118;基于ITS 1基因分析的相应参数分别为0.927和0.492。基于形态学特征分析显示,长江流域沼蛤的长高比、长宽比和韧带长度差异显著,可明显分成两个类群,且与COI和ITS 1基因分析显示的两个类群相对应。基于栖息生境分析显示,长江流域沼蛤类群1主要生活在水流较缓、底质以卵石为主的区域,表现为缓流型;类群2主要生活在水流较急、底质以泥沙为主的区域,表现为激流型,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分布范围较类群1更广,在传播扩散能力方面表现更强。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长江流域沼蛤基础生物学信息,可为流域沼蛤的综合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 肖杨刘凯王英才刘洋洋周旋梁建奎雷琦李珏纯杨瑞张瑞雷彭玉
- 关键词:淡水壳菜COI基因栖息生境
- 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上海市八区县共8条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4种,隶属3门19科33属,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主要的优势种。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82 ind/m2,霍甫水丝蚓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密度为214.1 ind/m2,占总密度的56.1%;年均生物量为24.62 g/m2,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年均生物量为21.17 g/m2,占总生物量的86.0%。各季度底栖动物密度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生物量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各个区县河道密度最高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最低的是闵行区友谊河。生物量最高的是金山区勇敢河,最低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河道水质处于轻污染到重污染状态,其中,上海市八区县8条河道中只有崇明县琵鹭河处于轻污染,青浦区中横港、宝山区毛家塘、闵行区友谊河处于中污染,嘉定区瞿门河、奉贤区新陆港、金山区勇敢河、闸北区徐家宅处于重污染。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多样性指数相比,BI生物指数和Goodnight修正指数(GBI)更适合评价上海河道的水质状况。
- 陈萍萍张瑞雷赵风斌张玮王丽卿
- 关键词:河道底栖动物生物量水质评价
- 一种湖泊试验用围隔
- 本实用新型介绍的一种湖泊试验用围隔,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两层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湖底且圈状排布的内、外圈竹桩,以及与内圈竹桩结合的遮阳网、渔网,与外圈竹桩结的竹箔构成内外两圈竹桩型围隔,并且在所述的两围隔之间设有一圈由浮子...
- 王丽卿季高华张瑞雷范志锋
- 文献传递
- 蒙古国摇蚊分类学的研究进展及名录被引量:4
- 2017年
- 摇蚊科(Chironomidae)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分布区的双翅目昆虫。摇蚊的研究不但与当今全球蓬勃发展的水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科研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同时一些种类可携带病原体引起鼻炎、哮喘等过敏反应。蒙古国位于古北区东部,其摇蚊分类研究基础较差且无系统的分类学研究。蒙古国摇蚊科经历了近40年的研究与发展,据已有资料统计,蒙古国目前已记载摇蚊269种,隶属于6个亚科。介绍了蒙古国摇蚊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提供了蒙古国摇蚊最新名录,为今后的摇蚊分类学研究提供资料。
- 陈姗王丽卿张瑞雷
- 关键词:摇蚊分类学
- 黄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 Tokunaga幼虫龄期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寻黄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 Tokunaga幼虫最佳分龄形态指标并判断其龄数,准确区分其幼虫龄期。[方法]本文采用实验室内人工养殖定期取样观察的方法,分别测量了不同发育阶段摇蚊幼虫的头壳长、颏中齿顶端至冠突前缘间距离、头壳宽、颏宽、颏中齿宽、触角长、触角基节长、触角除基节以外2~5节长、上颚长、腹颏板长、腹颏板宽11项形态指标,运用Crosby生长法则、频次分析、回归方法分析对11项形态指标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判定幼虫龄数的最佳形态指标,推断其幼虫的龄数及龄期。[结果]黄羽摇蚊幼虫可分为4个龄期,颏宽为最佳的分龄形态指标,1~4龄幼虫的颏宽(μm)分别为(30.9008±0.3253),(52.2114±0.7172),(98.6165±0.6146),(171.2985±0.5582)。幼虫颏宽(y)与龄期(x)的回归方程为y=0.1971x^3+11.365x^2-14.163x+33.502,R^2=0.9827。另外,Y2(颏中齿顶端至冠突前缘间距离)、Y5(颏中齿宽)和Y9(上颚长)也可以作为分龄的辅助指标。选取颏宽对各龄期持续时间进行推测,得出1~4龄幼虫的龄期分别为2~3、2~4、5~6、7d,幼虫期共为16~20d。[结论]黄羽摇蚊幼虫具有4个龄期,颏宽为最佳分龄形态指标,幼虫期共为16~20d。
- 朱利明温虹冯立辉王丽卿张瑞雷
- 关键词:幼虫龄期
- 中国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Chironomus)flaviplumus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描述及分子鉴定
- 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Chironomus)flaviplumus 作为底栖生物中环境污染的指示种,对其的研究一直备受阻碍,其主要原因是现有研究缺乏对其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的形态学描述,以及对其幼虫进行分类学鉴定...
- 陈姗周东张瑞雷
- 关键词:摇蚊科摇蚊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