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慧

作品数:11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嗅味
  • 4篇饮用
  • 4篇饮用水
  • 3篇致嗅物质
  • 3篇水处理
  • 3篇硫醇
  • 3篇锰酸钾
  • 2篇乙硫醇
  • 2篇饮用水处理
  • 2篇预氧化
  • 2篇强化混凝
  • 2篇污染
  • 2篇混凝
  • 2篇活性炭
  • 2篇高锰酸钾预氧...
  • 2篇臭氧
  • 2篇臭氧活性炭
  • 1篇氮去除
  • 1篇电解法
  • 1篇冻融

机构

  • 11篇兰州交通大学
  • 8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1篇张晓慧
  • 7篇张晓健
  • 6篇陈超
  • 6篇朱晓辉
  • 6篇李勇
  • 4篇李德生
  • 1篇陈永志
  • 1篇姚智文
  • 1篇汤萃文
  • 1篇孙文俊
  • 1篇毛炜峄
  • 1篇姚志文
  • 1篇刘尧
  • 1篇郑艳
  • 1篇马春梅
  • 1篇余萍

传媒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中国土木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曝气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TNT废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TNT废水,通过实验确定了进水时的铁炭比、水力停留时间、pH值以及反应温度4个影响因素,在最佳条件下,即进水pH=2-3、Fe∶C=1∶1、废水在铁炭微电解柱的停留时间为90 min、出水调节pH为8-9时进行实验,废水中COD、NH3-N、TOC去除率分别达到86%和70%以上,同时可生化性得到提高。
张晓慧李德生姚志文
关键词:曝气铁炭微电解法TNT废水生化性
北疆阿尔泰山地区融雪期季节冻土冻融状态研究
2025年
积雪是北疆地区季节冻土冻融循环的主要控制因素,季节冻土又通过改变浅层土壤的冻融相态来影响积雪融水的下渗,但该地区消融季浅层土壤的冻融状态并不清楚,致使难以从机理层面准确评估积雪和冻土协同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为此,本研究基于1961—2011年阿尔泰山地区6个气象站点的积雪与冻土地面监测数据,应用高斯模型和玻尔兹曼模型进行分析,在划分多雪年、少雪年和正常年的基础上,分析了北疆地区积雪和季节冻土的基本特征,详细探讨了消融期浅层土壤的冻融状态。结果表明,该地区各站点的多年平均积雪持续期为123.2 d,多年平均最大雪深为29.7 cm;季节冻土多年平均冻结期为150.9 d,平均最大冻结深度为120.3 cm。总体上,积雪呈现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雪深的增加;而冻土则呈现退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冻结期缩短和最大冻结深度减少。不同类型积雪年冻土融化结束时间和积雪消融结束时间的对比分析显示,70%的多雪年和60.5%的正常年冻土融化结束时间分别比积雪消融结束时间早8.2 d和5.5 d;而少雪年冻土融化结束时间则比积雪消融结束时间晚13.2 d。总体上,所有站点的结果表明,随着积雪的增加,消融期季节冻土处于融化状态的概率也将显著增加,积雪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能力增强,这将导致积雪融水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延长,积雪-冻土的这种协同机制将显著影响积雪融水的入渗并改变积雪水文的产汇流过程,使更多的积雪融水补给土壤,并加强融雪水与地下水的交换,有利于干旱区积雪融水的有效利用。
张晓慧汤萃文张伟沈永平贺斌毛炜峄
关键词:季节冻土土壤水分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O3-GAC工艺中臭氧投加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滤膜法测试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活性炭出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特性,并对其去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易被臭氧氧化为CO2和H2O而去除。大于10000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3000-10000的小分子有机物,这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可被后续活性炭生物降解去除。增加臭氧投加量,大于30000的有机物被氧化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更广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大于30000的有机物易被活性炭降解,但会使小于1000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降低。臭氧投加量的确定应考虑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
李勇陈超张晓健戴吉胜许欢张晓慧朱晓辉
关键词:饮用水臭氧活性炭臭氧投加量
饮用水中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为去除某市饮用水中的嗅味,根据该市饮用水水源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采用氧化、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对其中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工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醇硫醚类物质可以用氧化法有效去除,对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采用氧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均有效,但吸附法的效果更好;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μg/L,不含有其他类型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高锰酸钾氧化工艺去除;当原水中geosmin、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浓度<30 ng/L,不含有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μg/L,geosmin、2-MIB浓度>30 ng/L时,需要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150μg/L,或者土嗅素、2-MIB的浓度>100 ng/L时,需要根据致嗅物质组成特点,选择预KMnO4氧化或者粉末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去除.
李勇陈超张晓健刘尧张晓慧朱晓辉戴吉胜许欢
关键词:饮用水嗅味乙硫醇2-甲基异莰醇
东江水中典型致嗅物质的调查被引量:23
2008年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并分析了该江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致嗅物质来源于市内运河,其组成随季节不同变化较大,除了土嗅素和2-甲基异莰醇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外,以1-丙烯基-1-硫醇为主的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是其夏季饮用水中主要的致嗅物质.
李勇陈超张晓健张晓慧朱晓辉戴吉胜许欢
关键词:嗅味致嗅物质硫醇硫醚
基于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选择被引量:8
2008年
为应对市内运河排洪造成的出水有机物超标问题,建立了臭氧/活性炭中试装置,采用滤膜法测试了运河水、现有水厂各工艺段及臭氧/活性炭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原水受到工业污染,其大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并且亲水性强而易被氧化,造成混凝沉淀的去除效果不好,而运河水中的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也不易被混凝沉淀去除,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臭氧和活性炭联用提高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原因在于,臭氧能有效地氧化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降解去除。
李勇张晓健陈超戴吉胜许欢张晓慧朱晓辉
关键词:饮用水排洪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
关于自然形成生物锰砂滤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文章通过对中国南方某给水厂传统水处理工艺中v型滤池去除氨氮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厂在长期投加高锰酸钾进行预氧化的同时间接地对天然石英砂滤料改性从而形成生物锰砂滤池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大于1.5mg/L时有利于滤料表面挂膜;当氨氮为2.3mg/L时,生物膜表面活性最强;氨氮穿透负荷为17.3mg/L。
张晓慧李德生孙文俊
关键词:氨氮高锰酸钾
燃气替代燃煤对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通过对兰州市自然环境条件的介绍,分析了兰州市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燃煤造成的。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通过燃气替代燃煤,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运用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分析了"煤改气"的可行性。
马春梅陈永志李德生余萍郑艳张晓慧姚智文
关键词:兰州市大气污染天然气煤烟型污染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本文研究了在排洪时期KMnO4预氧化强化混凝对东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排洪时期东江水而言,预氧化KMnO4投量为1.5 mg/L,接触时间为1hr时,才能有效起到助凝的作用;同时KMnO4既可作为消毒剂抑制细...
张晓慧张晓健李德生李勇朱晓辉戴吉胜许欢
关键词: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混凝处理给水处理
文献传递
臭氧活性炭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硫醇类物质是南方某江排洪时饮用水中嗅味的主要致嗅物质。以乙硫醇为典型致嗅物质,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臭氧氧化是去除乙硫醇的关键工艺,活性炭发挥的作用有限;去除乙硫醇嗅味的适宜臭氧接触时间是15min,当水质变化不大时,完全氧化水中乙硫醇所需要的有效臭氧投加量(m g/L)为乙硫醇初始浓度(μg/L)的0.04倍。当进水乙硫醇浓度大于100μg/L时,需要增加适宜的预氧化处理,与臭氧活性炭联用才能有效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产生的嗅味。
李勇张晓健陈超张晓慧朱晓辉戴吉胜许欢
关键词:嗅味乙硫醇臭氧-活性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