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伟

作品数:51 被引量:42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骨折
  • 8篇缺损
  • 6篇异体
  • 5篇皮瓣
  • 5篇前外
  • 5篇细胞
  • 5篇股前外侧
  • 4篇同种异体
  • 4篇自体
  • 4篇免疫
  • 4篇肌腱
  • 4篇骨缺损
  • 4篇关节
  • 3篇内固定
  • 3篇菌素
  • 3篇环孢菌素
  • 3篇肩峰
  • 3篇肩峰下
  • 3篇肩峰下滑囊
  • 3篇骨移植

机构

  • 38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石狮市医院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武警湖北总队...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7篇张大伟
  • 18篇赵广跃
  • 11篇朱庆生
  • 11篇裴国献
  • 11篇祝勇刚
  • 6篇邹继伟
  • 6篇李军
  • 5篇朱锦宇
  • 5篇王军
  • 4篇曹晓瑞
  • 4篇李立文
  • 3篇吕宏升
  • 3篇张春礼
  • 3篇范宏斌
  • 3篇孙强
  • 3篇徐虎
  • 3篇胡蕴玉
  • 3篇荆小伟
  • 3篇刘建
  • 3篇张长成

传媒

  • 7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路径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科室轮转的16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临床路径教学和传统教学。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临床操作及临床病例分析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教学组各项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可以提供标准的学习流程,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操作安全性。
张大伟赵广跃
关键词:骨科
磁共振成像DWI序列可代替增强扫描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即时消融效果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DWI序列在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即时消融效果中代替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资料,平均年龄40.5±5.4岁,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24 h内行MRI检查。由两名观察者独立评估DWI图像上消融灶的形态,分为1型:斑点状或无信号改变,2型:斑片状,3型:环状,通过kappa检验法评估DWI图像上消融灶形态分型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一致性。在DWI图像上测量2型及3型消融灶的消融坏死区体积,通过Bland-Altman法评估DWI与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一致性、DWI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的可靠性。结果29个消融坏死区,体积为36.9(16.4,65.6)cm3,在DWI上24~25个(82.8%~86.2%)消融灶为可测量的2、3型。在DWI图像,消融灶形态分型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98(P=0.000)、0.933(P=0.000)。Bland-Altman图显示,DWI与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一致性、DWI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的可靠性均为良好,均仅有一个点在95%一致性界限范围之外。4~5个无法在DWI图像上测量的1型消融灶的体积较小,最大者仅为18.61 cm3,消融治疗效果欠佳。结论通过对消融坏死区形态评估、体积测量,DWI序列可评估子宫肌腺症HIFU治疗的即时消融效果,代替增强扫描。
崔运能姚亮凤冯敏清张婧张大伟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高强度聚焦超声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小腿软组织损伤合并主要血管缺损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评价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合并主要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12例小腿严重软组织损伤同时合并主要血管缺损患者。3例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固定+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血管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固定+负压吸引敷料覆盖、二期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5~36个月。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好。术后1例出现创面感染,1例术后第1天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边缘局部坏死,均经对症抗炎、手术探查及二期行植皮后治愈。皮瓣供区未见并发症。术后下肢Johner-Wruhs评分的优良率为10/12,LEFS评分平均为65.4分±8.5分。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技术治疗下肢软组织损伤合并主要血管缺损患者,可在保留肢体主干血管的同时覆盖创面方法,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
李军张大伟祝勇刚柴云峰刘彦温吴子祥裴国献赵广跃
关键词:外科皮瓣腿损伤血管缺损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治疗踝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接力截骨导板在踝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矫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3D打印接力截骨导板辅助治疗的14例严重踝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0.5岁(34~59岁)。所有患者患踝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得胫腓骨远端的定位及截骨导板的计算机虚拟模型,3D打印出与实体骨骼尺寸一致的定位及截骨导板,在截骨导板引导下完整截除畸形愈合骨块,复位固定骨折。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8.6个月(14—35个月)随访。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3.7个月(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2±0.8)分]、AOFAS踝.后足评分[(81.1±6.8)分]、SF-36评分[(82.5±5.2)分]及背伸活动度(27.5°±2.5°)、跖屈活动度(24.2°±6.3°)均较术前[(6.3±1.8)分、(43.1±12.0)分、(37.6±9.9)分、14.1°±3.8°、14.4°±3.9°]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失效或创伤性关节炎。结论采用3D打印接力截骨导板技术可以通过微创便捷地对踝关节内畸形愈合的不规则骨折线实行精确定位、精准截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剖复位,为创伤性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董谢平张大伟漆启华邓亮曾纪焕鲍坤旺裴延军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3D打印
二甲双胍对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抗炎及关节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抗炎及关节保护的作用。方法 4℃下,将Ⅱ型胶原溶于醋酸中,制成混合液;再与完全弗氏佐剂以1∶1相配比制成乳剂。于大鼠尾部、肛周皮肤多点皮内注射0.3 mL乳剂;实验第7天重复操作,加强诱导1次.造模成功后,于实验第7天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为高剂量二甲双胍组、低剂量二甲双胍组、甲氨蝶呤组、诱导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高剂量二甲双胍(100 mg·kg^-1·d^-1),低剂量二甲双胍(50 mg· kg^-1·d^-1),甲氨蝶呤(2.7 mg·kg^-1·w^-1)灌胃干预治疗,诱导组和正常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每隔2d对各组大鼠进行关节炎评分及距骨宽度测量;于第28天处死取材,再进行大鼠踝关节X线片,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及抗炎因子水平等检测。结果 连续观察大鼠后足关节炎评分及距骨宽度测量示: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关节炎评分及距骨宽度较诱导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两用药组较诱导组也有一定降低关节炎评分及距骨宽度的作用(P<0.05);X线片示: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可显著保留关节结构并使其免受侵蚀,而剂量低二甲双胍组和甲氨蝶呤组效果比高剂量二甲双胍组较弱,关节结构破坏程度较轻;ELISA结果示: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P<0.05),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P<0.05);低剂量二甲双胍组及甲氨蝶呤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较诱导组有所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水平也有升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于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有显著的抗炎及关节保护的作用。
郭强曹晓瑞张大伟李鹏飞于利峰吴宁王华溢朱锦宇朱庆生
关键词:二甲双胍炎症
优化法去细胞大鼠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以优化法去细胞大鼠神经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缺损,观察术后动物的免疫排斥、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方法]以优化去细胞方法处理新鲜取材的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移植修复同种异体1.0cm坐骨神经缺损,以自体神经和新鲜异体神经移植为对照,术后1个月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价、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动物在功能恢复、免疫排斥及神经再生方面的情况。[结果]自体神经和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动物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大体观察均可见神经连续性良好。电生理检测表明2组动物移植神经均已恢复电传导能力,在传导速度(CV)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神经水平(P<0.05)。组织学观察则显示2组再生神经纤维均已长入移植段远端。S-100免疫组化显示两者在雪旺氏细胞数、形态和排列等方面无明显差异。2组在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移植神经中段轴突密度后表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比正常神经小(P<0.05),比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大(P<0.05)。[结论]优化去细胞神经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在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面无显著差异。优化法去细胞神经在移植修复同种异体神经缺损时,可以达到免疫耐受,其早期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情况良好,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可以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一种替代疗法。
陈冠军朱庆生徐新智吕荣王军张大伟
关键词: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移植免疫排斥
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ACL后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后24w内,最大抗拉负荷的不同变化,探讨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生物力学转归. 方法采用成年家犬12只,麻醉下无菌...
张春礼范宏斌徐虎张大伟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治疗锁骨骨折
目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锁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中易损伤锁骨上神经,术后出现术区局部皮肤麻木及感觉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2016年共...
祝勇刚赵广跃张大伟冯亚飞邹继伟孙强
关键词:锁骨上神经锁骨骨折
引导骨再生技术对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及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探讨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对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过程中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成骨量及表达的影响,以明确GBR技术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应用中的作用. 方法 将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β-磷酸三钙材料复合,植入制备的兔股骨缺损处并在材料侧槽中植入股动静脉束,其中实验组9例,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用可吸收性GBR屏障膜包裹 对照组9例,单纯植入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形态学检测新生骨量,ELISA法检测骨缺损局部BMP-2的表达量. 结果 随着时间进展各组成骨量逐渐增加(实验组4、8、12周时新生骨的相对面积比分别为7.31%±0.55%,35.23%±3.07%,76.09%±3.71%,对照组4、8、12周时新生骨的相对面积比分别为17.26%±1.17%,54.50%±4.26%,82.57%±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同一时间点实验组成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4、8、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局部BMP-2 OD值分别为0.334±0.012,0.245±0.008,0.172±0.009,对照组骨缺损局部BMP-2 OD值分别为0.389±0.008,0.289±0.008,0.189±0.009 术后4周时两组骨缺损内BMP-2表达量均达峰值,此后即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术后4、8、12周时骨缺损局部BMP-2表达量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BR屏障膜会降低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局部的成骨量,并减少骨缺损过程中局部BMP-2的表达量.
张长成张大伟荆小伟赵培冉金丹魏宽海裴国献
关键词:新生血管化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引导骨再生技术
介入治疗失败导致四肢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四肢大血管损伤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和补救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因四肢大血管损伤介入治疗失败入院的病例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1-57,其中腹股沟区域股动脉损伤2例,小...
张大伟赵广跃
关键词:大血管损伤覆膜支架并发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