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献荣

作品数:45 被引量:140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9篇菌根
  • 14篇间作
  • 11篇土壤
  • 11篇丛枝菌根
  • 10篇菌根真菌
  • 10篇丛枝菌根真菌
  • 9篇AMF
  • 7篇石膏
  • 7篇磷石膏
  • 7篇大豆
  • 6篇污染
  • 6篇模拟装置
  • 6篇红壤
  • 6篇
  • 5篇滇池
  • 5篇滇池流域
  • 4篇施用
  • 4篇种间
  • 4篇种间竞争
  • 4篇烤烟

机构

  • 43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四川省科技信...
  • 3篇云南省林业科...
  • 2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3篇岳献荣
  • 37篇夏运生
  • 31篇张乃明
  • 13篇张丽
  • 13篇张仕颖
  • 10篇史静
  • 9篇谷林静
  • 7篇贾广军
  • 6篇张传光
  • 5篇白来汉
  • 5篇秦桂芬
  • 4篇年夫照
  • 4篇包立
  • 4篇陈星宇
  • 3篇宁东卫
  • 2篇王豹
  • 2篇郭先华
  • 2篇柳勇
  • 2篇王硕
  • 1篇何忠俊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大学教育
  • 1篇滇西科技师范...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八次全国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模拟人工降雨条件下盆栽污染物侧渗迁移的模拟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人工降雨条件下盆栽污染物侧渗迁移的模拟装置,属于淋溶装置技术领域;所述模拟人工降雨条件下盆栽污染物侧渗迁移的模拟装置包括调节支架、喷淋装置、盆栽装置,所述斜面板和底板头部相互铰接,铰接位置设有角度测...
夏运生吴程龙张乃明史静包立岳献荣钟雄
文献传递
3种磷石膏对2种烤烟生长及磷、硫、砷吸收的影响
膏(PG)资源农业利用的可行性已成为磷复肥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3种不同产地磷石膏中营养元素(磷和硫)对2种烤烟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植株中砷的含量.结果表明,磷石膏能有效促进烤烟生长,其中上蒜...
张传光岳献荣年夫照谷林静夏运生
关键词:烤烟磷石膏磷元素砷元素
一种绢毛蓼作为优势植物在锡尾矿上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绢毛蓼(Polygonum molle D.Don)作为优势植物在锡尾矿上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及方法,其步骤是往露天堆置锡尾矿表层上添加一定量的甘蔗渣有机肥后翻耕混匀,然后在锡尾矿上种植绢毛蓼,通过来年绢毛蓼...
夏运生邓琪张仕颖张乃明岳献荣吴慧包立
接种AMF与间作对红壤上玉米和大豆种间氮素竞争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盆栽条件下对间作、尼龙网分隔和单作的玉米和大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Funneliformis etunicatum(FE),以试验AMF和种植方式对玉米和大豆作物种间氮素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和FE的玉米和大豆植株无论何种种植方式均有一定比例的侵染,侵染率为37%–56%。不管AMF接种与否,玉米的生物量大小依次为间作>尼龙网分隔>单作,大豆生物量大小依次为单作>尼龙网分隔>间作,说明间作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却抑制了大豆的生长。无论何种种植方式,AMF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植株的氮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在同一AMF处理3种种植方式内,间作种植对玉米植株氮含量和吸收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单作对大豆植株氮含量和吸收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所有处理中,玉米对营养的竞争力和对氮的竞争比率均优于大豆,无论何种AMF处理,间作处理下的玉米相对于大豆的营养竞争能力均优于尼龙网分隔处理,无论何种种植方式,AMF处理下的玉米相对大豆对氮的竞争比率高于NM处理,可见,玉米始终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而大豆则始终处于劣势。接种AMF均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并显著提高了玉米相对于大豆的竞争能力,在FM接种及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对土壤碱解氮的吸收利用较多,但玉米相对大豆对营养的竞争力和氮竞争比率最高,表明AMF影响了寄主植物的种间竞争力,并且在AMF和间作协同作用下的影响最为明显。
汪新月史静岳献荣张乃明夏运生罗海群罗婉玉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红壤种间竞争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磷石膏施用烤烟生长及砷累积的影响
为了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烤烟生长及磷石膏农用安全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磷石膏(phosphogypsum,PG)不同添加量0和40 g/kg (P...
张丽张仕颖岳献荣张传光夏运生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施用磷石膏对烤烟生长及砷累积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烤烟生长及磷石膏农用安全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磷石膏(Phosphogypsum,PG)不同添加量[0、40 mg·g-1(PG0、PG40)]和接种两种AMF[Glomus mosseae(GM)、G.aggregatum(GA)]对烤烟(KRK26)苗期生长及其磷(P)、硫(S)、砷(As)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AMF,磷石膏的添加均显著增加了KRK26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植株S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除不接种处理(NM)的烤烟根系外,PG40处理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P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并显著降低了NM处理的地上部As含量及吸收量,进而增加了磷砷吸收比。相同PG添加水平下,与不接种相比,接种GM和GA均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的生物量。除PG0处理的烤烟根系外,接种GM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P、S含量与吸收量及吸收效率,以及植株As含量及吸收量,并显著增加了PG40处理的植株磷砷吸收比;接种GA也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P、S含量及吸收量,并显著降低了PG0处理地上部As含量及吸收量。所有复合处理,以添加磷石膏40 mg·g-1和接种GA处理对KRK26的生长促进效果较好,对磷石膏施用造成的As污染有一定抵御作用。
张丽岳献荣谷林静张传光史静张乃明夏运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磷石膏烤烟
来利山锡尾矿区优势植物调查与生态修复潜力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为了筛选用于锡矿区生态恢复的优势植物,对云南来利山锡尾矿废弃地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并采集了15种优势植物样本及相应根际土壤.测定其铜(Cu)、镉(Cd)、砷(As)、镍(Ni)、铅(Pb)和锡(Sn)含量,计算这15种植物对6种重金属的转移和富集系数,同时测定分析了植物根系菌根侵染率及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综合评估本土植物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废弃地土壤pH均值为3.13,呈强酸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均值分别为6.07 g·kg^(-1)、5.74 g·kg^(-1)、0.62g·kg^(-1)、8.66 g·kg^(-1)、30.84 mg·kg^(-1)和2.08 mg·kg^(-1),养分较贫瘠;土壤Cu、Cd、Ni、Pb、As和Sn含量均值分别为347.40、1.02、1.34、168.47、25.81和2 299.02 mg·kg^(-1),其中Cd的含量已达到三级污染警戒值,Cu和Pb含量大且空间分布差异大,呈现Cu、Pb和Cd复合污染的风险.此外,木犀榄(Olea europaea L.)和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根系的菌根侵染率相对较高,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小丝琴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ex Schult.‘Alphonse-Kar’R.A.Young]、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和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等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其余植物也适应锡尾矿废弃地的生长环境,具有修复该矿区的潜在价值.
秦芙蓉张仕颖夏运生夏运生吴程龙张乃明岳献荣田森林
关键词:重金属
丛枝菌根真菌对磷石膏农用的影响研究
膏资源农业利用的可行性已成为磷复肥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菌根技术的引入可能是低硫缺磷土壤上磷石膏农用的有效新途径.论文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量的磷石膏(PG)(0、20、40 g.kg-1土)和接种三种丛枝...
夏运生白来汉岳献荣张乃明王幼珊
关键词: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USSHALLOTPHOSPHOGYPSUM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配合氮肥减施对辣椒–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叶菜及经济效益较高的茄果类如辣椒、番茄等占云南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62.19%,蔬菜连作以及氮肥的大量施用制约了设施蔬菜高产优质,降低了土壤质量。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氮水平对作物生长、土壤氮残留及生物相关特性的影响,为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土壤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和辣椒间作为种植模式进行盆栽试验。设计了接种AMF、氮肥用量、种植模式三因素试验。在大豆、辣椒单作、大豆辣椒间作3个种植模式下,分别设3个施氮(N)水平:0、100、200 mg/kg土(N0、N1、N2);每个氮水平下,再设土壤不接种、接种AMF菌剂处理(NM、AMF),共组成18个处理。在蔬菜收获期,取样测定蔬菜生物量、根系长度、AMF侵染率,测定根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氮代谢酶活性以及菌丝密度。【结果】接种AMF、施氮量、种植模式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辣椒和大豆根系AMF侵染率、植株生物量和根长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1)。N1处理显著增加了辣椒、大豆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且在间作条件下的增幅最高;N1处理下,接种AMF和间作均显著增加了辣椒、大豆植株生物量和氮吸收量,抑制了根系的伸长。N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接种AMF显著降低了辣椒、大豆植株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间作则显著降低了辣椒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大豆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接种AMF、间作均明显增加了植物根际土壤中蛋白酶、脲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1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菌丝密度,间作条件下接种AMF显著增加了辣椒根际土壤菌丝密度。【结论】配合间作和接种AMF措施,氮肥减施可提高蔬菜根际菌根侵染率,增加土壤中菌丝密度,提高氮代谢酶活性,从而促进蔬菜生长和氮素吸收,减少土壤氮残留,因此,蔬菜间作种植下,接种AMF配
余众刘圆圆夏懿张仕颖王豹王豹岳献荣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土著AMF与玉米/大豆间作对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间作模式对坡耕地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响应,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模拟试验,设置不同种植模式(单作玉米、玉米/大豆间作、单作大豆)和不同菌根处理(抑菌(喷施苯菌灵)、未抑菌)进行研究。根据2017年6—9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分析比较菌根与间作复合处理下径流氮形态变化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6次取样时间内,地表径流总氮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硝态氮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铵态氮浓度则表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并趋于平缓。所有复合处理中,间作-未抑菌处理的径流总氮浓度最低,较单作玉米-抑菌与单作大豆-抑菌处理显著降低35.0%和42.1%。无论何种种植模式,未抑菌处理的径流硝态氮浓度均明显低于抑菌处理,其中间作-未抑菌处理的径流硝态氮浓度较抑菌处理下的单作玉米与单作大豆处理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6.2%和33.9%。无论是否抑菌,间作处理的径流铵态氮浓度均低于单作玉米与单作大豆处理,间作-未抑菌处理下其浓度最低,较单作玉米-抑菌与单作大豆-抑菌处理明显降低34.8%和28.2%。由此可见,土著AMF与玉米/大豆间作对径流氮流失具有一定的协同削减潜力。
李婷张丽李朝丽张乃明张乃明刀博福岳献荣
关键词:间作红壤氮形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