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小博
- 作品数:79 被引量:1,28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中国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财政可行性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实现了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5%。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也逐步提高,仅仅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远远不够。结合一些地区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免费政策的实践以及国际经验,我们建议学前教育可实行分步走策略,即首先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逐步将学前三年教育全部纳入义务教育;将高中三年教育一次性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对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进行的财政可行性分析表明,即便将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一次性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财政上也是可承受的。
- 王美艳屈小博贾朋
- 关键词:人力资本需求
- 中国城市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基于非正规就业异质性的收入差距分解被引量:22
- 2012年
- 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考虑非正规就业内部异质性分解了不同就业类型的工资差距来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就业的选择偏误和个人特征后,虽然不能解释正规就业者与非正规受雇者工资差异来源的全部,但两类就业群体工资差异的大部分被个人可观测特征所解释。其中,特征效应占79.3%,分割效应解释了20.7%的工资差异来源;正规就业者和自我经营者的收入差异则完全可以由两类就业群体之间的特征差异来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力市场是竞争且具有一定效率的,政策调节的重点应根据劳动者的可观测特征,实施市场为导向的措施来减少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性收入差距。
- 屈小博
-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收入差距分解
-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效吗?——来自“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微观证据被引量:12
- 2017年
- 已有文献对《劳动合同法》的讨论均是从企业需求或者劳动者特征单方面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本文使用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微观数据,从企业和劳动者两方面实证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企业异质性特征及对劳动者的影响。核心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的主动性会增强,劳动合同签订率会显著提升;签订劳动合同能显著提升劳动者获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及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的概率,对劳动者工资也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签订劳动合同的年限越长,劳动者得到的就业保护也越强,并且这一作用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规模越大、资本劳动比越高的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的效果相对更优,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者获得的就业和社会保护相对较差,这类企业应作为《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主要关注点。因此,政策调整的重点应从关注《劳动合同法》是否增加了企业劳动力成本,转向如何根据企业与劳动者的异质性特征分类完善实施细则。
- 屈小博
-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企业异质性
- 西部地区农户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农户投资水平如何是现在及将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户投资行为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农户投资研究文献和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农户农业投资变动趋势基础上,建立双对数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西部地区农户农业投资行...
- 屈小博霍学喜
- 关键词:农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固定效应模型农业发展
- 文献传递
- 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原因及宏观对策探讨被引量:3
- 2004年
- 分析了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难以持续增长的现状,认为其深层原因是农产品供求格局的根本改变、非农业发展对农民增收作用减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等。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宏观对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要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深化WTO贸易规则下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城乡统筹,加快城镇化步伐;发展农业远程教育等,促进农民增收。
- 屈小博霍学喜
- 关键词:农民增收
- 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生产率和创新的效应被引量:9
- 2022年
- 在新技术进步快速渗透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传统增长动能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加速机器人应用既是趋势也是挑战。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和“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制造业机器人实施状况调研”数据,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和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工业机器人对提升企业当前和预期的生产绩效有正向作用;采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潜能上发挥了更明显的优势;相比较而言,未使用机器人的企业缺乏各类条件的支持,难以在生产中开展机器人替代,不能跨越使用先进的智能技术的高门槛。本文对中国智能化制造新技术应用水平提供了更精细的证据,为制造业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将新技术转化为产业升级下的有效生产力,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屈小博吕佳宁
- 关键词:机器人企业生产率
- 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变迁状况及其结构分解
- 2025年
- 农村居民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职业分化最剧烈的群体,其代际流动性研究具备重要价值,准确估算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与变迁状况,有助于系统把握农村社会的机会平等状况与开放程度。本文采用CGSS2021数据对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进行结构分解,研究发现1920—2005年间出生的中国农村居民的代际流动性规律和趋势呈现四方面特征:其一,1920—2005年间出生的中国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总流动性呈不断上升趋势,排序流动、增长流动、分散流动在总流动性中的占比在不同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其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总代际流动性虽呈不断上升态势,但排序流动及其在总流动性中的占比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动趋势,表明家庭背景对代际流动的影响呈倒“U”型,即家庭背景对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的影响持续上升,直至“90后”出生群体才呈现出弱化趋势。其三,增长流动对总流动性的贡献占比总体呈逐渐上升态势,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流动在总流动中的占比高达90%,反映出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对农村居民代际流动性的积极影响。其四,在1920—2005年出生时间段,分散流动在代际流动性中的影响都很小,表明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对农村居民代际流动的影响较小。
- 王月屈小博霍学喜
- 关键词:农村居民父辈
- 城镇化的迷思:户籍身份转换与居民幸福感被引量:30
- 2018年
-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2013年数据(CHIP2013),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户籍身份转换总体而言对于居民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幸福感提升的主要作用渠道是增加了居民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这可能源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质量的提升。然而,由政策规划所造成的“被动”户籍转换群体的幸福感并无显著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户籍转换人群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并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才能实现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从而真正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 霍鹏张冬屈小博
- 关键词:城镇化市民化
- 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研究
- 2006年
-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控制和风险的转移。企业应利用“五C”信用评价系统来描述和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选择信用状况好的客户进行销售。同时,应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适时转移风险。
- 张颖林何凤萍屈小博
- 关键词:应收账款
- 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来源与认知差异实证分析——以陕西省453户果农为例被引量:13
- 2009年
- 对陕西省苹果主产区453户果农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农户从事水果等高价值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产量风险和市场风险两方面,产量风险主要源于气候等自然灾害以及低劣的农资质量和病虫害,市场风险主要源于价格不确定性、市场信息的可得性和销售流通困难。Crosstabs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农户对产量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认知程度有一定差异性,政府应完善相关的公共服务职能,帮助农户防范和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 屈小博张海鹏宁泽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