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1 432例,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239例(中位年龄78岁),其中74例患者(31.0%)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可分为回肠膀胱组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回肠膀胱组包括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包括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P=0.012)、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P=0.001)、淋巴结分期(P=0.043)和手术方式。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中位住院时间34 d vs.21 d,P=0.002)。不同手术方式中,回肠膀胱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P=0.013),但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85岁(OR=4.856,95%CI:1.465~16.103,P=0.010)、ASA评分(P=0.008)和不同手术方式(P=0.016)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高龄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ASA评分和手术方式存在相关性,经腹膜外开放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高龄患者是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案。
目的:分析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增生手术的患者3597例,纳入年龄≥80岁的高龄患者430例(中位年龄82岁),其中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346例,经尿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患者84例。83例(19.3%)患者出现围术期并发症,347例(80.7%)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统计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严重程度;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围术期并发症及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并发症的患者相比,出现围术期并发症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3 d vs.4 d)和术后尿管中位拔除时间(4 d vs.6 d)明显延长(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切除组织重量(OR=1.011,95%CI:1.001~1.020,P=0.026)、糖尿病(OR=1.946,95%CI:1.096~3.455,P=0.023)及术前尿潴留(OR=1.784,95%CI:1.049~3.032,P=0.033)与高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存在相关性。出血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围术期并发症,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出血与手术方式(OR=0.207,95%CI:0.056~0.768,P=0.019)和切除组织重量(OR=1.031,95%CI:1.019~1.044,P<0.001)相关;术后感染与糖尿病(OR=2.624,95%CI:1.187~5.804,P=0.017)和手术时间(OR=1.011,95%CI:1.002~1.020,P=0.015)相关。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I级15例(3.5%),其中前列腺电切术11例,激光前列腺剜除术4例;II级61例(14.2%),其中接受前列腺电切术48例,接受激光前列腺剜除术13例;Ⅲ级及Ⅳ级7例(1.6%),均发生于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未出现V级并发症。结论:切除组织重量、糖尿病、术前尿潴留和手术时间是高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发生围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龄患者,经尿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围术期Ⅲ、Ⅳ级严重并发症和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该手术方式更适用于需手术治疗的高龄前列腺增�
目的:对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预测穿刺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数学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癌且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1 349例,选取其中穿刺活检单针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术后病理较穿刺病理升级组及未升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临床分期、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PI-RADS)评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报告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穿刺活检的Gleason评分、穿刺前及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期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术前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并绘制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有71例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术后病理升级组34例,未升级组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P=0.585)、体重指数(P=0.165)、手术方式(P=0.08)、MRI前列腺体积(P=0.067)、临床分期(P=0.678)、PI-RADS评分(P=0.203)、穿刺前PSA(P=0.359)、术前PSA(P=0.739)、PSA密度差(P=0.063)、穿刺Gleason评分(P=0.0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穿刺阳性针中肿瘤组织占比(P=0.007)、术后病理分期(P<0.001)及术后Gleason评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术前变量,即MRI前列腺体积、PSA密度差、穿刺阳性针中的肿瘤组织占比、穿刺Gleason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MRI前列腺体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结论:对于穿刺病理单针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若前列腺体积较小或穿刺阳性针中肿瘤组织占比较少,需警惕术后病理较穿刺病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