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宏 作品数:13 被引量:108 H指数:7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强化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在校教育,探讨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方法:针对全日制医学大专生的教学难点调整教学方法及手段,根据大专生的特点因材施教:1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学生特点;2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适当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4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5加强师资培训。结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结论:强化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在校教育方法,可为医学大专生的教学提供借鉴经验,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医术过硬的合格医学人才。 张大卫 孔凡宏关键词: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动态观察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厚度的改变。方法:将126例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4例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2例。两组术前、术中无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3mo黄斑区行OCT检查,观察两组术后黄斑厚度及视力变化。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每组术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术前、后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取α=0.05检验水准。结果:两组术后黄斑厚度变化:超声乳化组:术前、术后1,3mo黄斑厚度分别为241.3±10.9,279.7±16.5,245.6±12.6μm。术后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与3mo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3例术后1mo出现黄斑囊样水肿,2例术后3mo完全消退。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术前、术后1,3mo黄斑厚度分别为240.5±11.9,280.9±16.8,246.6±13.2μm。黄斑厚度术后1mo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mo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与3mo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2例术后1mo出现黄斑囊样水肿,2例术后3mo完全消退。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两组间术前、术后1,3mo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无论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还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mo黄斑厚度明显增加,证明术后造成黄斑水肿;术后3mo厚度基本恢复术前。黄斑增厚与术式选择无明显关系。 孔凡宏 王艳玲 吴胜卫 张蕊 李雪关键词:白内障手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水肿 传统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比较我院2006/2009年的103例103眼术前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这些患者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59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44眼,比较这两种术式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滤过泡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103例103眼手术顺利完成,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mo,复合小梁切除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49眼;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31眼。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5),即复合小梁切除术比传统小梁切除术疗效好。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多种类型青光眼的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吴胜卫 孔凡宏 任淑兰 张大卫关键词: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血栓通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力、视野改善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分析血栓通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视力、视野改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81眼)非动脉炎性AION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40眼)和对照组(39例,41眼)。二组均给予激素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以及口服甲钴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均连续治疗4周。评定临床疗效,并评估视力、视野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视盘水肿改善程度明显高,且视盘水肿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缩短(P<0.05)。二组治疗前视力均以<0.5为主,且视力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视力均显著改善,观察组视力以≥0.8为主,对照组以≥0.5为主,观察组视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治疗前平均光敏度、平均视野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平均光敏度、平均视野缺损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视野平均光敏度显著提高,平均视野缺损显著减小(P<0.05)。结论血栓通辅助治疗非动脉炎性AION可有效改善患者视觉通路、视盘水肿,改善视野和提高视力,从而有效防治视神经萎缩,改善生活质量。 关怀英 孔凡宏 张大卫 吴胜卫关键词:血栓通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力 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色素上皮层残留一例 2002年 任淑兰 孔凡宏 陈淑英关键词:青光眼 病例报告 周边虹膜切除术 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取抗青光眼局部药物点眼个体化治疗的35例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眼压(IOP)和视乳头杯盘比值(C/D)和视野间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眼压得到显著改善(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RNFL厚度、C/D比值和视野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个体化给药可显著降低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且能维持患者长久可用视力。 关怀英 张大卫 孔凡宏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药物治疗 PBL教学法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016年 临床见习是对临床医学生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医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成为合格临床医生的关键一步。临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指以临床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教学手段,在问题基础上针对病例所涉及的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方法[1]。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临床真实病例,寓教于探索中, 张大卫 孔凡宏关键词:PBL教学法 临床医学生 临床见习 临床思维 教学试验 操作知识 尼莫地平联合拉坦前列腺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房水EPO ET-1 sCD44的影响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拉坦前列腺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房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内皮素-1(ET-1)、可溶性CD44(sCD44)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9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拉坦前列腺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力相关指标、视盘筛板血流、房水EPO、ET-1、sCD44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P<0.05);观察组眼压、视野缺损明显低于对照组[(16.57±1.54) mm Hg vs(18.72±1.85) mm Hg,(9.21±1.10) d B vs(11.37±1.20) dB],视网膜光敏感度、视力明显比对照组高[(18.74±2.30) d B vs(16.89±2.03) dB,(0.76±0.12) vs(0.71±0.09)](P <0.05);视盘筛板血流结果中,观察组血流速度、血流量、红细胞移动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188.42±20.56) mm/s vs(167.34±17.57) mm/s,(15.68±1.62) L/min vs(12.73±1.50) L/min,(1.04±0.15) vs(0.83±0.10)](P <0.05);观察组房水EPO、ET-1、sCD44均明显比对照组低[(7.05±1.17) m U/m L vs(8.49±1.45) m U/m L,(43.72±4.59) ng/L vs(51.04±5.64) ng/L,(13.40±1.39) ng/m L vs(18.15±1.70) ng/m L](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发生率分别为10.87%(5/46)和8.89%(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使用尼莫地平联合拉坦前列腺素效果显著,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房水EPO、ET-1、sCD44表达相关,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刘爽 孔凡宏 施歌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拉坦前列腺素 尼莫地平 可溶性CD44 小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眼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患者59例(69只眼),分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组(小切口组)30例36只眼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组(phaco组)29例33只眼。记录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不同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无论小切口组还是phaco组,术后1天、1周、1月、3月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小切口组术后1天、1周的BCVA较phaco组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及3月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小切口组还是phaco组,术后1月和3月CMT和术后1周(相当于治疗前)比较,均不同程度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小切口组术后1月CMT较phaco组增厚,但两组术后1月及3月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phaco组患者角膜水肿的发生比率高于小切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均明显消退。结论治疗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都可取得良好术后效果;影响早期视力的原因主要为术后角膜水肿。 张大卫 孔凡宏关键词:糖尿病 小切口 超声乳化 1%咪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1例 1999年 真菌性角膜炎较细菌及病毒性角膜炎发病少,多见于农作物外伤,滥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及接处镜的普遍应用,使该病呈增加趋势,因治疗困难致盲致残率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4年1月~1996年12月门诊治疗21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9~72岁,平均35岁。均为单眼。 1.2 诱因:农作物外伤史12例。 孔凡宏 栾雪梅 任淑兰关键词:咪康唑 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