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杨

作品数:91 被引量:684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综合征
  • 19篇肾综合征
  • 19篇肾综合征出血...
  • 19篇综合征出血热
  • 19篇出血热
  • 15篇流行病
  • 15篇流行病学
  • 13篇病毒
  • 12篇手足
  • 12篇手足口
  • 12篇手足口病
  • 8篇诺如病毒
  • 7篇疫情
  • 7篇感染性
  • 6篇宿主
  • 6篇宿主动物
  • 6篇诺如病毒感染
  • 6篇发病率
  • 6篇腹泻
  • 6篇感染性腹泻

机构

  • 74篇湖北省疾病预...
  • 39篇荆州市疾病预...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长江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荆门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十堰市疾病预...
  • 2篇黄冈市疾病预...
  • 2篇咸宁市疾病预...
  • 2篇孝感市疾病预...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长沙市疾病预...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宜昌市疾病预...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 1篇公安县疾病预...

作者

  • 74篇吴杨
  • 37篇刘天
  • 32篇黄继贵
  • 30篇姚梦雷
  • 28篇官旭华
  • 25篇童叶青
  • 22篇刘漫
  • 21篇陈琦
  • 18篇刘力
  • 14篇邢学森
  • 11篇侯清波
  • 9篇陈红缨
  • 8篇杨瑞
  • 7篇赵婧
  • 6篇刘公平
  • 5篇毛安禄
  • 5篇黄丹钦
  • 5篇蒋晓清
  • 4篇郝海波
  • 4篇刘红慧

传媒

  • 15篇公共卫生与预...
  • 11篇疾病监测
  • 6篇中华地方病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华灾害救援...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10篇2020
  • 14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荆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阳性溯源及防控对策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湖北省松滋市3份、公安县1份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阳性样本感染来源开展调查,总结两起事件成功处置经验。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按照《湖北省外环境H7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布应急监测方案》,对检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外环境场所的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并严格落实“扑杀-消毒-关闭-溯源-限制”5项核心控制措施。结果松滋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感染来源于X省W养殖场可能性大;公安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感染来源不明。两起事件发生后,在当地政府主导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防联控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5项核心措施均得到切实落实,未发生人间疫情。结论详细的溯源调查为采取科学防控对策提供依据,5项核心控制措施能有效处置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阳性事件。
刘天黄继贵毛安禄吴杨姚梦雷石韬陈琦刘公平官旭华黄华李学应
关键词:防控对策
2012-2013年湖北省襄阳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及其主要基因型别。方法采集襄阳市儿科腹泻门诊或住院患儿以及消化内科成人的粪便样本,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以及腺病毒,并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和型别鉴定。结果湖北省襄阳地区收集的儿童和成人粪便样本217份中,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轮状病毒A组24.88%、诺如病毒13.78%、星状病毒0.92%、腺病毒35.94%,未检测到B组和C组轮状病毒以及札如病毒,混合感染率10.60%。轮状病毒A组G型与P型组合依次为P[8]G9(57.45%),P[8]G3(34.04%),P[4]G9(4.26%),P[8]G2(2.13%),P[8]G4(2.13%)。诺如病毒的主要型别为GII.3型,同时检测到GII.4、GII.6、GII.12型以及GI.3型诺如病毒的感染。其中GII.4型主要与2012年、2013年澳大利亚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与2012年澳大利亚GII.4及其新变种GII.4Sydney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腺病毒检测除发现肠道腺病毒Ad41型感染外,发现存在较多Ad31型感染,并同时检测到Ad1、2、5、7以及Ad55型腺病毒。结论湖北省襄阳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病原混合感染比例较大,轮状病毒主要流行株为P[8]G9,诺如病毒主要为GII.3型,腺病毒Ad31型以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腺病毒导致腹泻值得重视。
李静李国明张婷徐军强邢学森吴杨刘公平蒋晓清蒋嘉伟占建波
关键词: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病毒性腹泻病原分析
2004—2017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5
2022年
目的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HFRS趋势变化;采用季节分解法计算序列季节项。结果全国累计报告HFRS 178237例,死亡1753例,年均发病率0.95/10万,死亡率0.009/10万,病死率0.98%。全国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8.56%,95%CI:-10.26%~-6.86%)。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等呈上升趋势(AAPC>0)。发病率、死亡率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黑龙江省(5.80/10万,0.059/10万)、陕西省(4.48/10万,0.035/10万)、吉林省(3.79/10万,0.030/10万)、辽宁省(3.71/10万,0.027/10万)、山东省(1.57/10万,0.018/10万)。HFRS发病呈双峰,最高峰出现在10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76%;次高峰出现在4-7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17%。≥60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波动不大,15~59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2017年,HFRS病例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比由9.75%上升至24.48%。结论2004—2017年全国HFRS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华中、华南地区是今后HFRS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HFRS高发年龄组有向60岁及以上转移趋势,今后应加强该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HFRS疫情逐步下降。
刘天童叶青童叶青刘漫吴杨姚梦雷侯清波黄继贵陈红缨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8年初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回顾2018年初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响应工作,为今后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提供借鉴。方法成立省低温冰冻气象灾害卫生应急指挥部,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结果医疗单位开辟绿色通道619个,救治伤病人员21 404人。流行性感冒发病率34.34/10万,较2017年同期活动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低,较去年同期呈上升趋势;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无灾害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结论适时启动低温雨雪冰冻气象灾害卫生应急响应,可确保救灾防病任务的完成。今后需继续开展基层卫生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加强灾害救灾防病信息报送工作。
郑立国张世俊官旭华严峰吴杨朱建如刘阳
关键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应急响应
2005—202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空间异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2005—202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高发区域变化趋势,为HFR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1年湖北省HFRS病例个案信息和人口资料,描述HFRS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采用中位数、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joinpoint回归和spearman等级相关用于分析发病率或构成比随年份变化趋势。全局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用于空间聚集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HFRS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05—2021年累计报告5790例,死亡117例,年平均发病率0.57/10万,病死率2.02%。湖北省HFRS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4.05%,95%CI:1.32%~6.78%)。病死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r s=-0.72,P=0.002)。HFRS发病呈双峰型特点,5—7月为春夏季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秋冬季高峰;秋冬季高峰略高于春夏季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RR=2.96,95%CI:2.79~3.14)。发病率前3位年龄组为60~64岁(747例,1.55/10万)、65~69岁(515例,1.39/10万)和55~59岁(762例,1.23/10万);14岁及以下人群发病率、占比随年份无明显趋势变化(95%CI:-0.03%~0.31%;95%CI:-8.79%~1.50%);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占比随年份呈上升趋势(AAPC发病率=10.52%,95%CI发病率:4.38%~16.66%;AAPC占比=175.98%,95%CI占比:143.20%~208.75%)。HFRS发病均具有明显空间聚集性(P<0.05);湖北省HFRS热点区域由2005—2007年鄂北部(襄阳市、随州市、荆门市)等地转移至2020—2021年鄂南部(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荆州市)。年龄大(OR=1.02,95%CI:1.01~1.04)、2005—2008年较2017—2021年(OR=0.98,95%CI:0.97~0.99)HFRS死亡风险高。结论近年来湖北省HFRS疫情持续高发。以潜江市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发,60岁以上人群逐渐成为高发人群,应制定针对性措施以遏制HFRS上升趋势。
吴杨刘天赵婧刘漫童叶青官旭华裴红兵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老龄化
湖北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种群在湖北省各地不同生境、不同积水容器中的孳生分布特点,为控制登革热媒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9年6~10月对湖北省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小区和农村自然村两种生境进行登革热主要媒介横断面调查,通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计算幼虫密度;成蚊调查使用人帐诱捕法。结果各地月平均BI、CI和HI6月最高,分别为44.7%、20.5%和26.5%,10月份最低,呈逐月下降趋势;农村自然村平均BI(28.2%)和HI(21.2%)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小区;积水容器城市居民小区以暂时性容器为主,农村自然村则以永久性容器主。永久性容器平均CI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暂时性容器平均CI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湖北省登革热主要媒介监测仅发现白纹伊蚊。结论湖北省白纹伊蚊种群分布特征因不同积水容器、不同城乡环境而异,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存在由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感染流行的风险。
刘力吴杨官旭华丁建明吕斌丁浩周红俊赵国兵杨小兵顾琼
关键词:白纹伊蚊种群
2018-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85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识别重症病例影响因素,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2年荆州市报告的855例HFRS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用于重症HFRS影响因素分析。结果855例病例中,轻型36例(27.60%),中型333例(38.95%),重型169例(19.77%),危重型49例(5.73%),不详68例(7.95%)。死亡13例,痊愈737例,不详105例,病死率为1.73%。HFRS病例发病呈双峰型特点,最高峰出现在4—7月(586例,68.54%);次高峰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143例,16.73%)。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江陵县(7.12/10万)、公安县(5.68/10万)、监利市(3.89/10万)。855例HFRS患者职业中,农民占比最高(532例,62.22%);90.60%从事水稻、虾稻等农作物种植。暴露因素调查显示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74.09%)、房内有鼠(65.28%)、食物/粮食无防鼠设备(61.34%)占比较高。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占比居前3位的依次为乏力(783例,94.00%)、发热(777例,93.93%)、头痛(530例,63.93%)。实验室检查占比居前3位的依次为血小板减少(670例,87.13%)、尿蛋白阳性(497例,76.46%)、白细胞增多(470例,62.42%)。重症HFRS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控制不同地区影响后,出现尿膜状物/管型尿/血尿(比值比=2.60,95%置信区间:1.47~4.61)是危险因素。结论荆州市HFRS病例流行有明显时空聚集性,中老年男性农民高发,特别是从事水稻种植和虾稻养殖的农民。HFRS临床症状不典型,需针对重点人群和地区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HFRS诊治能力和防治能力。
刘天揭宝池林志强向泉秦周阮德欣赵婧吴杨陈琦官旭华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常态化新冠肺炎防控策略与机制的思考被引量:43
2020年
自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湖北省积极采取“隔离、救治、检测、封控”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实现了本土疫情的基本阻断。但随着境外疫情的发展及国内局部地区聚集疫情的发生,全省既面临着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的威胁,又面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迫切需要,这对常态化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深刻认识到常态化防控的意义以及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总结经验与教训,坚持“政府主导、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防控策略,落实常态化防控监测和局部疫情快速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建立常态化新冠肺炎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全省疫情防控培训和演练,为秋冬疫情来临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改革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
罗银波吴杨刘漫陈琦刘家发官旭华童叶青
湖北省2009-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被引量:73
2017年
目的描述2009-2015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的分年龄组、轻症和重症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5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湖北省手足口病例个案信息和湖北省各级CDC病原学监测的信息;通过对病例年龄、病例类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及不同血清型分层分析。结果 2009-2015年湖北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5 783例,年均发病率为1 231.0/100万。手足口病高发的年龄段为0.5~5岁,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风险的高发年龄段为6~11月龄。轻症病例2009-2015年的优势病原每年依次是EV71、Cox A16、Cox A16、Cox A16、EV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发病高峰出现于每年的4-6月和11-12月,偶数年比奇数年发病峰值高。结论 2009-2015年湖北省手足口病重点干预人群是0.5~5岁婴幼儿,尤其是发生重症死亡风险高的6~11月龄婴儿。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
陈琦邢学森吴杨廖巧红刘公平蒋晓清官旭华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
2009-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手足口病再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荆州市手足口病(HFMD)再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预防HFMD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荆州市HFMD个案资料,经数据清洗、整理获得再感染HFMD病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再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再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作为测量指标。结果荆州市累计报告1440例HFMD再感染者,再感染率为1.99%,再感染累计发生风险为2.00%。感染2次者1394例(96.81%)、3次者45例(3.12%)、4次者1例(0.07%)。男性(864例,2.01%)与女性(576例,1.97%)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次感染中位数年龄分别为1.75(1.17~2.67)、3.25(2.42~4.08)和3.71(2.92~5.13)岁;人群分类分别以散居儿童(78.96%)、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43.54%和53.12%)、幼托儿童(56.52%)为主;重症病例数分别为2、3和0例。相邻2次感染发病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1.09(0.53~1.99)年、1.06(0.61~1.54)和0.60年。首次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后,第2次可再感染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其他型。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年龄<3岁(HR=0.53,95%CI:0.45~0.63)相较年龄≥3岁、散居儿童相较幼托儿童(HR=0.82,95%CI:0.70~0.97)和学生(HR=0.14,95%CI:0.05~0.45)、中心城区(HR=1.86,95%CI:1.67~2.08)相较非中心城区、首次感染年份流行毒株为Cox A16(HR=1.90,95%CI:1.51~2.39)和其他型(HR=1.56,95%CI:1.31~1.85)相较EV71、首次感染Cox A16较EV71发生HFMD再感染风险大(HR=1.91,95%CI:1.25~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荆州市HFMD再感染存在明显时间和人群异质性,应以此为指导采取干预措施。
刘天肖新宇吴杨童叶青官旭华
关键词:手足口病再感染影响因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