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彦山
- 作品数:14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氨蝶呤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Ⅱ型胶原的合成与代谢
- 探讨甲氨蝶呤(MTX)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ⅡR:Fc)对关节软骨破坏与修复的影响以及关节软骨代谢变化与疾病发展的关系。入选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7例,分别应用MTX或rhTNF-Ⅱ...
- 厉彦山陈慧勇王臻孙颖姜林娣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软骨甲氨蝶呤
- 甲氨蝶呤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Ⅱ型胶原的合成与代谢的研究
- 厉彦山陈慧勇王臻姜林娣
-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被引量:20
- 2010年
-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编码的同源三聚体蛋白,TNF-α与其受体结合后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并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发热、炎症、感染、创伤愈合和肿瘤杀伤。TNF-α是炎症通路中一重要的细胞因子,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滑膜组织、滑液及血清中。TNF-α通过与多种组织因子和基质蛋白相互作用促进RA的炎症反应、滑膜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血管翳生成及软骨与骨的破坏,推动RA炎症反应持续性进展。因而,TNF-α可以作为RA病情活动的一个临床指标,同时又是治疗RA的一个有效靶点。
- 厉彦山姜林娣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增殖凋亡
- 不同浓度甲氨蝶呤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白细胞介素-17影响的体外研究
- 厉彦山姜林娣马莉莉陈慧勇王臻张思殷莲华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探索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筛选出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内科收治的89例RA患者,收集疾病状况相关的临床资料(关节肿胀、疼痛、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等)、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ioid factor,RF)等实验室指标。以ESR40mm/h和hs-CRP 5mg/L为界分为高炎症组和低炎症组,以Hb 110g/L为界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别比较两组的RDW水平,并对RDW与ESR、hs-CRP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炎症组患者的RDW水平为(14.88%±1.80%),明显高于低炎症组患者(14.14%±1.45%)(P=0.04)。RDW与ESR、hs-CRP、DAS28-ESR、DAS28-CRP和健康评定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有明显相关性,rho值分别为0.22、0.27、0.25、0.24和0.34(P均<0.05),RDW与ESR、log hs-CRP和HAQ有线性回归关系。排除贫血因素后,RDW与上述疾病活动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的RDW与疾病活动性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可能受到贫血因素的影响。
- 厉彦山陈慧勇潘文志王臻姜林娣
- 不同浓度甲氨蝶呤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和分泌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甲氨蝶呤(MTX)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达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的影响,探究MTX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RA患者和健康人PBMCs,予不同浓度MTX预处理,抗人CD3和抗人CD28刺激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培养。分别于培养的不同阶段收集细胞或上清液,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IL-17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的浓度;荧光抗体标记细胞表面抗原CD4和胞内蛋白IL-17,流式细胞仪分析CD4^+IL-17^+细胞的比例。结果比较采用两两配对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浓度为0.1、1.0、5.0、25.0μg/ml MTX组IL-17mRNA/GAPDH比值分别为(0.58±0.09、0.48±0.11、0.50±0.09、0.51±0.14),与无药抗体组(0.76±0.08)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分泌水平则分别为(121±54)、(104±45)、(90±36)、(115±41)pg/ml,与无药抗体组(370±187)p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X处理组CD4^+IL-17^+细胞比例的平均值下降,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可以有效抑制PBMCs合成和分泌IL-17,而且在一定的剂量下即可发挥显著作用,加大剂量并不能增强该作用。
- 厉彦山姜林娣张思殷莲华马莉莉陈慧勇王臻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甲氨蝶呤单个核细胞
- 类风湿关节炎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最常见的关节外并发症之一,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1]。目前,RA-ILD的病理生理基础仍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和免疫等因素最终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重塑/纤维化有关。
- 李尊忠厉彦山杨家良李红姜莉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
- 辛伐他汀对单个核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17及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的影响
- 研究辛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合成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的作用及对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BATF)的影响。健康志愿者和RA PBMCs在有或无辛伐他汀或甲羟戊酸条件下,予佛波酯和离...
- 厉彦山马莉莉孙颖姜林娣何东仪
- 关键词:PBMCS活化转录因子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
- 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患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采用观察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自2015.6-2016.8在我院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或体征者、肌电...
- 厉彦山李尊忠姜莉杨家良贾倩燕鹏李红张振春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周围神经病
- 吡非尼酮治疗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1例报告被引量:6
- 2016年
-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累及横纹肌为主,同时又有皮肤病变的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其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进展迅速,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病死率高。吡非尼酮是新型抗纤维化小分子化合物,
- 厉彦山姜莉李尊忠燕鹏杨家良贾倩李红张振春
- 关键词:皮肌炎肺间质吡非尼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