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危润初

作品数:40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12篇地下水
  • 5篇污染
  • 5篇降水
  • 4篇岩溶
  • 4篇水文
  • 3篇洞庭湖
  • 3篇水库
  • 3篇水质
  • 3篇流域
  • 3篇课程
  • 3篇教学
  • 2篇刀片
  • 2篇地下水库
  • 2篇地下水污染
  • 2篇地质
  • 2篇洞庭湖区
  • 2篇岩溶地质
  • 2篇整平
  • 2篇入渗
  • 2篇入渗性能

机构

  • 28篇长沙理工大学
  • 12篇吉林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湖南省水文水...
  • 1篇中水珠江规划...
  • 1篇湖南省地质矿...

作者

  • 35篇危润初
  • 9篇谌宏伟
  • 9篇肖长来
  • 9篇梁秀娟
  • 8篇彭向训
  • 7篇盛丰
  • 5篇陈宏
  • 4篇郑仰奇
  • 4篇闫佰忠
  • 3篇张余庆
  • 3篇胡国华
  • 3篇李志威
  • 3篇隆院男
  • 2篇姚宇
  • 2篇常留红
  • 2篇张贵金
  • 2篇胡世雄
  • 2篇马喆
  • 2篇刘泓志
  • 2篇刘晶

传媒

  • 6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文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岩溶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蚀丘陵型岩溶流域概念性水文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为弥补传统概念性水文模型在岩溶水文模拟上的缺陷,基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采用多个线性水库表达岩溶地下系统的异质性,同时引入流域虚拟面积系数修正岩溶流域的非闭合性。将改进的概念性水文模型应用于湘中南典型溶蚀丘陵型岩溶流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岩溶流域非闭合性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改进模型的日径流模拟精度提高11.21%,水量平衡误差及低水误差分别降低23.29%、27.64%;②岩溶地下汇流系统的多向性导致流域非闭合状态具有双重性;③地下汇流面积与时段降雨量呈正相关,然而受地下饱和程度的制约,地下汇流面积的变化率随时段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④由于岩溶地貌的蓄水滞水作用,地下流域受外侧补给的过程存在滞后性。模型的改进与拓展研究可为岩溶水文模拟提供新思路。
陈晓宏颜依寒李诚危润初
关键词: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马达加斯加Mahajanga盆地岩溶水文效应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在对马达加斯加地质演化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监测,结合已有水文资料对Mahajanga盆地岩溶的水文效应开展研究。受地质结构、岩性等条件的控制,Mahajanga盆地东部演化形成绵延近300 km的岩溶槽,在西南部则形成面积达12000 km2的岩溶台地。岩溶槽和岩溶台地的岩溶发育均以水平方向为主,垂直方向发育较浅,岩溶形态则呈现出明显的均等溶蚀特征。盆地东部岩溶槽拦截了大部分来自高原的河流,是马达加斯加最重要的汇流区,同时,特殊的地质结构也演化形成独特的地下“汇流”系统。岩溶槽区内平缓的河床比降、复杂的河流网络、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洼地、分布广泛的松散堆积层以及面积广阔的地下岩溶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水循环调节库,对水文过程将产生较大的“滞流”效应。盆地西南部的岩溶台地面积广,规模大,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储水“水库”,对地表径流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危润初孙萌彭向训彭向训郑仰奇
关键词:水文效应
靖宇县玄武岩区矿泉水特征组分H_2SiO_3成因实验——以王大山泉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以靖宇县典型泉岩样为实验材料,结合野外实际情况,考虑pH值和CO2影响因素设计了矿泉水中H2SiO3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化学动力学分析,并利用matlab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矿物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1)仅考虑pH值的情况下:初始pH值近中性(pH=7.25)时,实验溶液中H2SiO3释放量较小,反应难以发生;初始pH值为碱性(pH=8.10)时,实验溶液中H2SiO3缓慢增加,平均释放速率为3.08mg/(kg·d)。2)在考虑pH值和CO2情况下:初始pH值为碱性条件时,通入CO2能够较快促进H2SiO3产生,平均释放速率可由4.29mg/(kg·d)升高为12.00mg/(kg·d);初始pH值为弱酸性(pH=6.64)时,实验溶液中H2SiO3增加较快,通入CO2,溶液中H2SiO3释放速率稍微增加。3)实验溶液中H2SiO3释放规律符合Stanford一阶反应动力学模型。靖宇县矿泉水中H2SiO3主要来自偏硅酸矿物(斜长石、镁橄榄石、辉石)的反应。在中性条件下,玄武岩矿物很难反应;在碱性条件时,主要是玄武岩矿物的水解,反应缓慢;在弱酸性条件下,主要是玄武岩矿物与H+和CO2的反应,反应强度较大。
闫佰忠肖长来梁秀娟马喆危润初吴世利
关键词:矿泉水化学动力学
油页岩原位开采对岩体结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对吉林省扶余县油页岩及围岩进行了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在此基础上,获取了容重、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及黏聚力等参数.并利用SIGMA/W模块,采用弹-塑性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了原位开采区内任一点应力、应变、位移的详细信息.结果显示,采区的最大下沉位移为1.05 m,位于开采中心处;同时,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了采区岩体的应力分布,受拉区与剪应力极值分布较大区一致,都位于油页岩的上覆地层泥岩层中,从而确定了岩体的破坏过程:首先是受拉,产生大量裂隙;然后再沿着剪应力极值所在的截面发生滑动.
姜雪梁秀娟危润初肖长来
关键词:油页岩物理力学参数
河长制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及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0年
“河长制”自诞生以来对解决我国当前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问题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河长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并无成功经验可以套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并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指出我国当前河湖水系“河长制”管理存在顶层设计仍有待完善、管理机构级别低、“河长制”考核在政府部门总绩效考核中占比较低、基础信息仍不全面等四个问题,并对此提出加强和完善“河长制”管理顶层设计、将“河长办”建成政府的直属职能机构、提升“河长制”考核在政府部门总绩效考核中的占比、完善河湖及流域监测体系等四项对策建议。同时针对当前“河长制”管理专业人才紧缺这一现实问题,指出应通过水资源与相关学科交叉来培养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性人才。研究成果对提升我国河湖水系“河长制”管理水平、改善河湖水系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盛丰胡国华危润初谌宏伟彭向训
关键词:河长制水环境
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利用1258个地下水水样的水质指标数据,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从地下水系统、氧化还原环境和第四纪沉积物物源角度,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的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7个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自洞庭湖区外围至湖盆腹地,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逐渐增大,硝酸盐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则与之相反,锰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独具特点,水体pH的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单向减小特征;洞庭湖区大范围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超过Ⅲ类地下水该指标的限值,在洞庭湖区外围的零星区域,浅层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小幅度超标,其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仅在大通湖附近的局部区域略超标;洞庭湖区的基底构造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整体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四口”水系地下水系统、澧县盆地地下水系统、赤山隆起-大通湖地下水滞留区等的控制作用;独特的受构造格局控制的地下水系统格局宏观上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空间分布;受地下水系统格局控制的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对硝酸盐氮、氨氮、铁元素、锰元素和化学需氧量含量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是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大范围超标的主要原因;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的pH“西北—东南单向递减”的分布特征主要受湖区第四纪沉积物物源的空间差异的影响。
危润初曹阳唐仕明尹欧欧阳琦鲁涛刘长明
关键词:洞庭湖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沉积物
黑龙江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动态趋势突变点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农业区地下水动态规律是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采用双向回归突变分析方法研究黑龙江建三江地区(1992-2011)地下水埋深序列的趋势突变点,结合水稻面积增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地下水动态趋势突变与灌溉面积的响应关系,同时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来分析研究地下水动态趋势突变与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建三江地区地下水水位的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整体上呈"快-慢-快"的特点,趋势突变时间多发生在2000-2001年间和2006-2007年间;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受水稻种植面积与降水影响,第三阶段主要受水稻种植面积增长的控制。
危润初肖长来方樟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标准化降水指数灌溉
低温条件下投加碳源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影响去除微污染水体氮素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碳源是影响湿地系统脱氮过程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微污染水体。为探讨低温情况下投加碳源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上下潜行流实验装置。在环境温度为10℃以下,通过注水管采取持续1h添加方式将葡萄糖加入到潜行流底层,持续试验3个月。结果表明:未投加碳源情况下,总氮与硝酸氮去除效果分别为21.12%与20.09%;而加入碳源情况下,对总氮、硝酸盐氮最佳去除效果都有明显提高;同时不同碳源添加量对氮素去除效果也有不同影响:1投加50g碳源,对总氮、硝酸盐氮去除效果分别达到了30.45%、32.39%;2投加100 g碳源,对总氮、硝酸盐氮去除效果都为28.0%;50 g葡萄糖的投加量对总氮、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高于100 g投加量。以上表明投加碳源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装置的脱氮效率造成了显著性影响,碳源会显著性提高系统硝态氮负荷(P=0.017)与总氮负荷(P=0.013)。
龚柔艳谌宏伟危润初颜依寒乔小坡田伟王兆成
关键词:碳源脱氮污染水体垂直流人工湿地
湖南紫鹊界梯田自流灌溉系统降水条件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全面认识湖南紫鹊界梯田系统的水循环机制,从降水条件的视角出发,基于紫鹊界地区及周边共11个气象站的1986—2015年降水序列数据,运用集中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方法从降水量、降水年内分配、干旱频率等方面开展对比分析,以揭示紫鹊界地区梯田稻作自流灌溉系统所拥有的独特的天然降水条件.结果表明:紫鹊界地区3个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638.7 mm,比外围8个站平均高出177.4mm,其中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为675.1mm,比外围8个站平均高出122.4mm;紫鹊界3个站旬降水序列的平均集中度为0.373,明显高于外围8个站的平均值0.354,夏季是紫鹊界地区降雨的主要优势时段,多年平均降雨高峰为6月中旬,晚于外围8个站的6月上旬或5月下旬;紫鹊界地区5—8月的3个月时间尺度干旱频率有“先小后大”的特征,其中5月和6月的3个月时间尺度干旱频率明显要小于全区平均值,7月和8月要大于平均值;6月上旬—8月中旬是紫鹊界梯田灌溉的主要时期,紫鹊界地区降水年内分配、多年平均干旱频率分布特征等与紫鹊界梯田的水稻生长期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降水是紫鹊界梯田自流灌溉系统的重要自然支撑条件.
危润初张豪龙秋波彭向训彭向训
关键词:降水条件集中度标准化降水指数
一种适用于干旱岩溶缺数据地区的水文频率计算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岩溶缺数据地区的水文频率计算方法,包括:对研究区进行地质、水文进行观测并构建岩溶地下水库概化模型、通过SPI值确定枯季持续时间并建立枯季持续时间与频率关系、建立地下水库退水流量与退水时间的关系确...
危润初乔小坡彭向训郑仰奇罗金明刘福东陈宏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